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疫情下的中国经济,淡化GDP增速关注内循环

有人说,12年一个轮回,2020年正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第12年。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在地球上空盘旋,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考验。

2020年初,关于“十三五”收官之年的GDP增速引发讨论,不少人认为仍然需要把GDP的增速目标定在比较高的水平。然而,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在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如果再保持比较高的GDP增速是非常不现实的,并且对长远的发展来说可能也会造成副作用。“不要仅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逆势刺激增长上,应该将重点放在防控疫情、脱贫、六保六稳等方面。” 她称。

作为业内为数不多拥有“博士”+“首席”头衔的女经济学家之一,汪涛在审视中国宏观经济时往往从多个角度切入,深度分析、交叉印证。

汪涛:疫情下的中国经济,淡化GDP增速关注内循环

疫情之下的中国经济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开年的经济活动表现,消费、工业生产、投资等数据均出现双位数下滑。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2月经济增长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13.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万亿元,同比下降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万亿元,同比名义下降20.5%;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1万亿元,同比下降16.3%。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蔓延,全球经济增长陷入迷雾,国际市场大幅震荡,中国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并迅速推出了相当于GDP 1.4%的广义财政支持政策。

汪涛在年初时就表现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她表示,3月以来经济活动持续回暖,随着整体经济动能的进一步恢复、政策支持逐步见效,依然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会环比大幅反弹,但同比依然小幅下跌。

受益于内需大幅改善、出口强于预期,二季度GDP增速反弹幅度超出预期。考虑到大部分国内经济活动已基本恢复常态,汪涛年中发表观点称,三四季度GDP环比增长势头应会减弱,不过整体经济仍有望进一步回暖。

汪涛预计,下半年消费增速将转正,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继续保持稳健,即便下半年GDP环比增速放缓,实际GDP同比增速也应能反弹至5%~5.5%。

在汪涛看来,虽然经济的环比反弹势头可能会有所减弱,但如果疫情能继续得到控制,受益于低基数,明年GDP增速有望达到7.5%。“朝前看,如果疫情继续得到控制,年内出口可能会保持正增长,基建投资保持稳健,社会消费品零售也有望继续反弹。”她称。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

尽管近两年的贸易摩擦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带来了一定压力,但汪涛认为,今年底中国有望实现包括城镇化、环保、民生在内的大多数发展目标。

“十三五”规划期间,政府还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削减了工业过剩产能,并实施了一系列去杠杆措施,收紧了对影子信贷的监管,加快了不良贷款处置,稳定了国内宏观杠杆率。不过,受疫情冲击和信贷宽松的影响,今年的宏观杠杆率应会再次明显上升。

汪涛称,与5年前相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来自外部环境方面。“国内而言,人口老龄化、宏观杠杆率高企、科技发展存在短板、部分领域效率低下,这些因素仍将制约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不过,汪涛认为,中国应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而且对全球投资者而言也仍将具备相当大的吸引力。

中国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拉动内需增长的战略后,汪涛认为,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很多现有提振内需的政策都可能在这一主题下统筹整合、加速推进,包括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户籍制度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就业,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从而促进消费。

此外,这也意味着结构性改革或供给侧改革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以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增长和结构变化,以及提高国内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汪涛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封闭锁国的国内循环,“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但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资流入。”

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汪涛相信中国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而不是自我封闭。

近年来,中国已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包括颁布新《外商投资法》、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取消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QFII和RQFII的额度限制,以及推动股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等。

汪涛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在大部分领域和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继续大幅削减负面清单,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再考虑到中国庞大且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境内外市场利差可观,未来几年应会有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证券投资流入,而近期股票及债券的外资流入规模已大幅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