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視角下的諸侯討董:男兒到死心如鐵

東漢末年,諸侯討董。

雖然後來的結局並不美妙,然而當時關東諸侯聲勢浩大,頗有先秦時六國聯盟討伐秦國的氣勢,使得不可一世的董卓也開始考慮西遷,以避其鋒。

然而,氣勢洶洶的諸侯聯軍,卻雷聲大雨點小,整天“置酒高會,不圖進取”,少數幾個出兵的諸侯,如曹操、孫堅,也損失慘重。

曹操視角下的諸侯討董:男兒到死心如鐵

孫堅

然而,討董失敗之後,諸侯星散各地,卻各自發光發熱,相互攻伐,其敢戰之心,遠勝於聯盟時的畏畏縮縮,真可謂:聚是一坨屎,散是滿天星。

在歷史上,諸侯並非如演義中所說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分別屯兵於不同地點。

大概可以分成幾個大塊:河內、酸棗、南陽、潁川、鄴。

河內大概是現在的河南北部,為袁紹屯兵之處,與洛陽隔著一條黃河。

曹操視角下的諸侯討董:男兒到死心如鐵

袁紹

酸棗大概在現在的河南新鄉,大概在洛陽的東北方,和洛陽仍然隔著一條黃河,眾多龍套,如張邈、劉岱、喬瑁、袁遺都駐紮於此。南陽在現在河南的南部,靠近湖北的北部。駐紮在這裡的,是袁術。

孔伷駐紮潁川,隔著洛陽比較近。韓馥屯兵鄴城,屬於大後方,估計作用也只是個糧草提供者。

表面上看起來,除了西面,洛陽的東、南、北三個方向,都被諸侯團團圍住。

曹操視角下的諸侯討董:男兒到死心如鐵

董卓

諸侯的兵力不弱,除了劉表等少數幾個人,後世有名有姓的諸侯基本到齊,連劉皇叔,也“亦起軍從討董卓”。

當然,劉皇叔有沒有像演義一樣在大帳中獲得座位沒有具體記載,但是從總體來看,劉皇叔那個時候存在感並不強。

在這種情況下,諸侯仍然按兵不動,讓董卓從容西遷長安。

曹操站了出來。

曹操視角下的諸侯討董:男兒到死心如鐵

曹操

無論後世對曹操有多少爭議,在討董方面,曹操的積極性毋庸置疑。

他領兵西行,想佔據虎牢之地,“一戰而定天下”。張邈自己沒去,但是派了手下部分兵馬給曹操。

然而,曹操此行並不順利,可以說大敗而歸。他在滎陽遇到了徐榮,部隊被打散,自己也中箭,要不是曹洪拼死相互,就沒有後來的曹魏了。

曹操視角下的諸侯討董:男兒到死心如鐵

曹操

曹操若死,誰一統天下的可能性最大?我感覺袁紹機會多一點。

曹操此戰也並非毫無用處,可以說,他很厚道地幫酸棗的眾諸侯擋了一災。

徐榮本來想引軍襲擊酸棗,但是擊敗曹操用了一天。在這種情況下,徐榮覺得諸侯戰鬥力也可以,酸棗沒那麼容易被攻下,於是酸棗眾人稀裡糊塗地躲過一劫。

曹操視角下的諸侯討董:男兒到死心如鐵

曹操

曹操敗退回酸棗,看到諸侯們仍然在飲酒作樂,氣不打一處來,但是仍不死心,給諸侯出謀劃策,提議分三路大軍,袁紹領兵到黃河渡口,酸棗眾人守成皋(其實就是虎牢)等險關,讓袁術從小路武關穿越秦嶺入關中,震懾董卓。

因為董卓軍大部分力量還沒到關中,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在洛陽。曹操的計劃聽起來有很大的可行性,河內、酸棗的眾人可以佔據險地,引而不發,震懾董卓,以待時機。而袁術趁著關中兵力空虛,搞不好能背刺董卓一下,甚至有救出天子的可能。

計劃很美妙,然而大家都不幹。

曹操視角下的諸侯討董:男兒到死心如鐵

呂布

失望之下,曹操決心擼起袖子自己幹。他辛辛苦苦招募來的兵馬都被打散了,只能重新招募。

然而彷彿上天不想讓曹操幹成這件事,曹操好不容易在揚州招募了幾千兵馬,然而到了龍亢,又發生了變故,兵少了一大半,只剩500多人。

曹操不氣餒,繼續募兵千餘人,屯兵河內,以待時機。

這點兵,沒法硬上,只能配合諸侯們了。

曹操視角下的諸侯討董:男兒到死心如鐵

曹操

然而,諸侯們各懷鬼胎,開始了相互攻伐:劉岱殺喬瑁,佔了東郡。

袁紹也想另起鍋灶,與韓馥商議,想再立一個皇帝。他們選中了幽州的劉虞。

曹操雖然勢弱,但是仍不苟同,他說:

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劉虞在北,獻帝在西,曹操這句話,意思非常明顯。

曹操視角下的諸侯討董:男兒到死心如鐵

董卓

如果不考慮曹操後來的黑歷史,比如屠城、殺降、徙民、代漢等等,曹操此時,看起來還是一個漢室的忠臣,配得上“男兒到死心如鐵”這句話。

在這句話之前,曹操還說一大段話,大義凜然,意思是幼主受挾於奸臣之手(幾十年後再看這句話,有點諷刺意義),又無過錯,貿然改立,不合情理,並且難免動盪。

當然立帝之事,以劉虞的堅決不同意而告終。

這之後,董卓順利回到了關內,函谷關大門一關,開始坐看諸侯攻伐。

曹操視角下的諸侯討董:男兒到死心如鐵

董卓

之後,袁紹從韓馥手裡奪取了冀州。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諸侯討董之時,曹操的表現可謂可圈可點,忠臣典範。

然而,曹操後來的行為,為什麼發生了這麼大的改變呢?

是他初心已改,還是本來就有代漢之心呢?


諸君不妨各抒己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