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大師嗎?你怎麼看?

鵬友程


金庸當然是大師了。

金庸先生生平,就不多做介紹了,其作品“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哪怕沒看過原著,也看過相關的影視或電影。



金庸先生自1955年作《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封筆,完成了十五部鴻篇鉅作,對那些年的人們以及後世幾十年的人們留下巨大影響。



金庸小說蘊含著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這是廣大讀者的共同感覺。作者以寫“義”為核心,寓文化於技擊,借武技較量寫出中華文化的內在精神,又借傳統文化學理來闡釋武功修養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為啟發,相得益彰。作者調動自己在這些方面的深廣學養,使武俠小說上升到一個很高的文化層次,顯示出迷人的文化氣息、豐厚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與這種對傳統文化的浸潤、萃取相交織的,卻是金庸小說的現代精神。這也是金庸小說超越於傳統武俠小說、贏得一代一代新讀者的地方。



金庸武俠小說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義”。“義”是中國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俠小說之魂,是金庸小說最富人文精神的一個方面。他所寫的“義”,並不是無原則的哥兒們義氣,而是與“正義”相聯繫,或者以“正義”為基礎的。更為可貴的是,金庸在一系列小說中,還賦予“義”以新的內涵,把“義”提到為群體、為民族、為大多數人這一新的高度。金庸筆下最傑出的英雄人物,都是深明大義,自覺為群體、為民族、為大多數人利益而奮鬥,乃至獻出自己生命。這些形象,體現了中華民族最高的人生觀,也是金庸對武俠精神的新的提升。



而這些對後世的小說影響極大。


不才小生阿逸君


金庸先生確實是大師。只是,他的大師價值目前還沒有完全顯露出來。

曾經我舉過一個例子,是說莎士比亞。

在今天,我們都會非常肯定地說,莎翁是一位戲劇大師。

但是在莎翁還活著的時候,莎翁同時代的人,其實還遠沒有我們這樣尊敬莎翁。當然那他們也認同莎翁是一位不錯的劇作家,但是在當時,還很少有人把“大師”這個榮譽賦予莎翁。

其實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音樂家巴赫,作家卡夫卡、愛倫·坡等等,很多人直到死後才有了名氣,遠比莎翁混得慘多了。

莎士比亞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劇作家成為公認的戲劇大師的?——時間。

我也曾提到過,英語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完成度很高的語種。而在莎翁那個年代,連語法都是不規範的,或者說根本就沒有規範可言。莎翁的原版劇本,就是那種能把當年的人和現在的人都逼個半瘋的作品。

莎翁就是用這樣的英語,創作出了諸多經典戲劇。在當時來講,很多人都知道莎翁創作的戲劇很好,可是由於語法的不規範,莎翁劇本被大眾的接受度也不是很高。

所以在當時來講,莎翁之於戲劇的地位,還未必強得過金庸先生“武俠泰斗”的身份。

之所以莎翁會被人一點一點抬上神壇,是因為隨著時代前進,莎翁戲劇的社會人文價值越來越高,值得現代研究的內容、內涵越來越凸顯。因此在幾百年前,同時代的人不認為莎翁有多麼高杆,但是幾百年後的我們,認定了這就是一位大神,是當之無愧的戲劇大師。

用莎士比亞來比金庸先生。金庸武俠小說的研究價值、內涵,在我們來看還沒有多麼重大,這只是因為我們與金庸先生同處一個時代。而在未來,金庸先生也必定像莎翁一樣,成為後人公認、頂禮膜拜的大師。

其實這就像古董,隨著時間發展,古董就越來越值錢。在當代還不覺得如何的東西,在未來,在後世,就是無價之寶。

所以,金庸先生,他的作品價值,在未來的上升是絕對可期的。金庸先生作品的普及度比當年的莎翁還強些,在未來一定會有很多人去拜讀、研究,也必定奉金庸先生為大師,到那時,金庸先生的大師價值才是表現出來了。

只是我們這一代人肯定是看不到了。


純鈞LHGR


金庸是武俠小說大師,但不是文學大師。

金庸的武俠小說語言通俗,故事性強,讀之有趣,因讀者眾多,被改編成的影視劇也不計其數,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成為華人圈獨有的流行文化,故此他被稱為武俠小說大師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從文學角度講,他還沒有進入大師的門檻,或許他也可以被稱為文學家,但離大師之稱還相差甚遠,要說明的是這並非是我的觀點,而是文學界的觀點,當然文學家一般是不會主動批評別人的,尤其在我們中國講中庸之道的文化氛圍內更是如此,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嘴巴比較厲害、行事不拘一格的王朔和李敖就不在此列。

王朔曾撰文《我看金庸》,滿篇批評之辭,其中有段話是這麼說的:“以你筆下那些人的小心眼兒, 不扯千秋大義家國之恨他們也打得起來。可能是我不懂,渴望正義也是大眾娛樂的目的之一,但我覺得,扯淡就是扯淡,非要 扯出個大原則,最噁心。”

李敖上電視節目時說:“我看不起他,那寫的什麼玩意?……一個人可以飛簷走壁,哪有這事?根本就是神怪東西,裡面的俠義部分金庸沒有一樣可以做到,他有沒有為慰安婦、為打倒小日本捐過錢呢?自己發了財做自了漢。

此外胡適也曾在1959年的演講中批評過武俠小說:“現在有許多報紙都刊武俠小說,許多人也看武俠小說,其實武俠小說實在是最下流的。”

當然胡適並沒有點名批評誰,不過當時還很年輕,已經以連載武俠小說成名的金庸按耐不住自己憤怒的情緒,很快在《明報》上發文《最下流之胡適之》予以反唇相譏。

所有對金庸小說的批評無外乎就是這幾點——

  1. 敘事誇張:武功虛幻,不合實際。
  2. 精神空洞:名門正派的弟子為了學習武功拜師入門,結果卻跟著師門打打殺殺,形同黑社會,是什麼精神指引著他們這樣做的呢?這是拜師學武的初衷嗎?
  3. 大俠偽善:口口聲聲懲惡揚善,無非都是法外之徒。
  4. 千篇一律:男主出身不完整家庭,偶然練就絕世武功,被漂亮姑娘追著愛,最後打敗大反派。

仔細想想,我認為這些對金庸小說的批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有這幾點存在,金庸幾乎不可能被稱為文學大師,但金庸小說的流行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說金庸是當之無愧的武俠小說大師,正所謂一千個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恐怕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