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時期人品最好的軍閥,吳佩孚,陳炯明,還是段祺瑞?

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一百八十六):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鍛來;思立揭天掀地的來功,順向薄冰履過。

在北洋時期,南北軍閥多是一丘之貉的罵名,雙方混戰的背後,苛捐雜稅,橫徵暴斂,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但是也有一些軍閥的私德,堪稱是士大夫最後的殘影,人品自然是沒話說。這樣的高光的角兒,“玉帥”吳佩孚,“好人”陳炯明,以及“芝老”段祺瑞,屬於當仁不讓的模範代表。但是三人中誰才是北洋時期人品最好的軍閥,仍然是難以評說。吳佩孚作為北洋軍閥中的“常勝將軍”,因為“安湘、定鄂、克皖、挫奉”,博得潑天軍功,而且秀才的底子,更是兼具書生本色。五倫八德在吳佩孚的踐行中,絲毫未曾打折扣,作為新直係軍閥首領曹錕麾下的扛纛人,天地君親師是這位秀才軍閥的禁錮,否則以“曹三傻”無論如何大智若愚,也只有讓賢的戲份。

北洋時期人品最好的軍閥,吳佩孚,陳炯明,還是段祺瑞?

吳佩孚

但是,吳佩孚的人品,雖說是清名在外,也有難言之處,那就是吳佩孚之死。這位倔強到底的舊軍閥,戎馬半生之折戟,可以說是心有不甘,所以在日軍的籌碼還不夠優厚之時,表現出糾結與搖擺,就連段祺瑞都取道南下之際,仍然寓居北平舉棋不定,最終被找到替代品的日軍拋棄,落得一個鬱郁身死的下場。作為吳佩孚的師者,段祺瑞的道德也是沒話說,學生吳佩孚有“四不將軍”之說,他這位老師更是有“六不”之名。而且“段芝老”之名號,硬是憑藉人品與威望,數度東山再起,在北洋群雄中的分量,僅次於眾人口中的那位雄主“老頭子”,這一點是槍桿子論長短的“草頭王”們無法比擬的。

北洋時期人品最好的軍閥,吳佩孚,陳炯明,還是段祺瑞?

段祺瑞

此外,段祺瑞的人品,確實不是假做派。雖說其遠房外侄曾被其安置在軍中謀生,但因為貪汙被依法處罰,絲毫未曾姑息,此人被嚴厲杖責,落得一個殘疾的下場。不過其妻弟吳光新,雖說曾經皖系軍閥的驍將,然而隨著養尊處優多年,卻淪為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角色,此人是“小扇子”徐樹錚之外,亦被段祺瑞倚為心腹,然督湘之舉致使吳佩孚與段祺瑞結怨,且為所欲為,將南北要地湖南治理地一團糟,雖說內舉不避親,但是與吳佩孚對吳氏後人“天、孚、道、雲、龍,五世永不敘用”的手諭相比,自然顯得不夠決絕。

北洋時期人品最好的軍閥,吳佩孚,陳炯明,還是段祺瑞?

陳炯明

不過在家國危難之際,段祺瑞能夠毅然放下隔閡南下,這份深明大義,也是一種舍與得的超脫。最後要說和吳佩孚有“南北兩秀才”之名的陳炯明,在私德人品上,也是一個為數不多的名角兒。陳炯明人品之潔,不僅不二色,而且堪稱清貧,畢竟死後的棺木,都要用為其母所備。此人之心胸,也可以從其寫給孫的輓聯中一窺,“惟英雄能活人殺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與故交曾一戰再戰,公仇私誼,全憑一寸赤心知”。 這位“不要舒服,吃苦儉樸”的軍閥,硬是讓自己活成了一個悲劇烏托邦。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