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凡繁
首先,第三方支付平臺,咱們先看它的資質,也就是說,目前在國內,合法開展支付清算業務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需要持有相關部門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才可以開展業務,所以,無論支付平臺企業的註冊資本多少,只要它持有牌照,身份為合法的。
然後,看它的安全保障措施,的確,目前除了很多大的支付平臺例如銀聯、支付寶、微信支付、京東支付(合併的原來的快錢支付)以及移動、電信等運營商開展的支付平臺,剩下的幾百家支付平臺的規模都不是特別可觀。而在相關部門頒發支付許可證的時候,需要申請人(機構)提供一份關於開展支付業務的平臺體系安全設計的檔案,這份東西也就規定和要求了本申請人以什麼樣的安全措施來保證支付過程中的風險事件,另外,還需要申請人提出一份遇到重要風險事件的預案報告,也就是出現風險事件後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補救。前者主要包括且不限於例如支付密鑰的公鑰和私鑰不能同時存儲,需要不同的加密、客戶資料需要加密存放、不得保存客戶密碼、CVV碼等信息、不可隨意對外轉發、洩露客戶資料等等,還有網絡搭建的規範,信息傳遞的規範等等。後者則是在出現黑客攻擊後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信息發生滅失、丟失等需要如何處理,備份的數量、次數等問題,以及資金清算等安全預案等。
那麼回到文章提問的內容,客戶的身份證、銀行卡號是否應該被第三方支付平臺保留,實際是,在相關部門的規定中,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機構和個人,第三方支付平臺需要使用多重驗證模式對使用者的身份進行識別,確定其本人合法有效的使用支付平臺,並且從事其申請相關的支付操作,因此,客戶的身份證信息等一定是需要提交的,另外因為第三方支付清算資金需要進入銀行賬戶(個人銀行卡或者企業賬戶),所以,必須提交銀行卡號供識別和入賬。但是按照要求,支付平臺不能留存客戶密碼,而驗證碼也是一次一驗,過期作廢,所以,在資金安全方面應該可以保證。
雖然,很多支付公司的規模很小,其安全防範措施也不夠先進,互聯網侵害事件也時有發生,我們也希望各個支付公司在設計產品的時候能夠更多的考慮安全防範的實際業務,讓客戶使用的放心。
張小帥說理財
想必很多人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吧,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要求綁定銀行卡並且要填寫持卡人身份證及預留手機號,很多人懷疑過這種操作是否安全。在老虎君看來,這種操作,實際上也是在保證個人信息的安全性,保證支出的每一筆操作都是本人的行為,畢竟在支付時都會給預留手機號碼發送短信以示提醒的。所以安全上還是比較安全的。
換句話來說,在現在這個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個人的資料信息早就被洩露的一覽無遺了。是不是感覺聽起來還蠻嚇人的,但這的確是真實的現狀,老虎君現身說法,就曾因個人在某寶上的購買信息以及個人資料等信息被洩露而遭到了新型的電信詐騙,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阿,哎,老虎君也是悲催的說...
迴歸到正題上,第三方平臺上要求提供這些東西,還是要看平臺的類型,平臺是否可靠,是否安全,如果是對於正規的平臺來說,還是相對安全一點的,可以開通一下短信提醒或者是下載安裝一下APP,這樣就會盡量的減少被騙的情況發生啦。
環球老虎財經
只要有支付業務牌照,登記信息為正常手續,安全。
第三方支付平臺要求填寫銀行卡和持卡人身份證等信息,是第三方平臺應有的職責,因為在《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第二十五條裡嚴格規定要記載用戶的相關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證和銀行卡信息等,如下圖。
並且在三十一條中提到:支付機構應當按規定核對客戶的有效身份證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文件,並登記客戶身份基本信息。 支付機構明知或應知客戶利用其支付業務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應當停止為其辦理支付業務。那麼為什麼要記載這些信息呢?主要是為了防範洗錢和詐騙,從而對客戶備付金的資金進行監督。
那麼安全嗎?按照《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第三十三條中規定:支付機構應當依法保守客戶的商業秘密,不得對外洩露。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所以,保證信息安全同樣是支付機構的職責及義務。
但是閣下在問題下方闡述中提到第三方支付平臺註冊資本只有100萬元,那麼該支付平臺可能不屬於正規支付機構,可能不存在支付業務牌照,因為不管是《支付業務許可證》,還是《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第九條都明確規定註冊資本不能少於3000萬,並且還是實繳貨幣資本。比如下圖的《支付業務許可證》第九條規定:
申請人擬在全國範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其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人民幣;擬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其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千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實繳貨幣資本。總結:該第三方支付平臺是否正規,有沒有支付業務牌照尤為重要。如果是正規有支付業務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要登記用戶相關信息為正常手續,那也就安全了。而如果是非正規的,這就要有所顧慮了。
注:目前為止,我國有支付業務牌照的企業有266家,可以百科找《支付業務許可證》,在最下方有公佈266家企業,可以對號入座,在這裡就不列舉了。
三人聚眾
主要還是看你自己選擇了什麼類型的平臺,是否安全可靠。而交易平臺需要你綁定銀行卡並留下銀行預留手機號,很大一部分是為了進行交易交易的時候給你信息提醒,需要你知道自己的賬號進行了什麼交易操作,這樣子反而對你的賬戶來說更安全。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要查到一個人的信息資料其實不難,特別是手機號碼,現在的手機號碼都是實名登記的,你在某一個不知名的app註冊賬號時使用了自己的手機號碼,這樣子就很大可能會讓自己的手機信息給洩露出去,然後就會很多很多的垃圾短信什麼的。
而如果信息洩露了出去,後果還是很嚴重的,不僅有垃圾短信的騷擾,可能還會有其他的轉賬紀錄。雖說這些都不是你的交易紀錄,但是第一眼看到這種短信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會多注意點,然後發現其實並沒有自己的轉賬紀錄,一定程度上還是會對生活造成困擾。
在平時使用手機軟件的時候,建議還是選擇一些比較正規的App,這樣子才能很好的保護你的隱私,也可以免受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AI視界
你的擔心有道理,但是比較多餘,因為這些信息並不足以為你造成財產損失。
如果你在超市刷過卡的話,你有沒有看過超市的pos機是什麼牌子,哪家產的,在你刷卡的過程中,完全可以記錄你的卡信息,和密碼按鍵信息。你整個銀行卡都是可以被人隨便複製的。
所以如果你沒擔心過銀行卡被複制的問題,你這些認證信息洩露了問題也不是很大,而那2個信息是銀聯要求的必須程序,應該是走的無卡支付通道,而所有的無卡支付是會被記錄操作路徑的,也就是被盜刷是可以追述的。
打個比方你孩子用你手機買了遊戲道具,那麼如果他是密碼支付,你就智能認賠,如果是無卡免密支付,那麼你是可以申訴,這個錢是能找回來的
卡蛙議卡
已經有人從支付牌照的資質方面解釋過了。我只是從一個咱們普通人的角度說一下。
安全 和 不安全 都是相對的。要想絕對的安全,那就什麼都不要綁定,不要洩漏,那基本沒什麼風險了。但是,也基本脫離了這個現代的信息社會了。
作為一個普通人,不管是任何機構要求你留下 過多的身份信息,自己都要多一個心眼判斷一下可能的風險。比如,大型的金融企業,比如銀行系統,支付寶,微信等,它們都具有一定的規模,比較完善成熟的業務和監管體系。一方面,這些金融系統是比較有保障的,起碼基本不會發生盜用你的身份信息幹一些違法犯罪或者是造成重大財產損失的事情。另一方面,既然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你就不能完全拒絕,必然會向一些機構 將個人的核心資料進行驗證授權,有了隱私洩漏的可能性。
對於一些小平臺,甚至只是一個小公司,各位一定要慎重再慎重。17年中旬左右吧,一家應該是新成立的戶外旅遊類的銷售平臺,向我們工作室尋求合作。他們的微信公眾號 那時候單篇文章的閱讀量不到100,但是宣稱什麼人數過萬?過十萬這種。 我們登陸他們的註冊頁面,基本上 看著像一個剛剛學完網頁設計的學生做的,其他一些不規範就不說了。但是,在註冊的時候,不論是 註冊成為平臺的消費者 還是 商家, 都必須要提供 姓名、身份證信息 正面 及背面的複印掃描件,銀行賬號 號碼及開戶行,銀行預留手機號。對於 一個新平臺,不論從 用戶隱私 還是 註冊門檻的角度,都不應該要求提供 如此全面的個人核心信息。向其客服反映的時候,跟我說 有什麼好擔心的,我們是有協議規定的,不能洩漏你的信息的,不然你是可以去起訴的。
對不起,我沒有理由去向這樣一家 連註冊頁面都不完善的平臺 去提交如此多的個人信息,有了這麼多的信息資料,去辦個貸款什麼的,起碼難度上低了很多很多的吧。至於協議,很多時候大型權威企業的格式條款也沒什麼用吧?另外,我也更沒有時間,精力,金錢在發生一些事情後去起訴。
希望大家,在遇到任何一個 像文中的平臺那樣要求你提交如此多信息的時候,慎重謹慎一些,多去考慮一下,有條件的諮詢一下相關方面的朋友,如果這些信息洩漏了,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琉緈
綁定銀行卡的過程基本已將個人信息全盤托出,而且一旦有異常發生,責任也不好劃分,許多詫異事件都成了無頭案,本身銀行擁有巨大優勢,因服務差口碑差,丟失大好河山,讓個體戶從邊緣做成主流,悲哀……有竹籃誰會將雞旦放進紙盒裡?
null231318796
你好題主,首先這種公共場合你應該把卡號和身份證號碼打了碼再發圖,注意點個人信息安全。
這種第三方平臺都會要求這些東西,但是具體安全否要看是什麼平臺,是否正規。正規的平臺相對來說會安全一點,但是這也不能保證100%的安全,還是把自己的卡開通個短信提醒或者APP 提醒之類的業務,卡一旦有交易動態的時候可以及時關注到。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傳眾財商講師
只要是有央行持牌和公司資質的基本上沒什麼問題,在銀聯或者央行有備案就行。
用戶104665912272
現在可以講每個人的信息沒有任何絕對的安全可言!除非你不用手機&網上支付及斷絕一切網絡才能免強你的個人信息可能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