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之間的戰爭遊戲,無名之輩的死亡戰場

歷史是什麼?概括來講歷史是一筆算不完的爛賬。而我們所學的歷史總是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中國人,毫無疑問我們把更多眼光都放在了抗日戰爭中。而中日的戰爭也只不過是亞洲戰場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我們對東歐、西歐、太平洋戰場、非洲戰場的戰爭史實知之甚少。琳內.奧爾森的這部《最後的希望之島》則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歐洲戰場,更詳細地說是二戰期間西歐各國所必須面對局勢。

巨人之間的戰爭遊戲,無名之輩的死亡戰場

琳內.奧爾森《最後的希望之島》

二戰始於德國對波蘭於1939年9月發起的突襲。波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起點,繼波蘭之後,德國又對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發起了進攻,並完成迅速佔領。

挪威國王哈康與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在國家被佔領後遷往英國,並在英國成立了流亡政府。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通過BBC不斷鼓勵自己的民眾拿起武器進行抵抗。直到荷蘭與挪威解放。

巨人之間的戰爭遊戲,無名之輩的死亡戰場

荷蘭女王-威廉明娜

不同於荷蘭、挪威,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則在德國入侵比利時時選擇了投降。儘管這種投降是在比利時耗盡了抵抗能力之後無奈之舉,但是也無法改變最終的結局。利奧波德曾向英法發起求助,也通知過英法兩國他的部隊無法再繼續戰鬥,即使這樣,利奧波德還是遭到了無情的背叛與抹黑,他們甚至否認了比利時為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所作出的貢獻。戰後比利時解放時,人們對利奧波德戰爭期間的無所作為極其不滿,他的復位也成了一大難題,甚至一度引起罷工示威以及叛亂。人們總是很善於遺忘,他們只看到了哈康國王與威廉明娜女王戰爭期間所起到的領導作用,卻忘記了他們的國王也曾經與他的軍隊共生死,投降後一直處於被囚禁狀況。

法國的維希政府在貝當的帶領下與德國進行了勾結求和,與此同時流亡英國的戴高樂在英國成立了自由法國軍隊,戴高樂與丘吉爾時好時壞的關係也對英法兩國戰時以及戰後的關係影響深遠。

巨人之間的戰爭遊戲,無名之輩的死亡戰場

戴高樂與丘吉爾

隨著1941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撕毀、及太平洋珍珠港事件後,蘇聯與美國也加入了戰爭,此後英國、美國與蘇聯成為反法西斯陣營中的軸心國。羅斯福一直想要置身事外的想法也隨之破滅。蘇聯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戰爭,但是無法否認的是,蘇聯對波蘭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統治與屠殺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羅斯福對於小國隨意任性的態度更是令人深感擔憂,即便是丘吉爾也曾感慨:“我坐在哪裡,一邊是張牙舞爪的俄羅斯大熊,另一邊是美國大野牛。兩個人之間坐著的是可憐的英國小驢。”英國尚且如此,更遑論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處於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若沒有與大國抗衡的能力也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兒了。

巨人之間的戰爭遊戲,無名之輩的死亡戰場

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

巨人之間的戰爭雙方總是充滿了政治色彩與眾多考量。因為他們的地位、身份、以及所作出的貢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那些真正身處戰場的無名英雄,才是最容易被遺忘的人。

他們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某一群人。我們也許會記得某一群人的領導者,諸如組織救援線的安德烈德容、收留空軍軍官的荷蘭姐妹、法國抵抗與情報組織帶領者弗朗西斯.卡瑪斯,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死於黨衛軍及蓋世太保手裡的那些情報人員、開闢逃生救援線的救援人員、無辜的平民、被迫上戰場的士兵、自由抵抗組織、以及一些其他科學工作者。

巨人之間的戰爭遊戲,無名之輩的死亡戰場

波蘭飛行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令人同情的國家非波蘭莫屬了。

一位波蘭飛行員曾在絕望的信中寫道:“我和其他許多人一樣,在這個世界磕磕絆絆,像犯罪份子一樣,忍飢挨餓,躲在森林裡逃跑——只是為了爭取......什麼?”這是對戰爭的一種控訴也是對波蘭獨立自由的一種深切渴望。

當英國政府試圖掩蓋波蘭對盟軍的貢獻時,他們舉辦的勝利遊行邀請了很多國家民眾,然而卻獨獨禁止了波蘭。“年輕人,你為什麼哭泣?”也許正是為了波蘭哭泣,為了自己的國家,為了自己,也為了那些在戰爭中犧牲掉的波蘭人。

令人遺憾的是戰爭結束後,波蘭也只是從一個暴政者手裡轉入另一個獨裁者手中,他們在戰爭中貢獻極大犧牲最多,然而希望得到的解放,直到蘇聯解體才波蘭才最終獲得獨立。

琳內奧爾森的筆觸是細膩的,她為我們再現了納粹統治下的恐怖情景,各個國家英雄領袖的抗爭故事,還有那些戰爭中的傳奇人物。2020年截止到現在,讀過的最精彩的一部歷史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