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女人

1789年,以巴黎为首的法国人民因为极度不满当时作威作福的封建政权而因此展开了一场武装斗争,攻占了巴士底狱,史称“法国大革命”。

1775年,在太平洋东岸的北美大陆上,北美十三州发动了针对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1917年的俄国。

这些革命斗争,无一不在宣示着​人类争取“自由”、“平等”的基本权利。

看,这个女人

在世界历史中,各个民族为了追逐这些权利不知发动了多少大大小小的战争。当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自由不易。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是出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其中的“自由”是指国家存亡。

对于国家来说,自由意义重大,这毋庸置疑。

但对个人来说,自由的意义又有多重呢?

看,这个女人

1

法国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的中篇小说《卡门》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没落的贵族青年唐·何塞在上学时因为打网球与人发生斗殴,在伤人闯祸之后逃离家乡。在路上,他遇到龙骑兵,随后被应征入伍。不久,上级将他调往烟草厂充当警卫。在烟草厂中,他见到了一个长相妖冶的女子卡门。卡门因为一次斗嘴将其中的一名女工刺伤后,被唐·何塞率领的三人小队押往监狱。在去往监狱的路上,卡门对唐·何塞实施了引诱,在后者的帮助下成功逃脱了法律的惩罚。唐·何塞随即被处分……此后,唐·何塞被卡门迷住,并因此犯下各种事端,最后走投无路,成为卡门从事走私贸易和各种非法活动的主要帮手,而卡门也成了他的情妇。但唐·何塞的爱情屡受挑战,先是卡门救出了她原来的丈夫加西亚,在杀死这个情敌后,卡门又与一个斗牛士互通款曲,两人感情宣告破裂。唐·何塞为了挽回情人,要求卡门跟随自己远走高飞,但遭到后者的严词拒绝。羞愤交加之下,唐何塞杀死了卡门,并投案自首。

这看似只是一个爱情悲剧,尤其是卡门的形象和她的死亡更助添了这种悲剧色彩。这个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的吉卜赛女郎虽然杀人越货、坏事做尽,最后的死却并非由于因果报应,而是因为她过于独立的个性激怒了其情夫,故而被杀,这就不免令人唏嘘了。

显然,作者有意美化卡门身上的这种自由不羁的性格特征,并与唐·何塞之间形成映照。相比之下,卡门身上既有极端的反社会、野蛮化的倾向,也同时具有极端的独立意识和自由精神。两者异常矛盾的出现在同一个女性身上,使卡门具有了不同以往所有小说中女性的别样魅力。一方面,此女作恶多端,放浪形骸,为了促成各种买卖,可随时牺牲色相,是典型的文明世界的“异类”;但另一方面,她身上又有超前文明化的意识,即追求个性独立和自由,坚决反对别人操控自己的人生。

看,这个女人


这其实是一种绝对的“人权”。不管是卡门以身体换取在社会上的各种便利,还是卡门坑蒙拐骗、杀人越货,都可看做是作者有意对个人“自由权利”的无限放大。作者颠覆了一切,包括社会上的道德伦理和法律规范,还有那虚伪的本来面目。

相比之下,卡门身上具有的种种性格及行为恰恰都是她本人最真实的体现,不加虚伪的掩饰,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单纯”。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同于那些从大染缸中出来的“社会人”,矫饰做作,面孔单一。

2

《卡门》发表的年代,是资本阶级已取得稳固政权的年代,新的生产关系和价值观的确立,使得当时社会犬儒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道德被捆绑在“万能金钱”的耻辱柱上。同时,在对名利的追逐中,人们的个性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个看似循规蹈矩、道貌岸然的“公民”形象。

卡门正是对此种社会的反叛。梅里美在《卡门》中将现实社会翻了个底朝天,唐·何塞所象征的“传统文明”期间曾拜倒在卡门的石榴裙下,但结局却以二人的激烈冲突告终,体现了两种价值观的截然对立。

看,这个女人

除此之外,卡门的死亡也颇具悲壮意味。由于不服唐·何塞对她自由的强力干预,最终死在前者的刀下。

“你的要求我办不到。我已经不爱你了,可你还在爱我,因此要杀我。我完全可以对你撒个谎,哄哄你,可我不想再费这个事了。我们之间的缘分已经完了啦,你是我的罗姆,有权杀死你的罗姆,但卡门永远是自由的,生来是加里,死也是加里。”

看,这个女人

看,人若为了自由,竟能豁出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