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老了吗?越老越有号召力?

小勇强强


文学并没有变老,而是历久弥新,依然充满活力。同时,不是文学越老就越有号召力,而是越经典的文学越有号召力。

文学属于意识形态 只要人和社会的活动存在就不会消亡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中是这样定义文学的: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这种语言艺术本质上是意识形态,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来讲,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和反映。这种客体指的是人们生活的客观世界,包含了各种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等等。毛泽东也说: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也就是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只要人有工作、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活动,只要人与人之间有各种来往,只要人有情感、欲望等,那么这些原材料就源源不断,供给人们进行文学创作。

反过来,这些活动又决定了文学的创作。人们需要艺术作为载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抚慰自己的灵魂。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必然成为人们表达自我,表现社会和生活的载体。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文学创作无不遵循这样的规律。1919年12月,鲁迅回乡接母亲到北京。回到北京,他把自己回乡时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篇小说,就是有闰土、杨二嫂的有名的《故乡》。这篇作品既是对当时农村破败与农民凄苦生活,乃至整个中国落后的社会状态的反映,也是当时鲁迅对落后的社会的痛惜、苦闷、思考,等等。

所以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只要有各种社会活动,人们有喜怒哀乐,文学就不会消亡,就会一直存在。

纵观从上古时期到现在几千年,文学从上古时期的歌谣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再到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诗经,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散文,以及后来的诗词、戏曲、小说等,虽然文学形式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文学却从来没有消失过,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着绚丽的光彩。

也许要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电子阅读的兴起,如今看书的人越来越少,文学似乎不如以前繁荣。其实不然,现代科技的发展只是改变了文学的形式,意识形态的本质还没有改变。读纸质书的人虽然少了,可是线上阅读却愈加繁荣。传统的文学不如以前流行,可是新兴的网络文学却崛起了,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

而且,文学不单单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其他艺术形式中也包含着文学。比如电影,被称作第七种艺术,容纳了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其中的语言和戏剧就属于文学。

所以,文学发展到今天并没有变老,反而历久弥新。而且因为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文学继续充满活力。

大浪淘沙 文学越经典越有号召力

我们读书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好像久远一些的文学作品更好,号召力更强一些。这是一种错觉,文学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流传下来的是经典作品,而同一时期文学价值低的作品难以甚至无法流传下来罢了。

明清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高峰时期,但似乎也能数得过来,五百多年的时间好像就出现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三言二拍”等这些,数都数的过来。其实不是,当时创作小说的人非常多,只不过是以上这些最经典,流传度非常广,在文学界有着很高的名望和号召力。而其他则因为文学价值不高,没有什么流传度,被历史的长流给冲走了,或者被遗落在不起眼的角落。这些作品虽然久远,但比起后世优秀的作品如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并没有多高的文学价值和知名度,也就没什么号召力。

所以说,评价文学是否有号召力,不是从它“老不老”来判定,而应该从其文学价值和流传度等角度出发。越是满足这两个条件,其号召力也就越强。

参考书目: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晓飞画文学


文学老了?

我们认为文学老了,大概是基于我们自身的寿命,看待文学的发展历史,而这段历史的时长对我们而言相当漫长,所以我们会将它想象成一个年迈的老人;

但我觉得这些事物的发展无须使用我们对年龄的概念去考虑,因为文学是一代代人创作的,有古老文学就会有后续的新文学,像人这个总称一样,它是老的还是年轻的,无法描述,只有人个体才能讲年轻或老迈,所以我们描述文学的发展使用兴盛、衰败就好;

现在文学应该算是平常,没有兴盛的那种热情,也没有衰败的那种凄惨,所以我觉得还好,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会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文学会兴盛起来。

文学的号召力

文学经过长久的发展,作品可谓繁多,但是也不是越古老的文学越有号召力,只是其中的经典会很有号召力,因为人们心中认同它们,它们可以教育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让那些美德、那些传统、那些智慧代代相传。

当然,现代也会有很有号召力的文学作品,它们如何经得住代代人的评判,也许最终也可以成为经典。


奶茶爱尚咖


文字犹如雨后的春笋,遇雨露新芽,永远不会老去: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责任;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明;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学主题,推陈出新时代更替是永恒不变的法则。时代人造就时代事,莫使后人做罪人,文学永不会老去。

至于文学的号召力,古来有之。不论新文学,还是旧文学,只要符合时代精神文明,只要符合价值观念,只要符合时代人文思想,其文学的号召力就不会匮乏,就不会或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