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曼青先生談太極拳(鄭曼青與史密施師徒對話)

史密施先生現年五十九歲,美國人,為西方世界中著名的武術家之一。先後曾著有十本有關各種武術的書籍。一九五九年起改隨鄭曼青大師學習太極拳,自此以後勤練此拳並教授此拳至今。他認為太極拳帶給他一個謙和的自我及健康的體格。曾為美國政府官員25年,一九七八年退休後改為文學評論家,作品散見於各大傳播媒體。

本文系自其與鄭氏合著之“太極”一書中所選出之一節。因其是有獨得之掌故及特殊之深度,故徵得其同意譯刊於此。敬希讀者勿忽略之。

我們坐在那裡,大師微笑著。有人告訴我,當他心情合適時,會有問必答,他說:“如果你以小卵石撞鐘,鐘聲必小。如果你以大木錘擊之,則其聲必大。同樣的,如果你問我大問題,答案也必重要。”這話使我得知應從何處著手。於是我問:

生: 在大部份武藝行中,學生的造詣均會接近老師,或高過老師。何故你的學生沒有人能接近你。不管他們進步如何快速,其水準均低你遠甚。可有何秘訣?師: 不錯,是有秘訣。但是此秘訣太過簡單,簡單的幾乎令人不敢相信。但是你又非信不可。否則你就無法成功。其秘訣僅為:你必須身心放鬆,你必須長時間接受失敗。你必須投資於失敗,否則你就無法成功。我有如今的成就,是(導)因我把驕傲置之於一旁,相信我老師的話,把身體放鬆,心靈靜定,只讓氣隨意行。開始時常使我遍體受傷。有時我會被重擊而跌至失去知覺。但仍堅持下去。聽老師的話,注意我的氣。在慘敗時我會忘了驕傲、焦慮、及自我。

把自己身心完全騰空而全部讓位於氣,漸漸的我的技術進步了。直到這時我的反應才變得靈敏。可使化與打於瞬間完成。我的學生或是不相信這一套,或是雖相信而不熱心追求,何能得成。

生: 你講起來很容易,如果心意正確,身體放鬆就有進步,但是,如無辛苦的鍛練規律的練習不斷的努力,是否可以?師: 如想精通此藝,必須求助於你剛才所提各項。你須辛勤努力,每日不斷,但是卻須注意不要把太極拳與少林拳混為一談。後者注重鍛練肌肉及力氣,而練太極拳,心中常須念記拳經各論。並非要你每天苦練一、二小時就必能成,練習必須得法,否則全為白費。吾師楊公澄甫是由其著名的父親楊健侯所親授。三十歲時任教於山東某富宦之府內。其處生活優裕,其人也就變得肥胖及懶散,此後他還返北京,生活實形放蕩。其父得知此情,令其辭職逐裡,將其禁閉於一空屋內,不准他與任何外界人物接觸,前後四年之間,除了他父親每天來與他練拳,推手,同時也練練太極兵器外,不準任何人去看他,在這期間他的成就遠超過前此他的一生所學。四年後他走出囚室,便可輕易的打敗他父親最好的徒弟。前此他經常是他們手下的敗將,如今他已是一位偉大的拳手。其偉大終身與共。此後多年間,雖然他不須多加練習,亦能可保持其效能。這是太極拳的一項必然特性,一個人如果不斷的進步,將可達到一種程度,此後即不必要練習,因其已臻化境。對此我不再多談。

生: 在練拳時怎麼能知道是不是已松?

師: 知不知道是主觀的,而鬆不鬆是客觀的。我願意說,當一個人在練習整套拳架的過程中,其心靈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擾,這便是求松的一個好的開始,但是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你須踏踏實實的練。練完時你會筋疲力盡。當你的雙肩覺得沉重時,你就知道這已是接近真鬆了。這是“陸地游泳”的結果。

生: 但是拳經不是告訴我們,你的身體必須如此輕靈,一羽相加都可以覺得。你怎樣把這種輕靈與假設的抵抗而來的筋疲力盡相題並論呢?

師: 這是不相沖突時。雖然聽起來有此矛盾。你當然可以輕鬆愉快的練五分鐘的拳架而毫無倦意。這卻無助於你求松。你打拳時慢而正確,假設前有抵抗,你必會疲倦。但是在真正交手時,你的身體擺脫了你心中的抵抗的束縛,就會覺得無比的輕靈及敏捷。

生: 如你所知,我曾跟過其他數位老師學習太極拳。我不是對你不敬。但因我們的時間都很有限,我又想寫些有太極拳的書,我想最好是能儘量的學。其他各派大部份都加輔助的運動以增強其呼吸、活力及拳藝。你看這種運動是否有益。

師: 我非常高興你能從各派去嘗試。因為我知道你必會發現,在這種拳中你將只有一位老師。拳架本身已是變化多端包羅圓滿非常有益。附加的運動只會使你分心,防礙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