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吳佩孚、蔡元培:政見不同者的一次不成功的合作

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中國政局一片混亂:北洋政府內部各派勢力互相傾軋,亂成一團;地方實力派紛紛割據,不斷攻伐;孫中山先生佔據閩粵,無力北征。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在這種情況下,三個持有不同政見的愛國者秘密聯繫,希望攜手改變政局,解民倒懸,共同推進中國社會向前發展。

這三個人是:革命者孫中山先生;北洋軍閥中的實力派、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的吳佩孚將軍;獨立知識分子、以北大校長身份推動新文化運動的蔡元培先生。

孫中山、吳佩孚、蔡元培:政見不同者的一次不成功的合作


孫、吳、蔡彼此合作的辦法是由孫洪伊組閣,推動北洋政府與廣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政府南北議和;孫中山先生馬上下野,由吳佩孚將軍整軍、孫先生管黨、蔡元培先生主政。然後馬上辦理選舉。

孫中山、吳佩孚、蔡元培:政見不同者的一次不成功的合作

毫無疑問,蔡元培先生將出任總統。所需錢物,則由吳佩孚所在的洛陽籌措。

孫中山、吳佩孚、蔡元培:政見不同者的一次不成功的合作

羅文幹、馬敘倫都說:“沒有非正式的款子作週轉資金,哪裡能夠成功?”

後來“羅(文幹)案”的發生,就是為了籌集此款。作為蔡、孫、吳政治上的活動經費。羅文幹原來是北大著名的法學教授,因此案繫獄。

三方面聯絡人員都是非正式的:蔡、吳方面以李守常(大釗)、孫丹林為主;孫、吳方面可能張溥泉(張繼)包括在內,溥泉在洛陽(吳佩孚的老巢)住了一段時間;蔡、孫方面,大概蔣夢麟、李守常曾參與其中。

至於商談的條件,重要者有以下幾點:

(一)、吳統軍,所有北京、廣東的軍隊都由吳佩孚統轄。廣東方面僅有何成浚(雪竹)的部隊保持編制,由何統轄。

(二)、孫管黨,吳佩孚亦加入國民黨。

(三)、蔡主政,蔡本為國民黨黨員。

(四)、預定陰曆八月十五,王閣改組,由孫洪伊組閣。並辦理南北議和與選舉諸事。

(五)、北方軍隊不進攻廣東。

此事,蔡、吳不願意讓吳佩孚的頂頭上司曹錕知道,而孫中山亦不願意讓自己的手下知道。所以知情者很少。

當然,此事最後沒有運作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