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同學聚會這種東西,有還不如沒有”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你好,針對這個問題我……想每個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樣,原本很單純的同學聚會有時候卻演變成了攀比會議,為此,這也讓很多人對同學聚會產生厭惡感!

當然,也有一些同學喜歡搞同學聚會,他們藉助聚會整合自己同學資源,希望有朝一日能助力自己。

當大家都帶著利己的態度時,聚會也就順理成章了,至於結果如何我不想去猜測,但我想發表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大多數人的社交往往是“利己”的,總希望別人給自己帶來機遇。實際上,人脈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大家能各取所需,因此以“利他”為出發點,思考自己能給對方提供什麼幫助,才能打造持久共贏的社交圈。



魔法師影視


如今社會,同學聚會這東西,有還不如沒有,你怎麼看?同學聚會本來是件好事,值得提倡,在相聚的過程中敘敘舊,吹吹牛,放鬆放鬆相互交流,唱唱歌,跳跳舞,減輕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同學之間仍保持著學生時代那種純真的樸素的感情和情懷,讓學生時代留下美好的永久回憶,珍惜同學時代建立起來的友誼,同學之間,不管環境條件如何,都能理解和同情,相互支持。

而現在的同學聚會早變了味,把聚會當成顯擺,炫耀自已,充當老大的角色,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同學之間早也不是當年的平等關係。所以這種同學聚會不如沒有還好。

我是很少參加同學聚會的,因為我的同學當中就有一些當官的、有錢的瞧不起我們混得不好的,平時相遇如同陌生人,裝著不看見。記得一次參加初中時的同學聚會,都是當官的、有錢的做一桌,混得不好的另外分桌,場面非常尷尬。所以我覺得參加這樣的同學聚會沒意思,還不如不參加好。


用戶老鄭W


同學聚會,我只參了兩次,然後我就再也不想參加了,箇中滋味也只有自己才能體會。

幾年前,一個小學同學突然打電話找到我,說好多年不見了,相約一起聚聚。當時聽到同學的聲音時,內心很感動。畢章幾十年了,也想看看自己小時候的玩伴都長成啥樣子。


“老同學”電話那端傳來既熟悉又陌生的聲音。我在腦海裡把曾經在一起上過學的同學,那些有交集的沒交集的全都過了一遍,也沒能分辨出電話裡那幾個聲音誰是誰的。最後翻開微信,才想起那個被我錯認了二十多年的小林。這個傢伙,在我錯認的時候怎麼從來都不覺得委曲呢?他笑著說,哪裡人不是說一樣的話呀!只要鄉音相同,不都是家鄉人。是啊!還是同學說得好啊!喝著家鄉水,說著家鄉話,咱就是自家人。文小林的電話,讓我有點受寵受驚。

幾十年沒有見面的夥伴,雖然改變了原有的模樣,但言談之間依晰可辨小時候的那抹淘氣與任性。



這一次是在一個同學自己的農莊裡,自己殺雞宰鴨,忙活了一整天連個中飯也沒有吃著,餓著肚子等到下午五點才開餐。晚上回桂陽,因為太累人,很多人都回家了,喜歡唱歌和打牌的那幾個人就去開了房間。我們每人交了幾百錢,到最後連個公開的明細都沒有,更別說紀念相冊了,唯一一份就是手寫的聯繫方式。純粹就是拿著大家交的錢讓部分人去玩。這樣的聚會意義不大,再打電話,我都是一概拒絕。


第二次參加,我以為會比第一次要好些。組織大家一起去哪裡玩玩,或者近距離的爬爬山,聯絡一下感情。不曾想,那麼多同學聚在一起,也只是訂了一個包間,吃一餐便飯。席間是各種吹捧,各種炫耀。吃著吃著發現自己也多了一種味道——窮酸味。

曾經,校園裡,我們青春盪漾,無憂無慮,心情只寫在臉上,開心了就笑,難過了就哭。同桌用刀子刻下了三八線,不準越雷池半步。坐在後面的男同學用打火機點燃女同學的頭髮,看著女同學生氣,還一臉笑容地“不關我事”。調皮的孩子在同學的背後,貼上一幅隨手塗鴉的“王八”,追在後面看他“意氣風發”地招搖過市。

時間飛逝,來不及細算,不知不覺中王子禿了頂,公主也長出了皺紋。現在再也找不到那種溫馨與甜蜜。

像我們這種,錢又賺得不多,生活過得平平淡淡的,傷不起啊!像這種變了味的聚會,不參加也罷。不參加也是為了保護自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