今年多隻“爆款”基金啟動比例配售,比例配售到底是什麼?

今年來新基金的發行真的是如火如荼,爆款不斷啊。上週首批科創50ETF火熱發售,由於投資者追捧太過熱烈,超過了合同規定的募集規模上限,不得不啟動了比例配售。這並非特例,今年已經有很多“爆款”基金在發行時由於超過了募集規模上限,開啟了比例配售。(來源:中國證券報,2020-09-22)

基金比例配售是什麼意思呢?

01

基金募集規模上限與比例配售


細心的小夥伴想必發現了,我們剛剛聊到基金啟動比例配售時,都說到了同一個前提:投資者認購金額超過了基金募集規模上限。

其實,並不是所有新基金都會設置募集上限。小夏之前跟大家介紹過,對於基金來說,規模過大並不是一件好事兒,因為“船大難掉頭”,尤其對於新基金來說,規模太大往往意味著建倉成本更高、建倉時間更長,甚至可能會延誤最好的建倉時機。出於這種考慮,基金在發行前就會設置一個基金髮行規模上限。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權益基金身上,比如明星基金經理發行、或者符合市場熱點方向的新基金等。

設置了基金募集規模上限後,當認購資金超過了這個規模時,就輪到“比例配售”出馬了,為了公平起見,基金公司會按照募集規模上限金額和認購總金額的比例,將新基金分配給投資者,這就是基金的比例配售。

02

按什麼比例配售?

那麼配售比例怎麼算呢?

配售比例=基金限定發售的規模/募集期內有效認購申請總金額×100%

知道了配售比例,就可以算出投資者自己最終確認買了多少基金,也就是募集期內提交的有效認購申請金額×配售的比例。

比如說,新基金A的發售規模上限是20億元,但是最後投資者認購總金額達到了40億元,啟動了比例配售,配售比例就是20億元/40億元*100%=50%。小夏在基金髮行時認購了10萬元,那麼最終獲得的認購金額為10萬元×50%=5萬元。

在基金比例配售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分配情況,叫做“末日比例配售”。“末日”指的就是基金募集期的最後一天。和一般的比例配售一樣,末日比例配售也是為了控制基金髮行規模而採用的一種配售方案,但只針對募集期的最後一天。也就是說,基金募集期內末日前的有效認購申請會全額確認,只對募集期的最後一天的有效認購申請,根據剩餘額度再予以比例配售。

這個配售比例的計算公式是:

末日認購申請確認比例=(基金限定發售的規模-認購期內認購末日之前有效認購申請金額)/末日有效認購申請金額

比如說,新基金B的首發規模上限是20億元,發行期一共有5天,前4天認購總金額達到了18億元,最後一天認購金額為4億元。於是基金B啟動了末日比例配售,前4天參與認購的投資者得到了全額確認,而最後一天認購的投資者只能按照配售比例來確認,末日配售比例為(20億元-18億元)/4億元=50%。小夏正好是在基金B發行的最後一天認購了10萬元,最終獲得的認購金額為10萬元×50%=5萬元。(上述來源:百度百科;南方財富網,2012-11-29)

03

沒有確認的那部分資金怎麼辦?

所以基金比例配售的好處是,投資者在認購“爆款”新基金時不用排隊,不會出現因為在最後時間買而買不到的情況。

那麼,投資者如何知道自己最終認購了多少基金?沒有確認的那部分資金又怎麼辦呢?一般來說,基金公司在發行結束後會發佈公告,是否啟動比例配售、以及具體配售比例均以公告為準。投資者未確認部分的認購金額將會在募集期結束退還給到投資者,一般基金公司會在認購期最後一天之後的3個工作日把沒有確認的資金退給券商、銀行等銷售機構,券商銀行等銷售機構再退還給投資者,但具體退還到賬時間以券商通知為準。(上述來源:新浪財經,2020-09-22;希財網,2020-04-08)

瞭解了基金比例配售,我們就明白了,比例配售和戰略配售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戰略配售是機構投資者參與新股認購的一種方式,而比例配售則是基金公司在新基金髮行過於火爆時啟動的一種認購措施。

金融圈的專業名詞確實太多了,大家投資方面還有哪些疑問也可以留言哦,小夏儘量及時幫大家答疑解惑!


今年多隻“爆款”基金啟動比例配售,比例配售到底是什麼?


溫馨提示: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