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客》:另類解讀法國文藝片的魅力及對孤獨的新思考

無法安撫的孤獨是電影《心房客》的主旋律,而我卻從電影中看到了孤獨的美好之處:孤獨並不可怕,因為孤獨是通向真我,瞭解個體內在需求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我們應該學會以積極的心態解讀孤獨的正面意義,而不是逃避、或尋求可望不可即的外在安撫,來獲得暫時的安慰。@緯度知行派

第一次看到《心房客》(Asphalte )的電影海報時,就被它明朗的淺灰色色調吸引了,那種安寧和祥和足以平復人心,給人以滿滿的治癒。再看電影,劇情也果然沒有令人失望,當宇航員飛機升空,那棟樓裡的居民們,抬頭仰望天空時,我的心被溫暖了。

這是一部少見的用孤獨治癒人心的佳作,若你想找一部適合獨處時看的電影,那這一部千萬不要錯過。

《心房客》電影的畫面也以淺灰色為主,運鏡緩慢,影片整體給人一種不緊不慢的感覺,簡單的場景與波瀾不驚的劇情,在暖暖的鋼琴聲中,將陌生人之間深深的愛意,浸潤到每個人的心裡。電影上映於2015年,由薩米埃爾·本謝特里特執導,雖然這部電影看似冷門,但其豆瓣評分竟高達8.4分,甚至有逐年上升趨勢。

電影劇情十分簡單,卻能引人漸入佳境。影片講述了六個人的三段故事,從少年到老年,從愛情到親情,將成年人的“孤獨”定義為“三季”:

  • 愛情季:一個主動“脫群”的中年男人卻愛上深夜獨自抽菸的女護士
  • 友情季:一個沒有完整家庭的獨居少年和一個人生失意的中年女演員成為忘年交
  • 親情季:掉落在異國他鄉的宇航員遇上了獨居老人,從陌生人成為了超越國籍的“母子”

本文將從電影的“三段式敘事、人物內心塑造、現實意義“三個方面,來探究這部冷門文藝片的魅力所在,並結合以上分析,來談下我對孤獨的幾點新思考。

《心房客》:另類解讀法國文藝片的魅力及對孤獨的新思考

01、敘事方式:三段式敘事與荒誕喜劇相結合

三段式敘事是一種非線性敘事結構,三段式的結構往往出現在實驗影片、文藝片,以及後現代主義影片文本中。這種敘事方式打破了時間順序,通過三個或多個電影段落,揭示電影主題。

《心房客》正是採用了這種敘事結構,將看似獨立的三個故事,以一棟公寓為聯結,緊密聯繫在一起。

①三段式敘事演繹一棟樓,六個人三段曲,各自孤獨又互為療愈

  • 第一段故事述的是單身漢因拒絕均攤公寓電梯費用,而受鄰里的排斥。禍不單行,單身漢因雙腿殘疾不得不坐上輪椅,在夜深人靜時乘電梯外出解決生活問題。一次,單身漢巧遇一位夜班女護士,兩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 第二段故事講述了獨居少年幫一位新搬來的鄰居——一位過氣的中年女演員開鎖後,兩人漸漸熟識。在與少年相處中,過氣女演員認清自己的處境,直面被市場淘汰的現實,重新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兩人成為了忘年交。
  • 第三段故事則體現了對空巢老人的關懷,因為兒子在獄中老婦人只能每日在孤獨中了此餘生。直到某天,“從天而降”了一位來自NASA星空的宇航員,宇航員因為上級定位失敗,飛行器被髮落到了法國,政府為了掩蓋過失,讓宇航員就地“隱藏”。宇航員被迫寄居在老婦人家中,兩人演繹了一段超越國籍的“母子”情深。

總體來看,三段劇情都以陌生人之間的相遇為起始,敘事在時空上形成平行關係,各自完整獨立。如同三幅完美的畫作,雖然畫的內容不同,但都直奔一個主題:當一種孤獨遇到另一種懂你的孤獨時,這種療愈,無需多言,卻充滿力量。

《心房客》:另類解讀法國文藝片的魅力及對孤獨的新思考

②荒誕喜劇手法,設定三次巧遇,荒誕之外暗含“孤獨”的普遍寓意

影片將詼諧荒誕的故事情節與真實的生活細節相融合,拉進了劇情與觀者的時空距離。

故事中設置了三次巧遇:第一種巧遇超越職業,第二種巧遇超越年齡,第三次巧合融合了以上兩種巧合因子之外,又添加了一重超越國籍的巧遇。同時三組巧合中皆有一個共同因素,那就是:身份和性別的差異。三種巧合中,外來者都在經歷著自己不順意的人生,讓看似真實的生活又添加了些許荒誕性。

電影對異國他鄉的宇航員與阿拉伯老太太生活點滴的刻畫,可以說是幽默十足。兩人語言不通,溝通靠比劃,但兩人的相處卻無比融洽。這位劇透癮宇航員,在老太太看電影時,嘮嘮叨叨地講述電影中每個人物的結局,老太太竟然聽懂了,最後惹得老太太果斷棄劇。

影片並無刻意煽情與渲染,導演以樸素簡潔的、冷幽默的方式,完成了他對”孤獨“的解釋,使劇情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法式喜劇風格——兼具智慧與高冷。

《心房客》將六位孤獨者的心靈敞開,使他們在心靈的相觸之間,感受著來自人性的溫度,並使他們的溝通不受年齡、語言、信仰的約束,看似荒誕,卻又無比真實,《心房客》可以說是送給孤獨者的一劑良藥。

在我看來,影片的故事外殼如同初雪的冬日,而內容則如暖房的壁爐,直達人心微寒處。空無一人的街道、突兀孤立的建築物和真實生活素材的使用,使整個電影在荒誕之外,又給人以溫情和安撫。

《心房客》:另類解讀法國文藝片的魅力及對孤獨的新思考

02、人物內在塑造:巧借移情、物喻、留白,展現六個成年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電影中人物內在刻畫,是對人物在一定的環境中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和內心活動進行的描寫。

本片對人物內在的刻畫並無濃墨重彩的渲染和交代,卻將人物的所思所想準確地傳達給了觀眾,使觀眾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內心世界。

第一,巧用“移情”,將難以喻表的情感予以舒緩

移情最初是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發現的,原本是一種心理學術語,即情感的轉移。

影片中的移情在三段故事中都有體現,這裡以獨居少年與過氣中年女演員為例進行解讀。在試鏡失敗後,女演員想起了自己人生的種種不幸:失業、失戀,被淘汰。面對獨居少年,女演員把他當作了自己的傾訴對象,她們的友情顯然,已超越年齡,她的孤獨,他懂。

女演員清醒後的第二天,兩人對戲過程中,少年對母親的怨結漸漸釋懷,他開始理解,那個只知道寄錢、不願露面的母親,或許年輕時也有過和女演員一樣不為人知的坎坷無助,女演員的出現,彌補了少年內心的缺憾。

電影中三段故事都以奇遇的形式,完成了各自的情感寄託。在我看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如果心是近的,再遙遠的路也會是短的,再大的困難也不會顯得那麼艱難了。

導演藉助互為“移情”的方式,使陌生人之間的感情得以寄託。他們相互溫暖,讓整部電影既充滿溫情,又多了一分深刻反思。

第二,風中的垃圾門,孤獨者們的解讀,是本劇的點睛之筆

每個故事臨近結尾時,遠處都會傳來一陣奇怪的聲響,有趣的是心境不同,對那個聲音的解讀,也有所不同:護士說那是孩子的哭聲,少年說那是馬戲團走丟的老虎;老婦人說那是惡魔發出的叫聲。

在我看來,每一種解讀背後都是他們內心渴求的體現。影片結束時,鏡頭落在微型垃圾場上,寒風下不停搖晃的門,使這個聲音的真相揭開。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座這樣的垃圾場,裡面髒亂不堪,不願被人看到,所以,寧願隱藏心底,封閉自己。風中搖擺的垃圾門,露出的那一道狹窄的縫隙,我們叫它希望,它讓人看到或許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人和你一樣。

導演正是通過這樣一個隱晦的鏡頭,將觀眾從電影中的美好,拉回到了現實。不同時態下卻有著相同孤獨感,心境不同,所體會到的情境自然不同,這便是電影的美妙之處。

《心房客》:另類解讀法國文藝片的魅力及對孤獨的新思考

第三,對特定人物的寓意與留白,表達孤獨雖是生活常態,但孤獨並不可怕

文藝片總給人一種美的寓意,本片也不例外。

影片中少年騎著單車跨越天際,天幕以灰藍色回報,如同鮮活的當下;失業的女演員沉湎於過去,以黑白電影訴說自己曾經的輝煌,代表了過往的生活;老婦人嚮往著宇航員所描述的廣袤星空,認為那是最美好的地方,象徵著無限的未來

影片並沒有徹底解決每個人的處境難題,而是以留白的方式揭示主題。那個骯髒的垃圾廠,如同主角們向陌生人主動隱藏的秘密,外表看似平靜如水,而內在各自抱守著各自的不堪。

個體內在情感缺失,終究無法通過外力補充完整。影片讓我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有獨特的人生故事。不同時期,去看這部電影時,往往也會有不同的收穫,孤獨者看到的是孤獨,積極者看到的是積極。

《心房客》:另類解讀法國文藝片的魅力及對孤獨的新思考

03、荒誕幽默的外殼下暗含主題,在淡淡的哀傷與暖暖的治癒間,談談我對成年人孤獨的新思考

影片通過對6個陌生人的荒誕相遇,來展現孤獨在每個人心中的雙重性。而這種孤獨,並不帶有悲劇性意義,更沒有抑鬱的符號。同時影片以喜劇的結尾,揭示了孤獨的另一重主旨。

首先,孤獨是一種心態,允許孤獨的流動,才能活出生命的自由

叔本華在《論孤獨》中說:

“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就是不熱愛自由,因為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是自由的。”

影片中每個人起初本可以選擇融入他人的世界,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獨處,這讓他們看起來並不合群,甚至有些清高。然而,當他們遇到真正懂自己的人時,每個人都選擇了主動敞開自己的心扉,接納另一個同道中人進入自己的世界。

如此看來,他們處的並不是孤與獨,而是一種行為上的自由。正如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大的價值觀下,人們都認為進入群體生活才能擺脫孤寂的心理。而事實上,這種無效的社交,反而使人失去了獨處的機會,這樣的行為,並不能解決一個人內在的問題。

在我看來,面對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主動選擇獨處,讓煩躁的心平靜下來,才能撥開迷霧看見真正的問題所在,才能擁有衝出迷霧的自由。

《心房客》:另類解讀法國文藝片的魅力及對孤獨的新思考

其次,孤獨是一種狀態,它自成世界、自成體系,是通向自我的佳境

周國平在《風中的紙屑》中寫到:

“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主動性的尋求孤獨是一種自我救贖,因為人在自我的獨處中會呈現真實的狀態,這種狀態幫我們看到最原始的自我,以及內在真正的需求。

在我看來,孤獨其實是一種中性情緒和感受,它的出現,意味著個體是健康的。真正的孤獨不是無病呻吟,而是一種發自理性的思考,它有高度,有境界,但它沒有聲音,是一種積極的自我發掘過程。

這種孤獨,能幫人找到生命的意義和需要,如同中年大叔明白護士才是他不能錯過的真愛;少年理解並體會到母親深沉的愛;老婦人再次擁有短暫的母子情。

《心房客》也讓人明白,打開心門就能迎來客人,這個心門外既有自己,也有外人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座垃圾場,然而,真正的能清理這座內在垃圾場的人,只有主人自己。學會與孤獨背後的真我去積極對話,才能活出積極的人生狀態。

總結一下:

《心房客》以圖像的形式來展現法式破舊老房子里人們的心理世界。巧妙地運用了老公寓、舊電梯、怪聲音等意象組合,使片中人物在各自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穿梭。將六個不同時態下的人生百態給予精神關照,在淡淡的哀傷,暖暖的情意中令人看到孤獨的積極含義。

成年人的孤獨,人人都有,甚至時時相伴,但我卻認為每個人都有主動選擇孤獨、主動面對自我的能力,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呢?

《心房客》是一部與孤獨有關,卻直擊人心的法國文藝片,送給每個成年人,願你的孤獨能被自己溫柔以待。


感謝閱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