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投資 | 疫情後中產階級資產的配置之道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已是第三階段,因我國最早開展全面防疫,目前各地經濟已開始逐步恢復,多省宣佈4月底至5月學校開學。不過未來股市與各類資產的走勢不再與疫情同步,資產配置的邏輯必須做更長遠的思考。

疫情雖然緩解,但疫情導致的後遺症是未來半年投資應思考的核心邏輯,失業與消費降級的效應將呈持續螺旋式發展。

輕鬆學投資 | 疫情後中產階級資產的配置之道

舉實例說明:

即使武漢已經解封,原本打算去武大與南京看櫻花的遊客,今年已不會再刻意去玩一趟;五一長假搶機票去三亞曬太陽的人潮,估計今年也無法重現。這些失去的消費必然造成當地旅遊相關從業人員工作機會減少。為了節流,旅館不聘僱換洗床單與打掃的人員,餐館老闆也不再請家政阿姨到家裡打掃清潔,失業的影響就會擴大到更多行業。

失業與消費降級效應,與疫情發展環環相扣,國內有政策支持或許好一些,但是“境外輸入”的失業極難斬斷:歐美也有明顯的消費降級,人們害怕丟工作,想更新手機的念頭取消,蘋果手機的銷售量就會下滑,國內手機產業相關的數千家企業訂單少了,只能裁員或減薪共渡時艱,光是富士康的手機廠不用加班,收入下降的人就有百萬量級。要扭轉這樣的負面循環,恐怕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

因此產生的效應至少有三項:

一、維持現金流成為個人與企業的首選,本身實力較強,依然能配息的產業龍頭企業會受到青睞。公募基金在價值股裡抱團取暖的概率上升。

二、5、6月接近半年底結算,及11月接近年底作帳時,債務違約的現象可能上升,債基不再是資金避風港。

三、奢侈品消費與非必需消費讓位給食衣住行等必需性消費。

輕鬆學投資 | 疫情後中產階級資產的配置之道

回到中產階級資產配置之道的問題,對於上班族來說,當前理“債”優於理“財”。趁著央行引導利率下滑,應積極向銀行諮詢,是否有新方案能讓每月應繳的房貸金額下降。此外也該避免增加車貸之類的消費性支出,確保不會在萬一被迫減薪或者需要重新找工作時,陷入收支嚴重失衡的窘境。

對於使用大型股ETF當作防禦型資產配置主軸的投資者來說,當下不存在暫停贖回或無法變現的問題。不過,如果行情仍在微笑曲線左側,就需要耐心根據既定計劃固定金額定投,等到至少有一兩筆定投買入的資金已盈利時,才能把半年內用不到的資金拿來做單筆投資加倉。

對於風險投資者來說,當前的確可能是股市與基金的極佳投資時機,不過想賺取收益之前,一定要確保自己不會從中產梯隊跌落至“負債一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