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索溪峪街道雙文村:四個小故事見證新變化

紅網時刻武陵源4月15日訊(通訊員 屈澤清)扶貧接力棒,從不落空,棒棒給力。2018年3月,武陵源區委政法委、區司法局駐村工作隊入駐武陵源區索溪峪街道雙文村。

兩年多的時間,兩項幫扶的投入與情意,在一個貧困村結出怎樣的果?

四個小故事,可窺一斑。

強黨建築牢“戰鬥堡壘”

“黨員胡云吾前些天自發疏通了柏楊灣因山石滑落堵塞的水溝。老同志的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4月12日,雙文村的主題黨日活動如期開展,參加活動的黨員們紛紛為胡云吾點贊。

“像這樣的主題黨日活動,已經成為黨員的行動自覺。”雙文村黨支部書記鄧輝說,2019年4月,因區裡查辦的一例涉惡團伙案中有2人是雙文村村民。雙文村黨支部被組織部門定為軟弱渙散黨支部進行掛牌整頓。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雙文村按照“拿一套整頓方案、定一名黨員區級聯點領導、派一支工作隊伍、配一名第一書記、選一批幫扶項目、建一個堅強班子”的“六個一”工作要求集中攻堅。

整頓工作開展以來,雙文村重點抓好村支兩委班子建設和“三會一課”黨的基本制度的貫徹執行及以“四議兩公開”、黨務公開為核心的民主監督管理制度的落實,聚焦在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村集體經濟發展等重點難點工作上考驗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此前3月份,雙文村黨支部發起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的行動。4個小時不到,全村43名黨員捐款全覆蓋。

目前,雙文村支兩委班子成員之間、黨員與群眾之間加強了溝通交流,工作上團結協作,黨員思想覺悟不斷提高,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村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增強。

過去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局面悄然發生了改變。

雙文村毗鄰武陵源核心景區,鄉村旅遊資源豐富。雙文村正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把生態環境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通過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遊發展讓雙文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一戶一策”趟出脫貧路

曹文霏家裡的困難,在雙文村,大夥兒心裡都清楚。

曹文霏的父母在在2015年相繼去世,她和妹妹曹文化成了孤兒,和奶奶相依為命。未滿16歲的她丟下書本,遠赴江浙、廣東打工為妹妹支付學費,日子捉襟見肘。

2018年,工作隊在走訪時瞭解情況後,將其列入重點幫扶對象。

工作隊針對曹文霏家的特殊情況制訂周密的“一戶一策”脫貧計劃。為兩姐妹爭取孤兒補貼每人每月800元,補貼到年滿18歲為止;落實教育扶貧助學金和教育基金會救助款,讓曹文化順利完成初中學業課程;2018年8月,曹文化初中畢業後,工作隊介紹她去學織錦。

一開始奶奶不放心,擔心她的安全。駐村工作隊耐心解釋,告訴奶奶曹文化去學織錦不僅包吃包住,還能學一門技術,掙錢養家,工作環境也相對簡單,奶奶這才放下心裡的包袱。

曹文化現在張家界乖么妹土家織錦有限公司上班,一年多的時間,她不僅學會了土家織錦的手藝,還在奶奶那存了3萬多塊錢,家裡在2019年還買上了電視機。曹文化說,看著自己現在能給家裡做貢獻了,她覺得很驕傲。

2020年春節過後,漂泊在外的曹文霏在武陵源一家手機通訊店找到一份工作。現在倆姐妹一年的收入上了5萬元,日子也好過多了。

精準扶貧,因戶施策。駐村工作隊通過走訪,全村貧困瞭然於胸。

困局需要破解。“吹響集結號”“發出動員令”,46名幫扶幹部結對幫扶46戶貧困戶,始終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因戶施策,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一戶一策”幫扶措施,認真紓解貧困戶生產生活中的難題壁壘,確保貧困人口收入穩定增長。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遠遠超過貧困線3700元。

解決“用水難”村民“笑開顏”

雙文村靠近武陵源城區,但該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溶洞遍佈全村,導致該村水源很難保存,用水難是制約產業發展的“攔路虎”。

“以往,我們村經常遭遇嚴重的夏旱和持續高溫伏旱。”村民廖光華介紹說,由於水源很難保存,不僅農業生產面臨著嚴峻挑戰,就連老百姓的生活用水都難以保障。2017年6月到7月間,村幹部連續為村民們送了近一個月的水。沒有水的苦日子大夥記憶猶新。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讓“一管清泉進農家”,是脫貧攻堅戰的一場重要戰役。

2018年,駐村工作隊把解決“用水難”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經過摸排調查和深入調研,徵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駐村工作隊決定採取逐個突破、分組解決的辦法破解這一難題。

2018年,區司法局籌資3萬元對18組的水池進行了擴容,完工後在6月下旬天旱時段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區委政法委的協調下,區水務局撥款40萬元,在17組新修建一個450方的水池,解決了10-17組8個村民小組的飲水困難問題;索溪峪街道撥款18萬元,對雙星村至1組和2組的老水池的近3公里水管進行了重新鋪設。

2019年,駐村工作隊又爭取區水利部門投入資金100萬,在雙文村1組新建蓄水池1000方。

這幾處工程完工後,全村近千人的用水問題得到了解決。看到水龍頭一擰開就有嘩嘩的自來水,村民們個個臉上洋溢出開心的笑容,

在整修管道或修建水池的同時,駐村工作隊同村支兩委多次商議,召開全體村民代表大會,同意以居民每噸1元、經營戶每噸2元的標準收取水費,並按文莊片、雙峰片實施分片專人承包管理,達到“以水養水”的目的。村民的節約用水的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困擾村民們多年的“用水難”問題正在得到有效緩解。

打造“雕塑村”鼓起“錢袋子”

駐村工作隊在工作開展中注意到雙文村產業發展和集體經濟還非常薄弱,於是拓展發展思路,將熊風文化藝術產業園引進雙文村。

熊風,是張家界一帶小有名氣的雕刻師。2016年10月,他來到雙文村,租下了老村部的房子,流轉附近80多畝地,與村裡一起創辦了熊風文化藝術產業園。2018年,產業園正式動工興建。

目前,產業園已經跟全國多家藝術院校簽訂了合作協議。產業園是一個集藝術寫生、創作、交流和培訓為一體的接待基地。開園後,前來寫生的學生每年大約有3000名。產業園還會不定期舉辦活動,吸引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前來採風、創作。熊風計劃把這裡打造成大湘西地區首個個名至實歸的雕塑公園。

此前,熊風還與雙文村雙文村採取“村+企”合作模式成立了熊風雕塑藝術專業合作社。即雙文村級注入資金,委託熊風經營,村裡獲得一定比例的股份分紅,全村22戶78人建檔立卡跟蹤服務對象按人平不低於100元的標準落實了產業分紅。

2019年年底,雙文村聯合雙星村將爭取到的200萬扶貧資金通過入股分紅的模式入股雕塑園,兩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再次得到大幅度增加,貧困戶的生活也將有了更為持久的保障。

“本立而道生,產興而民阜”。雙文村產業扶貧正在蓬勃發展。熊風建起“雕塑藝術村”,以企帶村,好戲才剛剛開始。

鄉村振興,產業主導。有了產業支撐,雙文村生機顯現。除熊風文化藝術產業園,雙文村近年來還引進鄉水洞天5A級生態農業區、雙峰生態農業旅遊公司,成立茅花界牲畜養殖專業合作社。2019年,雙文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3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10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