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約定

“這兩個孩子聰明啊,也比誰都懂事,苦也不說,難過也不說”,兩位老人聲淚俱下的看著旁邊站著的孫子孫女,“可是我們卻沒有能力讓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案件發生在2019年11月,老人的兒子趙某因家庭瑣事將其妻子李某及岳父母三人殺害,這個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頓時塌了天。原本兩個正值青春年華,稚氣未脫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迷茫與陰霾。怎樣為這兩個孩子解決實際的問題?烏蘭察布市人民檢察院與興和縣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人員想到了司法救助。

司法救助,是人民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對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權,無法通過訴訟及時獲得有效賠償,生活面臨急迫困難的當事人採取的輔助性救濟措施。保護未成年人,對未成年人進行國家司法救助,既是檢察機關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的體現,更是檢察機關服務群眾,心繫人民的職責所在。自2018年國家司法救助工作開展以來,烏蘭察布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36件,實際救助人數50人,發放救助金81萬元;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6件,實際救助未成年10人,發放救助金25萬元。

“無論如何也要幫助這兩個孩子走出陰影,過上好日子”。自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檢察院審核趙某一雙兒女的司法救助申請材料後,這句話便被控告申訴部門的幹警們時刻掛在嘴邊。看似最簡單最質樸的語言,背後卻蘊藏著無數人的助力才能實現。2020年4月3日,救助工作落地開花。在烏蘭察布市檢察機關司法救助金額撥款只有15萬元的情況下,將6萬元的救助金交到了趙氏兄妹爺爺的手上。

美麗的約定

安靜的會議室中,哥哥在低聲的啜泣。或許是因為興和縣檢察院張志敏檢察長的一句:“有什麼困難隨時提出來,大家一起幫助你們解決”,或許是因為校長的一句“老師、輔導員和我都是你們的親人”,或許是因為民政局和扶貧辦領導的一句“好好學習,我們會保障你們的學業、生活和成長”,也或許是因為婦聯和團委領導的一句“放寬心,會有專門負責心理疏導的哥哥姐姐們陪你們渡過難關”。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用最樸實無華的話道著人間最真的情。

美麗的約定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大家啊,我從來也沒有想到檢察院會主動找到我們,從沒有想到世上有這麼多的好心人來幫助我們這個家”,爺爺的手顫抖著,聲音一度哽咽。“謝”這個字,一字值千金。想百姓之所想,解百姓之所困,檢察機關總應走在百姓前,念在百姓前,這才是司法為民的真正內涵。

在花樣的年紀突遇變故跌入塵埃,又在塵埃中沐浴陽光與關懷,才能在心中生出希望與感恩的花。心中的一座橋塌了,卻有無數座叫做“愛”的橋同兩個孩子連了起來。司法救助,救得是人心,孕育的是希望和孩子們本該擁有的光明未來。讓孩子們感受到司法的溫暖與關懷,將這份關懷傳遞下去完成愛的接力,撐起“愛的保護傘”,才能化“小愛”為“大愛”。

清明將至,對趙氏兄妹的司法救助似濛濛小雨淅淅瀝瀝滴落在這片土地上,讓久旱逢甘霖的爺孫四人沐浴在春雨中,也為參加座談會的檢察人員心中帶去陣陣清爽與芬芳。我們與趙氏兄妹約定,走出陰霾,享受陽光,帶著感恩的心,勇往直前,一定要在心裡開出幸福的花。

美麗的約定


【文字】權彥芳、王若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