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普及:瞭解人類行為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常識普及:瞭解人類行為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01

如果你在互聯網上消磨時間,你就會經常看到那些被稱為“鍵盤俠”的人的評論。

這些人喜歡在微博、豆瓣、頭條等社交網站上其他人發表的內容下方留下刻薄的評論。

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一種解釋是,這些青少年(通常是男性)正試圖通過貶低他人來獲得一種權力感。

另一種解釋涉及互聯網賦予我們的匿名性。

心理學家發現,當我們知道自己處於匿名狀態的時候,我們會做一些平常不會做的事情。

菲利普·津巴多做了一個實驗:

一些被試在到達研究現場時就被貼上了姓名標籤以提醒他們的身份,是“好人”還是“討厭鬼”。

其他人則同意穿上實驗服,戴上帽子,這樣他們的真實身份就不會被其他人知道,他們就這樣被“去個性化”了。

戴著名牌帽子的人對好人的電擊強度較低,而對討厭的人的電擊強度較高。

穿著外套和戴著帽子的人則對好人和討厭的人的電擊時間都更長,強度也更高。

所以,當人們感到自己是匿名的時,他們會以意想不到的(有時是反社會的)方式行事。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以某種方式抑制自己,也就是說,我們通常不會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當匿名時,我們則會做一些讓人感到驚訝的事。

你現在應該可以明白為什麼網上有人頂著個假名,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幹了吧。

以上內容來自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書籍《瞭解人類行為的50個心理學實驗:從巴甫洛夫的狗到羅夏墨跡測驗》

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所有你聽過的經典實驗。

作者還通過簡單設計,讓你可以在朋友之中重複測試相關實驗。

書中還會介紹每個心理學實驗對我們現代生活的啟發和影響是什麼,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運用實驗成果來提升自己。

常識普及:瞭解人類行為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02

心理學實驗有很多是用動物做測試,再把結果擴展到人類身上。

最有名的動物實驗可能是巴甫洛夫的狗,但排在清單前列的,還有“斯金納盒子”裡的鴿子。

1.巴普洛夫的狗:條件反射

巴普洛夫用狗來做實驗,每當節拍器響起,他就會給狗提供食物,狗就會流口水。

後來,沒有食物提供的時候,只要節拍器響起,狗還是會流口水,這就是條件反射。

同理,你去醫院看望別人的時候,是不是會感到不舒服?

這是因為醫院的景象、聲音和氣味都會讓人與焦慮掛鉤。

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的最經典例子就是牙醫的鑽頭。

一開始鑽頭的聲音是中性的,但隨著你被鑽頭聲音刺激的次數越來越多,它會讓你感覺很痛,你可能在一看到鑽頭時就會退縮。

如果你善於觀察,你會發現巴甫洛夫實驗原理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2.“斯金納盒子”裡的鴿子:“迷信”行為

斯金納在隨機時間段往盒子裡扔食物球,測試能否創造出一種看起來像迷信的行為。

果然,過了一會兒,當小球掉進盒子裡時,鴿子就開始做它們碰巧在做的事情:

一隻鳥在籠子裡逆時針旋轉;第二隻則不斷地把頭撞向籠子上方的一個角;第三隻則出現了“搖擺”反應,就好像在把自己的頭放在一根看不見的杆下面並反覆抬起它。

鴿子以為,是它們碰巧在做的事,導致了食物的出現,所以,它們會不斷重複食物掉下來時自己當時的動作,希望通過這樣做獲得食物。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

比賽時穿個紅襪子,考試時戴上特有的“運氣符號”,或者打麻將時,用上一次胡牌的姿勢來摸牌,這些都是斯金納鴿子實驗的現實版。

所以,人類特有的“怪癖”迷信行為,也可能只是強化作用的例子,我們和鴿子一樣。

常識普及:瞭解人類行為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03

心理學上的很多實驗,和人類的記憶有關。

你可能在某個時刻經歷過這種情況:

你坐在一個房間裡做某件事,或者只是在刷牙,然後你覺得需要去拿點東西。

所以,你先把手上的事情擱置一旁,走進另一個房間,唉?你站在新房間裡,不記得自己為什麼會出現在那裡。

如果這樣的事發生在你身上,千萬不要擔心,因為這種經歷也常發生在很多人身上。

科學家們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來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它被稱為“記憶的事件模型”。

當我們在一個物理空間裡時,我們可以記住我們所做的。

但是,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房間並面臨新的事物時,我們的大腦會部分“清空”在之前空間裡我們做過的事情或一些想法。

我們的大腦有可能想騰出更多的“空間”來應對在新的空間將要發生的事情。

加百利·雷萬斯基和大衛·科普蘭做了相關實驗,即走過門口會導致遺忘:情境模型與體驗空間

這項研究的實用建議之一是,如果你要離開一個房間去做另一件事,在你離開這個房間之前,最好默唸一兩次為什麼你要離開這個地方。

這麼做有助於把信息放進你的短期記憶中並保留更長時間,從而在你離開房間的時候,防止你的大腦“清空”所有信息,提升你記得為什麼來到這裡的概率。

常識普及:瞭解人類行為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04

從眾效應和服從權威是心理學上群體研究的經典實驗。

通常都認為,行為是由人的個性決定的。

但事實上,有時候你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你認為你應該這麼做以履行你被賦予角色的職責。

津巴多和同事在監獄環境中創造了“囚犯”和“警衛”的角色,由不同的學生來扮演。

很快,獄警們對囚犯們變得非常苛刻,囚犯們開始做真正的囚犯應該做的事情——對獄警大喊大叫、咒罵他們、不按他們說的去做。

很明顯,學生們正在以一種非常深刻的情感方式“扮演”這個角色。

他們變得非常沮喪和憤怒,許多人不得不提前退出研究,因為他們的情緒反應很強烈。

顯然,當扮演角色時,可能不僅僅是“做你應該做的事”,扮演這個角色就會對你產生影響。

當老闆對你說:我看好你呦,你是不是有一種被賦予重任的感覺,從而幹勁十足呢?

常識普及:瞭解人類行為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05

心理學實驗的很多成果還可以促進人際關係,提升你的說服力。

你有沒有向你的父母要過一點錢,在他們答應了之後,你實際向他們要的錢會比你最初要求的多一點?

心理學家稱之為“登門檻”技術。

也就是說,一旦別人答應滿足你的小請求,別人就很可能會為你提供比原先應允的更大的幫助。

然而,還有另一種方法。

你可以先向父母要一大筆錢,當他們說不可能的時候,你可以要求一個更小的數額,這實際上是你本來希望得到的數額。

第二種方法是所謂的“以退為進”技巧。

暢銷書《影響力》的作者、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在揭示兒童和銷售人員使用的許多不同說服策略方面,都證明了以上兩種技巧的有效性。

對於“登門檻”策略的解釋是,在你答應了一個請求後,你傾向於認為自己是有用的人,所以你會再次同意下一個請求

而“以退為進”技巧的解釋就是,一旦你說“不”,你就會感到有點不好受,然後另一個人就會提出一些現在看來微不足道的要求,你就接受了

這些都是強有力的說服策略,你可以在試圖說服別人的時候使用它們。

或者,你現在知道了這些策略,你就會清楚什麼時候有人正在對你使用這些策略,你可以抵抗住誘惑或者避免產生愧疚感,與這些策略相抗衡。

以上是對書中一些主要內容的分享,這本書一共講述了50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非常有趣有用,強烈推薦你繼續閱讀這本書。


本書讀後“踐行清單”:

一、用得上

1. 登門檻和以退為進

二、如何做

1. 說服別人或提要求時可以使用

關注 每個思想,都會發光! 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常識普及:瞭解人類行為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