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因為扶貧幫困,他去到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同練瑤族鄉的國家級貧困村——如勞村,做了四年駐村“第一書記”;因為精準扶貧、脫貧攻堅,他轉戰融水縣汪洞鄉最偏遠的貧困村——池洞村,做了四年駐村工作隊員。

一個城市裡長大的家中獨生子,從未及而立,至年近不惑,連續在貧困村屯堅守了八年!

這人是誰?羅磊。

一個電話 三塊石頭進村屯

2012年初,正在市裡辦事的羅磊,接到當時的工作單位市法制辦打來的一個電話,說要選派一名同志參與駐村扶貧工作,問他能不能去,他想也沒想就回答:“可以呀”。於是,有6年黨齡、法律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名字中帶著三塊石頭的羅磊,成為全市首批37名駐村“第一書記”之一,背上行囊翻山越嶺,滿懷激情地走進了融水縣同練鄉的全國貧困村——如勞村。那年,他還沒滿29歲。

如勞村有七個自然屯,183戶746人,貧困人口占全村總數近1/4,村裡大多是老人和留守兒童。那裡地處高寒山區,平均海拔約1100米,土地面積3.2萬畝,人均水田不足1畝。全村沒有平地,也沒有可以通向村外的水泥馬路,到鄉政府近40公里的路程中,有8公里是遇上雨季根本無法通行的黃泥路。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進村道路泥濘,下車推車

作為“第一書記”,面對這個行路難、飲水難、住房難、上學難、就業難、活動難等啥都難的國家級貧困村,羅磊該從哪裡入手?沒有現成模板可參照,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他把熟悉情況、摸清家底作為開展工作的第一步,登門入戶走訪,與村民拉家常,交朋友,深入瞭解貧困戶的生活狀況,查找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癥結。

“要想富,先修路”,羅磊一手抓黨建引領,統一思想認識;一手抓基礎建設,爭取項目支持。跑鄉里、縣裡、市裡相關部門彙報情況提出申請,找同事、朋友幫忙呼籲,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終於爭取到項目資金608萬元,第一條村級公路於2012年底開工。修建歷時一年半,這條打通了如紐河口至如勞村大寨屯的村級公路,不僅改善了當地村民的出行狀況,也增加了如勞村與外界的聯繫,使黨的扶貧政策能夠更及時地貫徹入村。

如勞村缺少活動場所,羅磊又從柳州市殘聯爭取到2.4萬元支持資金,第一個球場鋪平在如勞村村委辦公樓後,成為孩子們的樂園,2014年如勞村的首屆春晚就在這裡熱熱鬧鬧地舉辦,全村的男女老少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為爭取修建村級衛生室的項目,羅磊多次到融水縣衛生局申請遊說後獲得批准。因缺少平地難以選址,經村兩委討論,決定以在村委辦公樓上加蓋第三層的方式建設。於是,第一個村級衛生室讓如勞村村民的常見病就醫問題得到解決。

為了改善村民的經濟收入,羅磊還設法爭取愛心商家支持,為如勞村送去雞苗8000羽,並在村兩委組織下選取產業發展帶頭人,試行規模化養殖......

2016年3月,羅磊兩輪四年的“第一書記”任期結束。雖然此時如勞村還沒完全脫離貧困,但因工作細緻、基礎紮實的四年鋪墊,2017年,這個國家級貧困村的人均年純收入就從當初不足1500元,增加到不低於3500元,達到國家脫貧標準的兩不愁三保障,擺脫了貧困村的帽子。

四季奔忙 雙眼含情樂扶助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看著村裡孩子純樸天真的臉,羅磊意識到扶貧要有長遠目光,要讓村民們明白,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六·一”兒童節給如勞村教學點的小朋友發放禮物

2013年,經羅磊多方聯繫,宋慶齡兒童基金會一批價值5000元的各種學習用品送到如勞村教學點。看著欣喜若狂的孩子們,他真心希望孩子們能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將來成為建設家鄉的棟樑之材。

2012年,如勞村傳出特大喜訊:兩名學子在高考中金榜題名!一個是考取了桂林醫學院的李子寧,另一個是被廣西中醫藥大學錄取的李文順。可是,“喜”很快轉變成了“憂”,他們都生活在貧困家庭,讀大學的費用無疑將是一個巨大負擔。這時,羅磊走進了這兩戶的家門,鼓勵他們珍惜機會,還自掏腰包給每人送上1000元助學金,隨後又聯繫愛心人士一道共同助學,每年提供1000元,直到四年大學畢業,現在他們都有了各自的工作崗位。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給貧困大學生助學金

2015年,如勞村如蠟屯的學習成績優異的石玉娟考上了廣西中醫藥大學,可不幸的是當年她父母雙亡,只剩哥哥與她相依為命。得知這一情況,羅磊立刻向後援單位彙報並得到全體幹部的支持,捐獻了一次性補助金1682元,幫助她解決學習生活的難題,至今羅磊還一直過問她的學業和發展志向......

2016年4月,羅磊的扶貧地點以無縫銜接方式,“轉場”到融水縣汪洞鄉,或許是因他名字中自帶三塊石頭的堅強支撐,他被分配到最偏遠的貧困村——池洞村,與前四年的任職身份不同,這次他是駐村工作隊員。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羅磊一如以往,向村民們灌輸知識就是力量,面對考上廣西政法學院的池洞村貧困家庭學生覃芳靜,他還是積極協調池洞村在外愛心人士設立助學金,每年給予1000元的困難幫扶。

2018年,當了解到池洞村貧困戶田有全女兒田嫚因學籍問題影響繼續讀書,羅磊非常著急,受後援單位的委託,他找到柳州市教育局進行協調,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問題終於順利解決,懸在他心裡的石頭這才落了地。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到田有林戶瞭解收入和家庭情況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飽含真情的雙眼,總能捕捉到需要幫扶的點。池洞村的蒙寬成靠幫人扛煤氣罐補貼家用,當得知他因塵肺病返貧後,羅磊登門問候並向掛點戶扶貧幹部及時反饋,經多方協調,愛心人士捐助的一輛價值9000元摩托車送到蒙寬成家中,為他解決了出行困難,同時也減輕了他的勞動強度,令他激動地連聲謝謝;2019年12月,池洞村貧困戶蒙李忠因車禍身亡,羅磊馬上向後援單位柳州市司法局彙報,及時跟進相關部門對案件的處理,就交警出具的事故認定書,幫助協調事故雙方的賠償談判。俗話說禍不單行,蒙李忠的事還在跟進中,他妻子又被檢查出患上子宮癌住進了柳州市工人醫院,羅磊接到他女兒哭著打來的電話,就像對待自家親人一樣好言安慰,並抽空買了奶粉等慰問品前往醫院看望;當得知如勞村老支書李德慶不慎摔斷左腿到柳州住院,羅磊又與幾位同練鄉村委主任相約到醫院看望,還沒忘封了個“利是”放到老村支書的手中.....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和如勞村主任李貴新看望受傷的老支書

池洞村,地處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腹地,17個自然屯中,有16個與保護區有關聯,所有出村的道路都必須經過九萬山自然保護區。因溼度大,雨水多,路況差,一年中正常通行時間不到200天。

2016年7月4日,池洞村遭受了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泥石流將原本就脆弱的道路徹底沖毀,想要進入池洞村,只能通過融水縣城繞道相鄰的河池市羅城縣坐船過河,再轉為山路上徒步攀爬。大量電杆被攔腰折斷,導致池洞村三個月斷電。為儘快將情況報告出去,為了迅速協調救援,羅磊與工作隊們買來柴油自己發電,以保證手機充電可及時與外界聯繫溝通;跑縣供電局,跑相關部門,與村委幹部們湊錢墊付7000多元,組織村民投工投勞扛電杆,協助儘快恢復通電;各自利用自己的朋友圈,為村裡募集救援物資,幫助村民渡過難關.....作為當時後援單位的市法制辦得到情況彙報,主要領導還帶隊到池洞村看望慰問受災群眾、貧困群眾和困難黨員。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池洞村銜接羅城 環江的黃碧河滾水壩

為解決池洞村的出行難問題,2017年羅磊與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積極協調奔忙,使得池洞村如秋屯、上如龍屯、黃峰屯、閤家灣屯、上寨屯、決寨坪屯、灣洲屯、中洞屯、香草屯的多條屯級公路陸續開工;2019年,後援單位柳州市司法局參與協調的從池洞村村委到汪洞鄉政府31公里村級公路拓寬水泥硬化已經竣工;打通與相鄰三縣交界村民之間聯絡問題的通村公路也已經完工,基礎設施的完善,為池洞村脫貧攻堅奠定了紮實基礎......

八年堅守 一腔熱忱促發展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經過羅磊和工作人員的走訪調查,截止2018年6年,汪洞鄉池洞村359戶,人口156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54戶187人。有林地6萬畝,其中5萬畝被劃入了九萬山國家級保護區。而村民收入主要依靠杉木種植銷售和勞務輸出,收入來源單一,而且沒有支柱性產業,不適宜長久發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羅磊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專長,與其他隊員協同,把服務村民作為“第一宗旨”,提供致富信息,引進致富項目,發展致富產業,並做好貧困戶社會保障工作,出點子、謀路子,因戶施策、因人定業,一戶多業道路;充分利用國家惠民政策積極爭取產業扶持資金,引導致富帶頭人發揮產業建設“領頭羊”作用,鼓勵村民改變傳統單打獨鬥的發展模式,促使產業向規模化、效益化發展,促進全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雙認定時在池洞村蒙寬成戶核實八有一超信息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到文通文德屯瞭解受災情況

在大力發展村級企業的同時,針對貧困戶的具體情況,羅磊和工作隊員們組織動員了9戶貧困戶利用自身優勢,開發土雞散養、養牛、養豬、養羊、養蜂、種植袋料香菇等產業,並扶持發展;為帶動全村扶貧的積極性,扶持養牛大戶林劍,多次為養殖戶諮詢有關政策,提供技術服務,拓寬銷售渠道;鼓勵村委支書盤文才帶頭示範,在保持森林資源不被破壞的前提下,採取林下立體種植金線蓮、草珊瑚、七葉一枝花等中草藥,實現長短收益結合,讓村民的日子過得安穩、紅火;打造好天然礦泉水產業,大力發展康養業,使貧困戶早日擺脫貧困,讓村民們真正得到實惠,力爭實現2020年全村脫貧摘帽......

羅磊連續四輪駐村,如果說第一輪是帶著激情打下扶貧基礎,第二輪選擇連任是帶著期望檢驗扶貧成效,第三輪轉換戰場則是帶著真心迎接全新挑戰......按說,連續三輪駐村扶貧之後,於情於理他都有資格撤回城市。可是,兩座無形的山突然橫亙面前:一是當時市裡有指導意見,驗收在即,原則上扶貧人員要堅守;另一個是當時單位裡女同志多,很難找到合適的替換人選。這讓時任法制辦主任的陳家達左右為難,代表組織找羅磊談話時,甚至搜索不出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因為,說什麼都顯得蒼白無力。空氣凝固,四目相對,最後羅磊音量不大的話語打破了沉寂:“我理解你,我堅持下去......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池洞村村支書盤文才向駐村工作隊員介紹草藥種植情況

此刻,羅磊內心經歷著怎樣的掙扎,別人無從得知,他說出這話,絕不僅僅是勇氣!他不是超人,同樣也有七情六慾,駐村扶貧期間,羅磊32歲才收穫愛情,卻沒能每日陪伴新娘花前月下,甚至與妻子早就約好的假期出遊計劃,也因扶貧驗收材料準備及現場抽檢工作而泡湯;三年前兒子出生,羅磊還沒從新晉孩兒爹的喜悅中回過神來,父親就因陳舊性中風住院;2018年1月母親查出肺部有腫瘤,2019年3月慈愛的外婆突然辭世....上有老,下有小,接二連三的打擊,讓羅磊的心頭很疼很疼。

可是,每每當他回單位向領導彙報工作,卻從來都是隻談扶貧的大事,絕口不提個人的瑣事。這次同樣,在平靜的外表後面,他將所有的傷痛、所有的困難,默默地讓自己一個人扛!

懷著對家人的愧疚,肩負著組織的重託,他仍然在貧困山村裡奔忙。到2019年年底,羅磊所在的工作隊已經為池洞村爭取基礎設施項目兩千多萬,爭取後援單位援助10萬,全村基礎設施項目全部竣工,全村53戶貧困戶已經雙認定脫貧47戶,其中市司法局幫扶貧困戶18戶,已經雙認定脫貧16戶,為2020年脫貧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脫貧攻堅】那年 那月 那村屯——八年駐村“超長待機”促脫貧

池洞村18戶貧困戶送錦旗

2020年3月18日,池洞村18位受幫扶貧困戶蒙寬成、田有全、李明安等,送給羅磊一面錦旗,上面印著16個大字:“無微不至體察民情 盡職盡責關愛百姓”。

人生能有幾個八年,從扶貧幫困,到精準扶貧,再到脫貧攻堅,羅磊在鄉村激情奉獻,真情付出。他沒有豪言壯語,只是默默耕耘;他沒有長吁短嘆,只是無怨無悔。八年,他用平凡的行動,在自己的人生履歷表填寫了一段令人欣慰的精彩。

好樣的,羅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