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老了嗎?越老越有號召力?

小勇強強


文學並沒有變老,而是歷久彌新,依然充滿活力。同時,不是文學越老就越有號召力,而是越經典的文學越有號召力。

文學屬於意識形態 只要人和社會的活動存在就不會消亡

童慶炳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中是這樣定義文學的:

文學是一門藝術,是主要表現人類審美屬性的語言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散文、劇本等文類。

這種語言藝術本質上是意識形態,按照馬克思主義文學反映論來講,是一種人的主體對於客體的認識和反映。這種客體指的是人們生活的客觀世界,包含了各種社會活動,日常生活活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感,等等。毛澤東也說:

“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也就是說,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只要人有工作、生產、生活等各種社會活動,只要人與人之間有各種來往,只要人有情感、慾望等,那麼這些原材料就源源不斷,供給人們進行文學創作。

反過來,這些活動又決定了文學的創作。人們需要藝術作為載體,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的感情,撫慰自己的靈魂。文學作為一種藝術,必然成為人們表達自我,表現社會和生活的載體。

從古至今,從中國到世界,文學創作無不遵循這樣的規律。1919年12月,魯迅回鄉接母親到北京。回到北京,他把自己回鄉時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篇小說,就是有閏土、楊二嫂的有名的《故鄉》。這篇作品既是對當時農村破敗與農民悽苦生活,乃至整個中國落後的社會狀態的反映,也是當時魯迅對落後的社會的痛惜、苦悶、思考,等等。

所以說,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只要有各種社會活動,人們有喜怒哀樂,文學就不會消亡,就會一直存在。

縱觀從上古時期到現在幾千年,文學從上古時期的歌謠到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再到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的詩經,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散文,以及後來的詩詞、戲曲、小說等,雖然文學形式不斷地發生變化,但文學卻從來沒有消失過,一直在歷史的長河中煥發著絢麗的光彩。

也許要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電子閱讀的興起,如今看書的人越來越少,文學似乎不如以前繁榮。其實不然,現代科技的發展只是改變了文學的形式,意識形態的本質還沒有改變。讀紙質書的人雖然少了,可是線上閱讀卻愈加繁榮。傳統的文學不如以前流行,可是新興的網絡文學卻崛起了,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

而且,文學不單單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其他藝術形式中也包含著文學。比如電影,被稱作第七種藝術,容納了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其中的語言和戲劇就屬於文學。

所以,文學發展到今天並沒有變老,反而歷久彌新。而且因為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煥發出新的光彩,讓文學繼續充滿活力。

大浪淘沙 文學越經典越有號召力

我們讀書的時候,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好像久遠一些的文學作品更好,號召力更強一些。這是一種錯覺,文學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流傳下來的是經典作品,而同一時期文學價值低的作品難以甚至無法流傳下來罷了。

明清是我國古典小說創作高峰時期,但似乎也能數得過來,五百多年的時間好像就出現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金瓶梅》《封神演義》《聊齋志異》《儒林外史》、“三言二拍”等這些,數都數的過來。其實不是,當時創作小說的人非常多,只不過是以上這些最經典,流傳度非常廣,在文學界有著很高的名望和號召力。而其他則因為文學價值不高,沒有什麼流傳度,被歷史的長流給沖走了,或者被遺落在不起眼的角落。這些作品雖然久遠,但比起後世優秀的作品如魯迅、老舍、沈從文等人的作品,並沒有多高的文學價值和知名度,也就沒什麼號召力。

所以說,評價文學是否有號召力,不是從它“老不老”來判定,而應該從其文學價值和流傳度等角度出發。越是滿足這兩個條件,其號召力也就越強。

參考書目: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曉飛畫文學


文學老了?

我們認為文學老了,大概是基於我們自身的壽命,看待文學的發展歷史,而這段歷史的時長對我們而言相當漫長,所以我們會將它想象成一個年邁的老人;

但我覺得這些事物的發展無須使用我們對年齡的概念去考慮,因為文學是一代代人創作的,有古老文學就會有後續的新文學,像人這個總稱一樣,它是老的還是年輕的,無法描述,只有人個體才能講年輕或老邁,所以我們描述文學的發展使用興盛、衰敗就好;

現在文學應該算是平常,沒有興盛的那種熱情,也沒有衰敗的那種悽慘,所以我覺得還好,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們會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文學會興盛起來。

文學的號召力

文學經過長久的發展,作品可謂繁多,但是也不是越古老的文學越有號召力,只是其中的經典會很有號召力,因為人們心中認同它們,它們可以教育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讓那些美德、那些傳統、那些智慧代代相傳。

當然,現代也會有很有號召力的文學作品,它們如何經得住代代人的評判,也許最終也可以成為經典。


奶茶愛尚咖


文字猶如雨後的春筍,遇雨露新芽,永遠不會老去: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使命責任;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文明;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文學主題,推陳出新時代更替是永恆不變的法則。時代人造就時代事,莫使後人做罪人,文學永不會老去。

至於文學的號召力,古來有之。不論新文學,還是舊文學,只要符合時代精神文明,只要符合價值觀念,只要符合時代人文思想,其文學的號召力就不會匱乏,就不會或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