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代「汗血宝马」真相

汗血宝马,本名阿哈尔捷金马,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 这种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灵、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目前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德、俄、英等国的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的血统。

阿哈尔捷金马常见的毛色有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阿哈尔捷金马历史上大都作为宫廷用马。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阿哈尔捷金马被称为“天马”和“大宛良马”。而在如今的土库曼斯坦,汗血宝马更被奉为国宝,其国徽和货币上都有汗血宝马的形象。

据《史记》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故而,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

探寻古代「汗血宝马」真相

汗血宝马引发的两场战争

中国对汗血宝马的最早记载是西汉年间,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2年)秋,有个名叫“暴利长”的敦煌囚徒,在当地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得到此马后,欣喜若狂,称其为“天马”,并作歌咏之,歌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仅有一匹千里马不能改变国内马的品质,为夺取大量“汗血马”,中国西汉政权与当时西域的大宛国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

探寻古代「汗血宝马」真相

汉武帝的心腹之患是匈奴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渐强盛起来,此后,冒顿单于利用兵强马壮的优势,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中国北部的统治。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32万征伐叛将韩王信,前锋行进至平城时,被冒顿单于率精兵40万围困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虽然汉高祖用陈平之计得以突围,但“白登之围”后,西汉王朝不得不委曲求全,实行“和亲”政策,并且每年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以换取边境的安宁。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决定废除屈辱的“和亲”政策,转而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因为经过休养生息,西汉抗击匈奴的条件已经成熟,除了在军事上积极准备之外,汉武帝在准备联合月氏,攻击匈奴。《史记 大宛列传》载:“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得此情报后,汉武帝便决定派人通使月氏,准备联合月氏共击匈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张骞才奉命出使西域的。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谋划了“马邑之谋”,一方面,汉武帝对匈奴“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另一方面,暗中令马邑人聂壹以“献城”为名,把匈奴人诱骗至马邑,一举歼灭匈奴主力。

聂壹是马邑豪强,他先与匈奴人交易违禁物品,取得匈奴人的信任,然后欺骗军臣单于,说他有手下数百人,能斩杀马邑县令,举城投降,牲畜财物可尽归匈奴,但匈奴一定要派大军前来接应,以防汉兵。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并派使者随聂壹先入马邑明灯斩杀马邑县令后进兵,聂壹随后返至马邑与县令密谋,杀死一名囚犯,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伪装为县令头颅,欺骗匈奴使者。

军臣单于得到使者的报告后,率领大军向马邑方向进军,大军来到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匈奴在此时攻下一边防小亭,俘获了一名尉吏,尉吏将汉军的计谋全部供出。军臣单于听后大惊,下令撤军。“马邑之围”虽未成功,但却使汉朝结束了自西汉初年以来奉行的“和亲”政策。

这样,军臣单于便于汉朝撕破了脸皮,“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人盗于汉边,不可胜数”,汉匈大战的序幕就此拉开。但因为匈奴是骑兵,行动迅速,而汉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明显不如匈奴兵,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张骞发现了汗血宝马

张骞“凿空”西域,这在我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却并不顺利。公元前138年,张骞刚一出陇西,即被匈奴扣留,十多年后才趁机逃脱至大宛国。此前,大宛国即得知“汉之饶财”,很想与之“交好”。张骞对大宛王说:我为汉朝而出使月氏,途中被匈奴扣留,今逃脱西来,请大王派人为我作向导,如果真的送到月氏,待我返回汉朝后,向大王赠送财物数不尽的财物。

大宛王很高兴,当即给张骞派了向导和翻译,护送他们到达了康居(古民族名,与月氏邻近)。康居人又把他们转送到了月氏。

而张骞在大宛国的更大收货还在于,他发现了大宛国的国宝“汗血宝马”。《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向汉武帝报告说,大宛国“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那么,张骞究竟是哪一年发现汗血宝马的呢?《资治通鉴》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全部情况汇总于汉武帝元朔三年四月,这一时间可以认为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到长安的时间。据此,我们便可推算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公元前138年,发现汗血宝马的时间为公元前128年。

张骞在第一次出使西域后受封“博望侯”,声名大振,这在西汉史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当时不少吏士打算效法张骞,汉武帝本来以为西域“绝远”,是人们所不乐于前往之地,现在有人争着要去,很高兴,便批准了上书得的请求,一时间,大批使者出访西域。但出使西域的使者良莠不齐,有人将官物视为私物,随便使用,并把市易所得之物占为己有,破坏了汉使的名声,尤其是匈奴从中作梗,导致“外国亦厌汉使”。

这一时期,前往大宛国的汉使中也曾有人发生不轨行为,在大宛国造成了恶劣影响。尤其是汉使希图把汗血宝马弄到汉廷,引起了大宛国人的戒备与不满,因而他们把汗血宝马藏在贰师城,不让汉使看见。据此分析,西汉要轻易得到大宛国的汗血宝马,似乎不太可能。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大宛国跟长安6000余公里,交往之初,隔膜与犯忌是必然的。

探寻古代「汗血宝马」真相

匈奴对于西汉的封锁政策

在匈奴势力伸入西域之后的数十年间,西域诸国皆“役属”于匈奴,这对于与匈奴有着极深矛盾的西汉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在较长的时间内,西汉总是处于劣势地位。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的二十年间,西汉同大宛、月氏等西域诸国尚处于交往的初始阶段,很难说建立友好关系。这一时期,汉使不但因路途遥远、沙漠戈壁阻隔历尽千辛万苦,而且役属于匈奴的一些西域国家还以“攻劫”、“勒索”、“断食”等方式对待汉使。

在一批批汉使出使大宛国以东地区时,“匈奴骑兵时时遮击使西国者”,而那些深受匈奴影响的国家“亦厌汉使”,经常“禁其食物,以苦汉使”,其中楼兰、姑师等小国“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

大宛国以西诸西域国家,由于距离西汉遥远,加之匈奴的影响,通使相当困难。据载,在大宛国以西诸国,“匈奴使持单于一信,则国国传送食,不取留苦”,而汉使到达当地诸国时,则“非出币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骑用,所以然者,远汉,而汉多财物,故必市乃得所欲”。不仅如此,西域诸国还在汉使面前表现出“骄姿”态度,他们之所以如此,大都是因为匈奴,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发现,西汉当初通使西域,并不是轻而易举,一帆风顺的。

正是在这一不利的背景下,汉武帝派遣车令为使者,携千金、金马等财务前往大宛国,想以友好方式“请汗血马”,不料,刚到大宛国,便有人劫了财物,并残忍地杀害了汉使车令一行。这一事件激怒了汉武帝,他派遣李广利带兵武力讨伐大宛国,以此炫耀自己的威德,并以战争的方式获得汗血宝马。若不采取这样的手段,则西域“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仑头易苦汉使矣,为外国笑”。这表明,在一段时期内,汉武帝放弃了联合西域夹攻匈奴的政策,而将大宛等西域小国也视为敌人。

探寻古代「汗血宝马」真相

车令出使失败

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当汗血宝马还没有东入中原之时,就已经是大宛国的“国宝”了。当时,大宛国人即十分珍爱它,精心养护,并极力防止别国得到它。

而汉武帝又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及其喜好良马,尤其喜好神奇之马的帝王,汉武帝从《易》中看到“神马当从西北来”的符咒后,以为从西北乌孙获得的良马应验了符咒,便将乌孙马命名为“天马”。后来,汉武帝又得知“大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示汉使”,便决心设法获得藏于贰师城的“善马”。

起初,汉武帝也想走“和平路线”,派遣使者车令出使大宛国,车令的使命只有一个,即“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不过,车令所带的礼物虽然贵重,但大宛国认为西汉“饶汉物”,所以不为“千金及金马”等礼物所动,没有答应车令的请求。

这次大宛国太过分,汉武帝并不是白白的求天马的,汉使除了带大量财物外,还带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金马,这简直是高价购买。结果大宛国王截杀了汉使,没收了财物,这分明是赤裸裸的挑衅。

按照汉武帝的理解,那就是打的不够狠。

次年就派李广利率军攻击大宛。第一次讨伐,李广利因后勤问题大败而归,也与西域各国对汉朝军队不友好,不提供后勤保证有关系。

这场失利在西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西域各国又兴起了“远汉,汉兵难致”的论调。

很多西域国家又开始在汉朝与匈奴之间摇摆不定了。

此时已经不仅仅是脸面的问题了,如果不攻取大宛国,那这几十年对西域的外加努力、金钱攻势、还有前不久的军事威慑,都将化为乌有。西域将会彻底变成匈奴人的后勤基地。

汉武帝又毫不犹豫的调集大军,再次功伐大宛。公元前101年,大宛国终于在汉朝的打击下投降,李广利斩杀了大宛国王,带着三千多匹良马回了长安。

西汉征服大宛在西域诸国引起了空前震动,汉朝也获得了巨大政治利益。李广利在回师的时候,西域诸国纷纷派子弟随军入朝。

而匈奴本来计划在李广利兵败撤军的时候半路截击汉军,结果听说汉军攻破大宛、斩杀国王,鉴于汉军兵威正盛,愣是没敢出兵。

这一战之后,西域各国彻底臣服汉朝。汉朝军队屯兵大宛,为日后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所以汉朝对大宛用兵,很大原因是为了更好的统治西域,如果不展示强硬的军事力量,就西域各国投鼠两端的秉性,早晚会投靠匈奴,赶走汉朝的势力。

虽说功伐大宛,汉朝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但从长远角度看,是值得的。

至于天马,大宛的良马到长安后,汉武帝下令让汗血宝马等西域良马与蒙古马杂交,培育出山丹军马。从此,中原的马种得到改良,汉代的生产力和军队的装备也因此大幅增强。这才是汉武帝购买天马的真正用意。

汉武帝为什么讨伐大宛国

汉武帝的伐宛之举,并非是一次轻率的军事行动,若客观的分析当时的情况,就会对其原因有一个中肯的见解。据史料记载,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虽然都可举出一些根据,但并不表明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当作玩物和用于礼仪说

2、补充军马说

3、天子好宛马说

4、大宛杀汉使、劫财物说

5、巩固西汉威德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