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全劇唯一沒有退路的人,被胡宗憲耽誤的“鬼才”嚴世蕃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78期:

《大明王朝1566》全集解讀177期共45萬字,已經完畢,後面楊角風將帶大家解讀一下劇中的人物,暫且定位為大明王朝人物篇吧!

在劇中,有些歷史人物被編劇刻意美化,比如胡宗憲,比如嚴嵩,也有一些人物給予了刻意醜化,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嚴世蕃。要知道嚴世蕃在歷史上被人稱作“鬼才”,所謂“鬼才”就是講此人相當有文化,記憶力超群,可謂是過目不忘,而且善於揣摩聖意,深得嘉靖帝寵愛。

可是為什麼在《大明王朝1566》中,他的表現卻這麼白痴呢?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78期:大明王朝:全劇唯一沒有退路的人,被胡宗憲耽誤的“鬼才”嚴世蕃!

大明王朝:全劇唯一沒有退路的人,被胡宗憲耽誤的“鬼才”嚴世蕃

​一、

歷史上的嚴世蕃,有三大特點:

第一特點就是貪得無厭,不僅貪財、貪錢,還貪戀美色,劇中的高拱一開始就諷刺他娶了九房姨太太,這並不是戲說,而是事實。他還發明瞭“淫籌”,就是用白色稠巾計算那啥次數,府上基本是夜夜笙簫啊。

第二特點就是相貌醜陋,史書記載嚴世蕃的長相是:

“短項肥體,眇一目。”

臉大脖子粗,典型的矮醜胖挫,還是個獨眼龍,但並沒有影響到嘉靖帝對他的信賴。

第三個特點就是聰明咯,人稱“鬼才”,絕技就是過目不忘,善於寫青詞。《大明王朝1566》中幾次出現寫青詞,都是嚴嵩親自寫的,實際上,嚴嵩後期的青詞,基本都是嚴世蕃代筆。

這個人聰明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

嚴世蕃藉助老爹嚴嵩的權勢,就任工部侍郎後,每次到基層視察。他隨便翻翻賬本,就能一眼算出工程值多少銀子,經辦的人貪了多少,工程質量如何?每次下來,剛一開口,底下就跪倒了一片,足可見其本領之強。

業績做得好,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皇上說你好,所以他的聰明側重於揣摩聖意上。歷史上的嘉靖帝跟劇中一樣的德行,喜歡時不時弄兩句詩給百官打啞謎。眾臣猜不出來時,往往就會求助嚴世蕃,嚴世蕃能迅速指出這是出自哪本書,哪一頁第幾行……

聖意揣摩得好,榮華富貴就跑不掉,老爹嚴嵩也誇他是:

“小兒識天下大體,可與商。”

大明王朝:全劇唯一沒有退路的人,被胡宗憲耽誤的“鬼才”嚴世蕃

二、

在《大明王朝1566》中,嚴世蕃一改歷史上醜矮挫瞎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相貌俊朗,濃眉大眼的帥哥。

雖然外貌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智商貌似直線下降,做事毛躁,件件都做不到嘉靖帝心中,目光短淺,自己一步步把自己作死了。

而引發倒嚴風波的始發性事件,就是改稻為桑國策的失敗,而導致這項國策失敗的關鍵人物不是海瑞,不是裕王他們,也不是嚴世蕃,更不是嘉靖帝,而是胡宗憲!

嚴世蕃之所以急著推行改稻為桑,因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他跟他老爹要為朝廷負責。裕王他們只會搗亂,巴不得改稻為桑成不了,最好再死點百姓,好拿下嚴家父子,清流當家。嘉靖帝也不管,他只管嚴家給弄來多少銀子,保證自己的花費,至於死多少百姓,不過是一個數字。

所以,這項政策一開始就是奔著坑百姓來的,榨取百姓稻田的那點利潤,層層盤剝,最終補嘉靖帝修仙的那個窟窿。

其實裕王他們的阻攔,根本決定不了大局,真正決定大局的是胡宗憲的態度,因為他的態度,才有了戚繼光調走踏苗百姓。正是因為胡宗憲的態度是不支持改稻為桑,嚴世蕃才會繞過他命令鄭泌昌和何茂才毀堤淹田。

本以為逼著胡宗憲以“天災”的理由上報這次災難,沒曾想他是以“人禍”的理由上報災難,從而引發了後面一系列後果。

此舉徹底惹惱了嚴世蕃:

“我們父子倆怎麼都瞎了眼,派了你這麼個人到那麼重要的地方,去做封疆大吏。”

大明王朝:全劇唯一沒有退路的人,被胡宗憲耽誤的“鬼才”嚴世蕃

三、

胡宗憲其實也委屈,這項國策在他看來是無法執行的,最起碼現階段短時間是難執行的。但他上的延緩推行的奏摺,嘉靖帝連看都沒看,就給打回來了,這就給嚴世蕃一個信號,改稻為桑必須無條件執行。​

這就是嚴世蕃為什麼這麼急躁,為什麼不肯聽胡宗憲解釋,氣得要跟他斷絕關係的原因所在。

但是嚴世蕃懟胡宗憲,並不是他一時腦熱,易衝動,以及不夠聰明的表現,其實劇中的他還是相當聰明的。

後面的鄭泌昌和何茂才讓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牌子買田,這件事被嘉靖帝知道了,勃然大怒。嘉靖帝想法很簡單,銀子朕要,惡名你們去擔,讓朕擔惡名,你們是找死!

大怒之下,把嚴嵩和嚴世蕃父子叫過來大罵一頓,這也是劇中的一段小高潮,尤其是嚴嵩雨中懟嚴世蕃的那句話:

“嚴世藩,我告訴你,大明朝只有一個人可以呼風喚雨,那就是皇上……一部二十一史都只誅滅九族,唯有我大明朝可以誅滅十族……”

而這句話中有一個重點就是,講嚴世蕃給嚴嵩擋不了風,也遮不住雨,但這句話對嚴世蕃來講,並不公平!

“您老罵得沒錯,兒子總是給你招風惹雨,可那些風雨,它淋不著徐階,更淋不著裕王那些人,這些風雨到頭來還是淋在你兒子身上!”

這句話就是揭開嚴世蕃急躁表現的根本所在,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退路,只有嚴世蕃沒有退路。

大明王朝:全劇唯一沒有退路的人,被胡宗憲耽誤的“鬼才”嚴世蕃

四、

他雖然急躁,但並沒有被仇恨和憤怒迷惑了大腦,他雖然對胡宗憲頗有意見,但面對羅龍文和鄢懋卿對打著織造局牌子買田之事的分析:

“一是胡宗憲背後使壞,用意也是為了阻撓改稻為桑,二就是織造局的人自己的乾的……”

但嚴世蕃狠狠地罵了這兩個人:

“胡宗憲阻撓改稻為桑就是為了他那點臭名聲,左一道疏,右一道本,就是為了告訴天下人這壞事都是我們做的,不是他做的……織造局要是敢這樣往皇上臉上潑髒水,何不拿刀把自己抹了。”

所以,嚴世蕃並不笨,也不是不聰明,還是那句話,他都是啊被逼無奈之下,做出的最優選擇,因為他沒有退路。

在野跟執政是不同的,現在國家也有很多人站在臺下挑毛病,你這裡做的不對,那裡乾的不好,說話的總比做事的容易。裕王他們就是這一類人,他們不做事,或者少做事,眼睛就盯著嚴黨,本身也不用為朝廷負責,國庫有沒有錢跟他們無關,別少他們俸祿就行。

不管他們怎麼挑刺,反正只要耗到裕王即位就行,所以,他們是有退路的!

太監們其實沒有退路,但呂芳給自己找了條退路,雖說他跟嚴嵩關係好,但是已經提前把乾兒子馮保扔到裕王那邊了,沒有後顧之憂。而且他歲數也大了,心思一直放在嘉靖帝這一邊的,不至於以後被清算。

而且改稻為桑成與不成,根本就跟太監們關係不大,頂多影響到他們的收入,影響到皇上的收入,可是這兩項收入又可以轉嫁到其他開支上,再怎麼窮,不能窮君父啊!

大明王朝:全劇唯一沒有退路的人,被胡宗憲耽誤的“鬼才”嚴世蕃

五、

嚴世蕃是實際執政者,他一方面要做成事情,給國庫帶來收入,另一方面還得防著裕王等人的明槍暗箭,還得提防自家陣營不一條心,難!

但即使嚴世蕃推行的改稻為桑成功了,也不過是把嚴家的倒臺延緩了而已。

胡宗憲也不是不想改稻為桑,而是條件真的不適合,最開始的時候他就問過鄭泌昌:

“以官府的名義向米行上的米市借貸一百萬擔糧食,現在借貸了多少啊?”

鄭泌昌:

“很少,都說缺糧。”

胡宗憲:

“從外省調的糧食呢?”

鄭泌昌:

“和往年一樣,一粒也不願意多給。”

所以,這項政策一開始就不是發動的全國之力,而是靠地方自己推行,浙江都改了桑田了,糧食去哪裡弄?

到時候沒有糧食吃,老百姓是不是還得賣掉桑田去買糧食,糧食最終吃完了怎麼辦?

其實改稻為桑本就不是非執行不可,後來的嘉靖帝不是從鹽稅上一下子補上來了嗎?

嚴世蕃也不是不聰明,而是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因為一切問題的出發點,是國庫空虛,而國庫又為什麼空虛呢?

海瑞認為根源是皇帝,所以他要上《治安疏》用性命來懟嘉靖帝;張居正在劇末也給裕王提出了一個理論,他認為是土地兼併嚴重,後來他執政後推行一條鞭法;而嘉靖帝卻認為是嚴黨分了他的錢:

“朕的錢,他們拿200萬,分朕100萬,還要朕感謝他們!”

大明王朝:全劇唯一沒有退路的人,被胡宗憲耽誤的“鬼才”嚴世蕃

卻沒有一個人去想想,是不是大明朝的制度就出了問題?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嚴世蕃確實不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