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流動性危機發酵:海航基礎業績大變臉,剩餘地產資產歸屬將現終局

每經記者:陳夢妤 每經編輯:魏文藝

從盈利2億~3億元,變為虧損9.5億~12.5億元。

這幾天,海航集團流動性危機波及海航基礎(過去海航旗下主要地產業務平臺),其年度業績由盈利轉虧損,並且是2012年以來首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海南省工作組進駐近兩個月,海航集團已經完成了一次地產資產處置——海南國資接手海口大英山11.4萬平方米商業和部分住宅用地,涉資近30億元。

這應該算一個好消息。

2019年業績“變臉”由盈轉虧

4月23日,海航基礎發佈業績預告更正公告,其2019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由盈利2億~3億元,變為虧損9.5億~12.5億元。

這是海航基礎2012年以來首次發生虧損。

海航流動性危機發酵:海航基礎業績大變臉,剩餘地產資產歸屬將現終局

海航基礎業績預告更正公告截圖

1月23日,海航基礎曾發佈2019年年度業績預減公告,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億~3億元,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2.5億~3.5億元。

當時,對於超過80%的業績降幅,海航基礎將原因歸結為大宗資產交易項目減少,關聯資產計提減值。其中已經提到,受海航集團整體流動性影響,償債能力及抗風險能力有所下降,擬計提9.75億元,累計較2018年增加4.2億元。

3個月後,海航基礎業績大變臉。這一次,海航基礎直接在公告中將“受海航集團整體流動性影響”作為主要原因,信用減值損失較前次業績預告測算增加了8.69億元,聯營企業股權投資損失增加了3.90億元,其中涉及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和三亞新機場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集團地產資產處置已啟動

對海航基礎來說,計提損失增加無異於雪上加霜。

“一切以公告為準。”

兩個月前的2月29日下午,海航集團官宣海南省工作組進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繫海航基礎,後者如此回應。

2018年10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就地產資產處置採訪了海航基礎相關負責人,後者答覆統一口徑均為“根據上市公司信批原則,一切以公告為準”。

據海航集團官網當時發佈的消息,海南省人民政府已牽頭會同相關部門派出專業人員共同成立“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

當時海航方面表示,自2017年末爆發流動性風險以來,在各方支持下,海航集團積極開展“自救”,但未能徹底化解風險。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流動性風險有加劇趨勢。

事實上,在工作組接管一個多月後,海南國資已經接手了海航控股(海航集團另一子公司)最為知名的大英山約11.4萬平方米(約172畝)商業用地和部分住宅用地,交易金額近40億元。

據啟信寶,海航系旗下有37家上市公司,而從Wind看,今年以來海航繫個股在A股市場有4只累計漲幅為正,分別是海航基礎、海航投資、海航創新、海航控股。其中,海航系主要房地產開發平臺海航基礎漲幅最大,超過10%。

記者留意到,在聚焦主業一年多後,海航集團的下屬企業已經全部調整成航空業關聯公司。

而在這場始於2017年下半年“賣賣賣”的自救中,地產在海航的資產處置包中佔據了重要位置。

融創富力萬科曾132億聯手拯救

在海航神秘的地產資產包處置中,融創、富力、萬科都值得擁有姓名。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主要是2018年),三者已經聯手為拯救海航計劃付出了超過132億元。

融創是較早出手接盤海航地產資產的房企。2018年3月12日,融創以約19.33億元接盤海航兩個地產項目。5個月後,孫宏斌再次低調出手,海南海島航翔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東已從海航地產集團變更為海南融創基業房地產有限公司,認繳出資額約9.81億元,涉及項目包括曾經的海航集團總部所在地——海口望海科技廣場。

這次交易當時並未出現在雙方的任何一則公告中,但融創這兩次交易為海航帶去了近30億元。

海航流動性危機發酵:海航基礎業績大變臉,剩餘地產資產歸屬將現終局

2018年4月20日,富力地產、海航基礎共同發佈公告,雙方達成一筆57億元框架協議,交易標的是海航地產在住宅系列中的最高端產品——海航首府。值得注意的是,項目所在的一處B18地塊總投資就已接近65億元,且部分樓棟已接近封頂。

5個月後,海航基礎公告,向富力地產出售其所持有的海南航孝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70%股權,轉讓價款約3496.04萬元。在當年的中期業績會上,富力地產董事長李思廉已經明確表態:“海航的物業按計劃已經買完了,短期我們不會再增加。”

富力的接盤計劃,則為海航帶去了逾57億元。

2018年7月,海航控股將武漢海航藍海臨空產業園(一期)80%股權,以3.12億元出售給北京萬科。

隨後的9月26日,海航控股官宣,以12.99億元將位於北京東三環的北京海航大廈出售給萬科系公司——北京厚朴蘊德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據記者觀察,這幾乎相當於該物業市場評估價的7折。但是,該收購事項最終被海航控股股東大會投票否決,反對比例高達92.96%。

2018年11月6日,海航基礎公告,擬以10.35億元將廣州中央海航酒店廣場出售給北京萬科。與此同時,海航亦將廣州寰城海航廣場售予北京萬科,據當時業內人士分析,交易價格應該不低於14.5億元,但這一消息此後一直未得海航方面官宣。

對海航的優質地產資產,萬科一直不離不棄。2019年7月,萬科終於如願將北京海航大廈納入囊中,交易作價13.04億元。加上此前增資的4億元,萬科對此付出了17億元。

據此計算,萬科已經砸下45億元接盤海航優質地產資產。

然而相比於海航千億量級的資金大窟窿,三家開發商投入的百億元只能算杯水車薪。

3個月內地產高管團隊大換血

與地產資產業務一同動盪的,還有海航基礎的人事風暴。2018年,隨著海航集團原董事長王健的意外離世,海航迎來多事之秋,內部也經歷了一波又一波人事變動。

海航基礎的人事風暴,則始於一場終止的百億資產重組。

2018年8月13日,停牌202天的海航基礎復牌,但迎來連續多個交易日的股價下跌。

8月17日,海航基礎二把手、“新聞發言人”易主,曾標誌不再擔任海航基礎首席執行官職務,但繼續擔任董事職務,接棒者為公司人力資源總監陳德輝。這距離海航基礎公告終止一起百億資產重組僅僅9天。

對於這次人事變動,當時海航基礎方面的說法則是,“屬於正常的人事調整。上市公司高管人事調整是基於公司整體業務及工作開展需要,由上市公司董事會集體決策,和上述事宜沒有關聯。”

不過對海航基礎而言,曾標誌名如其人,是標誌性人物。

2016年以前,海航基礎的名字還叫海島建設,主營商業百貨零售和酒店餐飲,曾標誌是海島建設副董事長兼總裁。2016年1月,海島建設重組完成,變更為海航基礎,整合各類房地產項目的開發與建設、機場的投資運營管理等,曾標誌就任海航基礎首席執行官。

而在曾標誌卸任一個月後,2018年9月14日,5名高管成員黃秋、張祥瑞、黃翔、耿報和田清泉分別辭去相關或部分職務。其中,黃秋是海航基礎之前的一把手,其不再擔任海航基礎董事長,由魯曉明接任。魯曉明的背景是,海南海航恆實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寶源創建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海南海航地產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兼副董事長、海航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等。

上任不久,魯曉明組織了一次小範圍的媒體專訪,但談的是公司將依託政策紅利,推進海南臨空產業發展。2019年一整年,魯曉明再未出現於大眾視野。

僅僅一個月後的2018年10月19日,海航基礎財務總監和證代雙雙換人,由何寧和農娟娟分別擔任。

至此,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後的短短3個月,海航基礎高管團隊大換血,從一把手到證代,無一例外。

地產資產處置將現終局

2017年12月25日,陳峰曾表態:“海航正處於創業發展、跨越式騰飛的關鍵時期,我們比以往時候都更接近我們的夢想。”

火線迴歸8個月後,陳峰在接受媒體公開採訪時表示,2019年仍是困難的一年,繼續聚焦主業發展。

2019年12月30日,陳峰在海航集團官微發佈2020年新年獻詞,承認2019年海航存在工資遲發、緩發等現象,坦言海航當前的困境。陳峰表示,面對流動性困難,海航聚焦航空主業、健康發展,斷臂止血,打了一場場艱苦卓絕的“白刃戰”。

他說:“2020年是海航化解流動性風險的決勝之年。”

決勝之年,卻遭遇疫情。

從財報看,海航基礎2019年前3個季度無新增房地產儲備、無新開工房地產項目、無竣工項目。公司房地產銷售項目簽約面積4.7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下降37.69%;簽約金額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7.32%。

與此同時,截至2019年6月底,海航集團的有息借款總額超過5548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達到951億元、781億元,而其持有的貨幣資金僅819億元。

海航究竟還有多少地產資產至今依舊是個謎,併購曾經是海航的標籤,也令其擁有遍佈全球的優質物業,但如今這個標籤成為海航最大的傷疤。

2018年12月7日,海航曾在北京集中推介了10項優質資產,包括寫字樓、酒店、商業地產、在建工程、非上市公司股權等領域,項目總報價約76億元,涉及北京海漁廣場、三亞喜來登酒店、長春賽德購物中心、新生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權等。

不知道接下來海航那些一度輝煌無比的地產資產會如何處置,但對一眾開發商來說,這可能是接盤的好時候。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