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跑到馬路扶鄰居孩子,自己小孩卻遭碾壓:事故三點反思需記心

3月16日,東莞麻涌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車禍。

從事故現場的視頻來看,一個小孩推著一輛兒童玩樂的車子,車子上也坐著個小孩。兒童車推到馬路中間的時候,車子翻倒,兩個小孩也摔倒在地。這時,旁邊一輛小轎車經過並停了下來。

與此同時,一位中年女子急忙從轎車面前跑過,去扶摔倒的兩個小孩。她沒留意到,2歲的女兒也跟著她跑了過來。

轎車剛啟動前行,車身便劇烈抖動了一下,原來,2歲女童被壓在車子的左前輪底下。女童送往醫院搶救,卻已無力迴天。

一條稚嫩的生命,還沒來得及盛放就凋謝,實在令人痛心!


媽媽跑到馬路扶鄰居孩子,自己小孩卻遭碾壓:事故三點反思需記心

後經瞭解,在馬路上摔倒的兩名小孩,是這位中年女子鄰居的孩子。事發當天,鄰居委託該女子幫忙照看孩子。

我猜想了下,當中年女子看到鄰居孩子摔倒在馬路上時的心理反應。一則孩子是自己熟識的人,想過去幫忙。而她想得最多的是,鄰居委託了她照看孩子,她心裡陡增的壓力感,讓她必須幫助孩子脫離危險,否則無法向鄰居交代。

所以,她迅速地跑到鄰居孩子的身邊查看,卻完全沒有料到自己2歲的女兒會跟著過來,慘遭車禍。

孩子意外離世,做媽媽的錐心之痛,旁人無法感同身受。我們無意指責這位媽媽,但可以從她的表現中,有兩點值得我們反思。

一、答應別人的要求,要懂得量力而行。當過媽媽的人都知道,小孩都是充電一小時,開機一整天的神獸,精力旺盛,好奇又好動。

這個媽媽帶著2歲的女兒,一個大人照看已經夠累得嗆。而鄰居的兩個小孩也是半大不小的孩子,三個小孩加在一起,單靠一個大人照看,明顯是應付不過來。

但是,這位媽媽還是答應了鄰居的照看請求。也許是她不好意思拒絕,也許是她覺得幫忙照看一會,出不了什麼事。

但是,如果答應了別人的要求,也就意味著身上承擔起這份責任。如果自己的能力無法企及,就要學會拒絕。

媽媽跑到馬路扶鄰居孩子,自己小孩卻遭碾壓:事故三點反思需記心

拒絕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他人的負責。而非懷著僥倖心理應承他人,等到意外發生時,所有的後悔與自責都是徒勞。

二、一定要牽著孩子的手過馬路。如果這位媽媽在過馬路去查看鄰居小孩時,能抱著女兒或者是牽著孩子的手一起過去,就可以避免這場車禍的發生。

類似的事故過去也曾發生過。2018年8月,一位老奶奶帶著孫子孫女過馬路,奶奶走到馬路中間時,發現孫子沒有跟上來,便折返回去找孫子,孫女已經走到馬路對面。孫女見奶奶還未過來,又想過馬路去找奶奶,當她快速橫穿馬路時,路上行駛的小車被旁邊的停靠車輛擋住了視線,一下就撞到了孫女。

為什麼必須要牽著小孩的手過馬路?一是車輛都有一定的視覺盲區。小孩身高小,最容易出現在盲區而發生意外。二是孩子終歸是孩子,安全意識難以做到時刻記在心,一旦分神分心,意外也容易發生。

這就需要大人在孩子的身邊,該不放手就不放手。


媽媽跑到馬路扶鄰居孩子,自己小孩卻遭碾壓:事故三點反思需記心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起事故中的肇事司機。根據司機表述,當時他開車經過時,看到兩個小孩摔倒在路上,他停下車想去扶他們。正當他想下車時,看到那位媽媽迅速跑到了孩子身邊查看。

媽媽跑到馬路扶鄰居孩子,自己小孩卻遭碾壓:事故三點反思需記心

司機見有人照看小孩,便沒有再下車,打算開車離開。就在他剛啟動前行時,發現車子劇烈抖動了一下,才發現撞到了人。

2歲女童剛好跑到他的車頭前,車頭擋住了女童的身高,所以司機未能觀察到前方有人,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這起事故中,交警判定為,女童未有觀察道路橫穿馬路,司機駕駛車輛未有注意行車安全,雙方負有同等責任。

媽媽跑到馬路扶鄰居孩子,自己小孩卻遭碾壓:事故三點反思需記心

這位司機本是一番好心,想幫助孩子脫離危險。從停車到到再次啟動車輛時,只隔著幾分鐘時間,只因自己未有仔細查看車輛前方情況,而釀成了慘劇。好心最終卻遺憾地成為了壞事。

從這位司機的行為,有一點值得我們反思:開車一定要“小心駛得萬年船”。

開車前,要檢查車前車後的視覺盲區是否安全,在行駛至有視線遮擋區時,做到減速慢行。因為一旦發生意外,影響甚至毀掉的是兩個家庭。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為了自己,也為了自己愛的那個家,要永遠將安全要放第一位。

願大家一生平安。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