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之间的战争游戏,无名之辈的死亡战场

历史是什么?概括来讲历史是一笔算不完的烂账。而我们所学的历史总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中国人,毫无疑问我们把更多眼光都放在了抗日战争中。而中日的战争也只不过是亚洲战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们对东欧、西欧、太平洋战场、非洲战场的战争史实知之甚少。琳内.奥尔森的这部《最后的希望之岛》则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欧洲战场,更详细地说是二战期间西欧各国所必须面对局势。

巨人之间的战争游戏,无名之辈的死亡战场

琳内.奥尔森《最后的希望之岛》

二战始于德国对波兰于1939年9月发起的突袭。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继波兰之后,德国又对丹麦、挪威、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发起了进攻,并完成迅速占领。

挪威国王哈康与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在国家被占领后迁往英国,并在英国成立了流亡政府。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通过BBC不断鼓励自己的民众拿起武器进行抵抗。直到荷兰与挪威解放。

巨人之间的战争游戏,无名之辈的死亡战场

荷兰女王-威廉明娜

不同于荷兰、挪威,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则在德国入侵比利时时选择了投降。尽管这种投降是在比利时耗尽了抵抗能力之后无奈之举,但是也无法改变最终的结局。利奥波德曾向英法发起求助,也通知过英法两国他的部队无法再继续战斗,即使这样,利奥波德还是遭到了无情的背叛与抹黑,他们甚至否认了比利时为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所作出的贡献。战后比利时解放时,人们对利奥波德战争期间的无所作为极其不满,他的复位也成了一大难题,甚至一度引起罢工示威以及叛乱。人们总是很善于遗忘,他们只看到了哈康国王与威廉明娜女王战争期间所起到的领导作用,却忘记了他们的国王也曾经与他的军队共生死,投降后一直处于被囚禁状况。

法国的维希政府在贝当的带领下与德国进行了勾结求和,与此同时流亡英国的戴高乐在英国成立了自由法国军队,戴高乐与丘吉尔时好时坏的关系也对英法两国战时以及战后的关系影响深远。

巨人之间的战争游戏,无名之辈的死亡战场

戴高乐与丘吉尔

随着1941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撕毁、及太平洋珍珠港事件后,苏联与美国也加入了战争,此后英国、美国与苏联成为反法西斯阵营中的轴心国。罗斯福一直想要置身事外的想法也随之破灭。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战争,但是无法否认的是,苏联对波兰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统治与屠杀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罗斯福对于小国随意任性的态度更是令人深感担忧,即便是丘吉尔也曾感慨:“我坐在哪里,一边是张牙舞爪的俄罗斯大熊,另一边是美国大野牛。两个人之间坐着的是可怜的英国小驴。”英国尚且如此,更遑论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处于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若没有与大国抗衡的能力也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了。

巨人之间的战争游戏,无名之辈的死亡战场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巨人之间的战争双方总是充满了政治色彩与众多考量。因为他们的地位、身份、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那些真正身处战场的无名英雄,才是最容易被遗忘的人。

他们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某一群人。我们也许会记得某一群人的领导者,诸如组织救援线的安德烈德容、收留空军军官的荷兰姐妹、法国抵抗与情报组织带领者弗朗西斯.卡玛斯,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死于党卫军及盖世太保手里的那些情报人员、开辟逃生救援线的救援人员、无辜的平民、被迫上战场的士兵、自由抵抗组织、以及一些其他科学工作者。

巨人之间的战争游戏,无名之辈的死亡战场

波兰飞行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令人同情的国家非波兰莫属了。

一位波兰飞行员曾在绝望的信中写道:“我和其他许多人一样,在这个世界磕磕绊绊,像犯罪份子一样,忍饥挨饿,躲在森林里逃跑——只是为了争取......什么?”这是对战争的一种控诉也是对波兰独立自由的一种深切渴望。

当英国政府试图掩盖波兰对盟军的贡献时,他们举办的胜利游行邀请了很多国家民众,然而却独独禁止了波兰。“年轻人,你为什么哭泣?”也许正是为了波兰哭泣,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些在战争中牺牲掉的波兰人。

令人遗憾的是战争结束后,波兰也只是从一个暴政者手里转入另一个独裁者手中,他们在战争中贡献极大牺牲最多,然而希望得到的解放,直到苏联解体才波兰才最终获得独立。

琳内奥尔森的笔触是细腻的,她为我们再现了纳粹统治下的恐怖情景,各个国家英雄领袖的抗争故事,还有那些战争中的传奇人物。2020年截止到现在,读过的最精彩的一部历史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