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努爾哈赤不去統治外興安嶺和庫頁島而是拼命向山海關內統治?

一德格天1


這個問題很明顯,女真人生活的東北地區在當年是氣候寒冷,環境條件較為惡劣的地區,在這一地區嚴寒,食物匱乏是很常見的問題,於是為了能在惡劣的環境生存下去,女真人不斷的強化自己,逐漸形成了他們“野蠻強壯”的體軀。

除此之外,中原地區是女真人所向往的,中原地區物產豐富,氣候良好,是一塊令人神往的好地方,所以女真人一有機會就會向中原地區進攻。


老貓談史


首先需要了解這個地區的地理位置、人口分佈、自然資源、經濟發展以及歷史變遷的狀況,才能弄清楚努爾哈赤為啥不去那裡發展的原因。

01

地理位置及歷史變遷

外興安嶺位於黑龍江以北,在俄羅斯境內,歷史上曾長期屬於中國的領土。

從秦漢時期,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包括肅慎、鮮卑、蒙古、女貞、鄂倫春等,都在這一代繁衍生活。

唐、遼、金、元、明等朝代的領土,都包括外興安嶺。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規定中俄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和石大興安嶺(外興安嶺)為界,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國。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地區是中國的領土。

清咸豐六年(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俄羅斯趁機逼迫清政府廢止《尼布楚條約》,簽訂了《璦琿條約》。將中俄兩國的邊界線由外興安嶺南移至黑龍江,致使中國喪失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且將烏蘇里江以東至海四十餘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定為中俄共管。

從此,外興安嶺從中國疆域版圖上消失。

咸豐十年(1860年),俄羅斯又以調停中英法第二次鴉片戰爭為藉口,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給沙俄。

通過這兩個不平等條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就被俄羅斯霸佔了。

02

從該地區人口、氣候、經濟等的發展現狀,可以想象努爾哈赤時期的生存環境。

現在外興安嶺大約是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屬下的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面積78.86萬平方公里,比清朝劃給俄羅斯的外興安嶺60多萬領土略多一些,人口在2015年,擁有133.86萬。但其中哈巴羅夫斯克,原伯力市就有120萬常住人口,佔了該地區的90%的人口,是遠東第一大城市。也就是說除了集中在城市裡的人口外,在廣闊的地域內,僅僅有十多萬人居住。

該區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發達地區之一,是僅次於莫斯科、聖彼得堡的全俄第三大航空港,其飛機、船舶製造業佔據重要地位。燃料能源、機械製造、採礦、木材加工、食品生產、石油加工和冶金等工業,及交通通訊和建築業也非常發達。

據俄羅斯的統計,2013年GDP為4666億盧布,佔遠東地區的16.3%,其中農業產值201.2億盧布,不足GDP的5%。

從今天這個情況來看,該地區是遠東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但絕大多數集聚在首府城市,經濟以工業為支柱,農業也是以食品加工為主,純粹的農耕和牧業所佔比重很小。

因為經濟發達,自然人口稠密。以此無法得知努爾哈赤時期,該地區的人口、經濟狀況,但可以想象,當時沒有現代工業,僅僅就是傳統的遊牧民族從事遊牧,逐草而居。

而且,該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性氣候,冬季潮溼寒冷,夏季潮溼炎熱。一月氣溫-40~-16度,七月氣溫14~21度。夏天去避暑的話,還是個好去處。但冬天去那裡,撒尿也要提著一根棍,那可不是今天能有個東北大炕哦。

庫頁島面積只有7.64萬平方公里,人口49.3萬,基本為城市居民,農村僅佔14%。

該地區除了石油、天然氣、煤及森林資源豐富外,漁業資源也非常豐富。

庫頁島的情況與外興安嶺一樣,都是現代工業的發展,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如果沒有現代工業基礎,生存環境也是非常惡劣,不適於人類居住。僅僅依賴遊牧業,生存是十分困難的。

從歷史上來看,北方遊牧民族之所以屢屢南侵,騷擾中原地區,除了他們以遊牧為主的生活習慣以外,更多是因為氣候環境惡劣,冬季過度嚴寒,生存環境艱難的原因。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候鳥還知道冬天來了,就成群結隊、呼兒喚女遷徙到南方過冬。更可況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呢?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

03

努爾哈赤的野心是統治中原,他不想只做一隻候鳥。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爾哈赤出生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緊靠吉林通化市)建州左衛一個小部落酋長家裡。

其六世祖猛哥帖木兒,在明成祖朱棣時接受招撫,入京納貢,後世代主掌建州左衛。等到了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時,由於不是長子,僅僅是老四,逐步就變成了小部落的酋長。努爾哈赤生母早亡,繼母那拉氏對其非常刻毒。十九歲的他不得不分家討生活,僅僅得到很少家產。為了生存,努爾哈赤經常到撫順關馬市與漢人、蒙人做貿易,對漢語有了基本的認識。

他喜歡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自以為很有謀略。

據一些史料記載,他曾經被遼寧總兵李成梁收養,成為其麾下侍從。

在當時的東北地區,最主要的軍事力量就是遼寧總兵李成梁的部隊。

萬曆二年(1574年),明朝建州右衛指揮使王杲,也就是努爾哈赤的外祖父因為反叛明朝,被李成梁誅殺。

為了替其祖外父報仇,努爾哈赤開始了征戰。在其二十五歲的時候,已經統一了女真各部,平定了中國關東部。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

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率領步騎兩萬嚮明朝發動了進攻。

經過薩爾滸之戰,大敗明軍,努爾哈赤在天命六年(1621年),遷都遼陽,興建東京城。

天命十年(1625年),努爾哈赤遷都瀋陽。次年,在瀋陽病逝,終年六十八歲。

努爾哈赤在統治遼東期間,四處征戰,大肆進行血腥殺戮。

遼東地區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地,明朝廷一直控制著這一地區。努爾哈赤家族不同於一般的遊牧民族部落,而是很早就參與到明朝廷的管理體系中來。

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以後,對待蒙古族採取了既不同於中原王朝,也不同於金代女真皇帝的管理方式,而是建立了八旗制度,牢牢控制著蒙古族,成為其軍政的重要支柱。

對於漢人也不是一律殺絕,實行“拒敵者殺之,不與敵者勿妄殺”的政策,給與投降的漢人以平民的地位。

在這一時期,努爾哈赤主要是與明朝軍隊作戰,鎮壓漢人的反抗,掠奪他們的財產,以加強其統治。

雖然努爾哈赤並沒有像題主所說,拼命向山海關以內發展,就因病死亡,但其戰略意圖是很清楚的,那就是進入中原。

回到題主的問題,外興安嶺及庫頁島地區,無論是氣候、人口、還是自然環境,都沒有發展的前景。越去發展,就會越遠離社會文明。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農耕經濟已經是最為發達的經濟形式。遊牧民族儘管彪悍兇猛,但其生產方式及生存條件,要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的農耕經濟。

特別是努爾哈赤接觸了漢族,瞭解了中原文化之後,更加清楚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相比,差距很大,進入關內,統治中原,是其夢想。

從歷史上看,北方遊牧民族屢屢南下入侵中原,都是出於同樣的道理。

努爾哈赤作為滿清王朝的奠基者,也是一代梟雄,他更不希望做一隻候鳥。在中原王朝軟弱時進入中原,在遇到強力阻擊時再退回大草原。

從他實行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文化及民族政策來看,努爾哈赤算得上雄才大略,目光長遠的政治家,絕不是一般嘯聚山林、寇略大草原的草莽英雄。

因此,外興安嶺及庫頁島地區的生存環境和努爾哈赤的稱霸野心,是其拼命也要進入山海關的根本原因。


豹眼看歷史


東北冷,外興安嶺更冷。關外“發達富有”,外興安嶺人煙稀少。那時又都是原始森林,荒山野嶺。

那時中原人用鹽、茶、布帛及各種生產工具等物品,與關外人交換或買賣人參、鹿茸、毛皮、藥材等貨物。這讓努爾哈赤看到了山海關外的富有,於是早以覬覦己久。那時的努爾哈赤一心只想著中原,還沒有時間鞏固外興安岒。

這也許就是努爾哈赤當時拚命

想著山海關外,而沒有時間管外興安嶺的事。但他不是不想著外興安嶺,而是子孫無德將國土拱手讓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