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大IP改編劇,為何《劍王朝》播放量頗高,但口碑卻不理想

同是大IP改編劇,為何《劍王朝》播放量頗高,但口碑卻不理想

近一段時間,大劇齊出,並且這些劇大多為IP改編劇,如:《慶餘年》、《鶴唳華亭》、《錦衣之下》等等。這些劇集無論是在口碑還是播放量上都有著不錯的成績,雖然這些劇也存在不少槽點,但總體還是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同是大IP改編劇,為何《劍王朝》播放量頗高,但口碑卻不理想

同為IP改編劇《劍王朝》,相比其它劇,雖然播放量不低,但口碑上卻要差上些許。

播放量不低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 主演咖位

男主角丁 寧的飾演者是李現,作為現在最火的男演員之一,他為這部劇帶來了大量的熱度及播放量;同樣,女主角長孫淺雪的飾演者是李一桐,雖然她現在不是特別紅的演員,但也有大量的粉絲,為這部劇的宣傳和播放做出很大的貢獻。

同是大IP改編劇,為何《劍王朝》播放量頗高,但口碑卻不理想
  • 改編IP夠大

《劍王朝》改編自作者無罪大大的同名小說,這本書在男性讀者中是頗有名氣的一部作品。14年剛上線便奪得縱橫網月票冠軍,之後更是被書友評為14年最值得期待的仙俠小說。如此火的小說自然擁有大量的書迷,在電視劇播出時,這些書迷也會一睹為快,貢獻了不少播放量。

同是大IP改編劇,為何《劍王朝》播放量頗高,但口碑卻不理想
  • 配角演技在線

青年演員加老戲骨的搭配,已經成為近年來電視劇市場的主流,《慶餘年》、《錦衣之下》等劇都是如此,《劍王朝》也不例外。在這部劇中無論是飾演蘅王的劉奕君、還是飾演薛忘虛的李光復,都為這部劇增添了不少色彩,而“女子天團”中的女演員,演技也都可圈可點,這些演員的精彩呈現,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觀看。

同是大IP改編劇,為何《劍王朝》播放量頗高,但口碑卻不理想

為何口碑不理想,有以下幾個方面:

  • 節奏太快

作為一本有二百多萬字的小說,改編後卻只有短短的34集,不僅原著中大量的細節、內容被刪減,並且整部劇的節奏明顯太快,以至於部分劇情銜接不連貫,觀眾難以跟上劇情發展,久而久之便會棄劇,這樣口碑自然會下滑,並且他們還會投向其它“陣營”,畢竟同時期的好劇較多,沒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同是大IP改編劇,為何《劍王朝》播放量頗高,但口碑卻不理想
  • 人物太過死板

與其它劇相比,我們能明顯看到本劇的人物缺點,如在《慶餘年》中,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每個角色都有自身的特點,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個角色在演員的詮釋下都在發光,哪怕戲份很少,但不妨礙觀眾對他們的喜愛,二皇子的飾演者劉端端便是很好地例子。

同是大IP改編劇,為何《劍王朝》播放量頗高,但口碑卻不理想

反觀《劍王朝》,角色本身太過死板,主角表現的都是復仇,並且除了蘅王和王后,其它角色的終極目的也是復仇,整部劇的人物形象太過單一,沒有做到多元化,沒有深層次的對人物進行塑造,很明顯這是編劇的問題,因為“演員差,差一個;編劇差,差一窩”。

同是大IP改編劇,為何《劍王朝》播放量頗高,但口碑卻不理想
  • 結尾倉促

看過結局的觀眾,相信對這一點都深有同感,這主要是有兩個點太過滑稽,讓劇集本身邏輯難以自洽。首先,全劇的主題就是復仇,在丁 寧打敗蘅王后,竟然選擇繞過他,理由是殺了蘅王會讓衡國動盪,為了百姓,最後放棄了復仇,這實在是讓觀眾無法接受;其次,當年謀害親夫的王后,十幾年後見“前夫”復活,竟然又想跟“前夫”在一起,最後還為丁 寧(梁驚夢)自殺,編劇這腦洞也是敢想,但觀眾確實無法接受。

同是大IP改編劇,為何《劍王朝》播放量頗高,但口碑卻不理想

結語

《劍王朝》在播放量上不算失敗,但在口碑、劇集質量上卻十分不理想。電視劇的功能是講故事,如果一部電視劇連故事都講不好,那它絕對不是一部好劇,無論它的演員陣容多麼強大,特效多麼逼真,也無法扭轉這個事實。相反,如若一部影片,故事講述得很好,哪怕特效不盡人意,也依舊可以成為一部好劇。中國電視劇缺的不是好故事,而是好編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