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中国人熟知冯・卡门,是因为他是钱学森的导师这一身份。就连他自传的中译本,封面上冠以的名号也是“钱学森的导师”。其实,除了钱学森以外,中国很多成就非凡的科学大家都曾在他的门下学习过。

【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西奥多•冯•卡门

1937年6月,在结束对苏联的访问后,冯・卡门从莫斯科乘坐火车,经历了十个昼夜,来到了正在经历战火硝烟的中国。冯・卡门在南京会晤了国民党政府的空军司令周至柔将军,后来又到庐山与蒋介石夫妇会面,并就中国发展航空事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1.钱学森(1911.~2009.)

浙江临安人,在冯・卡门的众多中国学生中,钱学森和他的感情最深。钱学森总是恭敬地称他为“尊敬的老师”。而在冯・卡门的眼里,钱学森则是他的“中国朋友”。在冯・卡门的自传中,他专门用一章内容来回忆他与钱学森之间的故事和友谊。

【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航空硕士学位后,钱学森来到了加州理工大学。第一次见到了冯・卡门,这位后来对他影响深厚的导师为他提供了两个可选择的研究课题,涉及了高速飞行方面当时最为前沿的内容,为钱学森航空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钱学森

在加州理工,钱学森获得了航空和数学的双博士学位,并与导师共同提出了“卡门-钱公式”。

2.钱伟长(1912.~2010.)

江苏无锡人,1942年钱伟长在获得了应用数学的博士学位后,于年底转到加州理工大学学习。冯・卡门愉快地收下了这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学生,而当他得知钱伟长来自清华大学时,更是对他关怀备至。

【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钱伟长

冯・卡门把钱伟长安排在喷气推进中心工作,用钱伟长自己的话说,这是他一生在科研工作方面比较多产的时期。1943 年到1946 年间,钱伟长主要从事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计算设计,火箭弹道计算研究。

【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对于学生钱伟长,冯・卡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谈到他们联合署名发表的《变扭的扭转》这篇著名文章时,冯・卡门感慨地说:“这是一篇经典式的科学论文。自从喷气推进中心成立以来,我已经顾不上基础理论方面的工作了。这篇论文,也许是我一生最后一篇固体力学的文章。”

3.郭永怀(1909.~1968.)

【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山东荣成人,1931年7月考入私立南开大学物理系,受到中国第一个女物理学博士顾静徽教授的赏识,并于1933年推荐到北京大学师从饶毓泰教授,1940年8月以“庚子赔款”留英生资格入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一年以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冯•卡门,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他是“两弹一星”科学家群体中唯一的烈士。

【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钱伟长、郭永怀、林家翘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4.林家翘 (1916.~2013.)

福建福州人,林家翘与钱伟长是同期考取的庚子赔款留英公费生,后来也同样改派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一年后,林家翘获得了硕士学位,在周培源的推荐下,进入加州理工大学学习。在冯・卡门教授的门下攻读博士,研究流体动力学稳定性和湍流问题。

【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林家翘

在林家翘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把日后成为世界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介绍给了林家翘。博士毕业后,林家翘去了布朗大学,仅一年半后就被麻省理工学院挖走。1953年,林家翘被评为教授,1966年又从教授升为学院教授。能从教授升为学院教授,这在大师云集的麻省理工,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

5.范绪箕(1914.~2015.)

江苏江宁人,193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36年赴美入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并于1937年和1938年分别获机械工程硕士和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开始师从冯•卡门攻读博士,并最终于1940年取得航空工程博士学位,上世纪八十年代范老出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6.张捷迁(1908.~2004.)

辽宁开原人,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纺织系学习,“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到关内,借读于国立北平工学院,1934年起在国立清华大学任教,参与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风洞实验室,经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的推荐,校方聘请了美国航空专家华敦德博士来清华主讲航空工程,由此开启了中国有史以来的航空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张捷迁于1940年被公派赴美留学,师从冯•卡门攻读博士学位,据说他是冯•卡门教授的关门弟子。

【人中龙凤】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和他的中国弟子们

从上述可以看出,冯•卡门教授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情有独钟,他是培养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际级大师,似乎还没有哪个大师级科学家,培养了如此多的中国留学生。

这位科学奇才终生未婚,他把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这位与鲁迅先生同庚的科学巨擘,其生命的终点定格在1963年5月6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