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原創作者 | 司嘉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_

_

2020註定將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陷入恐慌。從疫情爆發,到今天已一月有餘,人們經歷了最初的混亂、驚慌與不安後,逐漸迴歸理性,開始思考與評估疫情給我們個人、家庭以及國家帶來的影響。不斷攀升的感染人數與死亡人數已經觸目驚心,但疫情所帶來的對每個中國人心理的影響確是更大的一場“災難”。就如同“9.11”事件之於美國一樣。

_

_


“恐怖活動炸燬的不僅僅是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一部分,而是美國的平靜和安全感。”

——美國專欄作家羅伯特·薩默森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_

_

恐怖活動炸燬的“不僅僅是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一部分,而是美國的平靜和安全感”。歲月靜好,是深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美好憧憬。但奈何世界並不堅固,脆弱與不確定性隨時會嶄露頭角。天災人禍、生老病死,發生的那一剎往往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_

_


“人們大大低估了偶然發生的災難事件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

——美國作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黑天鵝》一書的作者塔勒布當年的一句話,時至今日看來真實的有些扎眼。最近“疫情讓你最大的感悟是什麼”成了微博的熱門話題。被提及最多的莫過於“明白了存錢的真諦”“後悔當初沒買失業保險”……事實上無論是存錢,亦或是購買保險最終目的是提升我們的抗風險能力。“抗風險”與“危機管理”這個在經濟與金融領域才會出現的術語,在疫情當頭的今天卻成了每一個國人都需要思考與面對的問題。那麼有什麼方法能夠科學的提升個人以及家庭的抗風險能力呢?


成為一名“斜槓青年”,開啟你的多重身份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的《雙重職業》一書。“斜槓”的英文是“Slash”,阿爾伯用這個詞來形容不侷限於“專一職業”,而是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化族群。他們渴望刺激、敢於挑戰、樂於嚐鮮,身兼數職卻樂此不疲,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這些父母一輩人眼中“瞎折騰”“不安分”的青年,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卻成了最保險的群體。在白領、打工仔被失業風險折磨的焦頭爛額的時候,“斜槓青年”卻可以輕鬆憑藉著多個副業遊刃有餘,馳騁職場。

斜槓青年並非這個時代才誕生的概念。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第一代“斜槓青年”,他白天是瑞士專利局的一名專利審查員,晚上下班後就積極從事相對論的研究工作,而恰恰是他的這份“副業”讓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三體》《流浪地球》的作者劉慈欣原本也是一名電廠的工程師,因為在工作之餘熱愛科幻小說寫作,而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科幻小說作家。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從愛因斯坦到劉慈欣,他們都給自己保留著“最保守的職業”和“最激進的職業”兩個選擇權,在這兩個方向上同時下注。大多數人在職業的選擇上都會居於“中庸”,選擇在工資中等的大公司裡就職,外表“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暗藏危機——一旦行業風向突變、或是發生“黑天鵝”事件,他們可能成為最先倒下的那一撥人。


遵循“槓鈴策略”,實現財富穩步增值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如果我們有過和撲克牌高手過招的經歷就會發現,他們贏牌並非單單憑藉運氣,而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撲克高手會在多數牌局中輸那麼一點點,但是在某一局中贏得很多;而普通玩家卻正好相反,他們大多是在多數牌局中贏一點點,但卻可能在一局中全部輸光。塔勒布將撲克牌高手的這種策略就稱之為“槓鈴策略”。

這一策略運用在個人投資、理財上就是把大部分資產放在損失可控的低風險投資項目中,例如銀行理財;同時把一小部分投資於收益較大的高風險項目中,例如強波動性的槓桿期權。股神巴菲特在其投資生涯中也一直踐行著這種“槓鈴策略”,既通過投資保險業務本身賺錢,又通過保險業務帶來的“浮存金”投資賺錢。

運用“槓鈴策略”,合理配置高風險與低風險投資項目,比100%投資於中等風險的項目中要有效得多,由於“黑天鵝”效應的存在,中等風險投資反而蘊含著毀滅性的風險。


學會風險管理,在不確定中生存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生活中充滿了賭博,當你去滑雪的時候,你可能冒著摔斷腿的風險,當你每天早起開車上班的時候,你可能冒著發生車禍的風險,當你把資產投入股市的時候,你可能面臨著“血本無歸”的風險。“你永遠不知道的明天與意外哪一個先來臨”——疫情不斷蔓延擴散的今天,每當想出去透透風的時候,這句話都會盤旋腦中,止住了邁出家門的步伐。面對未來更多不確定性因素,如何做好個人風險管理是擺在大眾面前的重要功課,風險管理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熱議的重要話題。

人生和投資,究其本質都是一場風險管理的旅程,其中最難的並非賺取收益,而是控制風險。如果沒有做好風險管理,積累再多的財富也會化為烏有。這場疫情排在個人風險管理第一位的永遠只有兩個字——健康,健康的活著,唯有如此我們才有機會享受生活,擁抱成功。

其次是財富管理。現如今有太多的人把投資當成一場賭博,他們不斷叫囂著“抄底”與“跑頂”,卻忘記了投資的最終目的。理性的投資人都是淡定從容的,無論是買進與賣出,沒有孤注一擲,也沒有鋌而走險。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風險管理的另一個極端是“風險厭惡”(Risk Aversion),害怕承擔哪怕一丁點的風險,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但風險與不確定性並非壞事。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從來自外部的壓力、混亂、波動和動盪中受益。


“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和壯大。”

——塔勒布《反脆弱》


正如人體骨骼在負重和壓力下反而會越發強壯。因此對於風險的理性態度並非一味地迴避風險,而是當你在做決策時,應當將風險因素納入考量之中。

正如尼采所言:“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堅強。”歷史的車輪絕不會因為一次疫情而止步,人類的進步更不會因此而倒退,反而會激發起更加蓬勃的生氣。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堅強的活著!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_

徵文啟事

《秦腔匯》現面向全國徵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行各業一線故事:

如果你是中小微企業主,我們希望瞭解你如何“抗疫”自救。

如果你是醫療物資供應廠商或各類捐助者,我們希望聆聽你的“戰疫”故事。

如果你的事業在這次疫情中受到較大沖擊,請讓外界知道你的真實經歷。

如果你是疫情嚴重地區的普通民眾,請展現你的所見所聞,提出你的需求。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們每個人的求生需求,也是企業的求生需求。

提供相關線索,說出你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記錄這一切。


《秦腔匯》編輯聯繫方式(添加時請簡要自我介紹):

微信:qinqianghui2019

疫情時代生存指南——如何在無須與不確定中獲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