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流亡到秦國白狄,與秦穆公12年交情結“秦晉之好”

春秋時期的“秦晉之好”歷來傳為美談,它由兩大題材構成,一是重耳和秦穆公的患難之交,二是秦晉兩國高層的聯姻,並且不因為後來的春秋大國爭霸改變重耳和秦穆公之間的患難真情和聯姻形成的血緣關係。歷史恩怨和個人感情,個人感情和家國情懷嚴重交織在一起。

重耳流亡到秦國白狄,與秦穆公12年交情結“秦晉之好”

秦晉聯姻始於晉獻公、秦穆公時期,秦穆公與晉結姻親,娶晉獻公之女為妻。後來,晉獻公昏庸,殺死了太子申生,另外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被迫逃往梁國和秦國避難。後來,秦穆公的幫助夷吾做了晉國國君,不久夷吾與秦國失和,發兵攻打秦國,遭到慘敗後以其子公子圉在秦國做質子,修復秦晉關係。

重耳流亡到秦國白狄,與秦穆公12年交情結“秦晉之好”

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公子圉,強化了兩國的姻親關係。公子圉成為晉懷公後,由於當時複雜諸侯國關係,與秦國不和,公元前644年,秦穆公為了秦晉之好,把流亡在白狄(今天延安子長縣境內重耳川)達12年之久的重耳送回晉國,立為晉國國君,是晉文公,並資助糧食。

隨後的春秋中晚期,由於周天子失去了權威,出現了大國爭霸,既有晉文公的霸業,也有秦穆公獨霸西戎。

重耳流亡到秦國白狄,與秦穆公12年交情結“秦晉之好”


晉文公的霸業:重耳歸國為國君後,加強了軍隊和君權,重用賢臣,免債輕賦,發展農商事業。晉文公利用晉國是姬姓諸侯大國的有利地位,把周天子作為招牌,打著“尊王襄夷”的旗號推行霸業。晉文公努力爭取齊、秦兩個大國的支援,以退為進,在成濮大敗楚軍,使中原小國擺脫了楚國的控制,歸服晉國,被周襄王正式冊封為霸主,成就了取威定霸的業績。

秦穆公霸西戎: 在晉文公稱霸中原以前,秦國也逐漸強大起來。平王東遷時,秦襄公護送有功,開始封為諸侯,劃歧以西作為封地。以後秦與戎狄不斷戰鬥,鞏固和擴大了地盤,都於維(陝西鳳翔),經過一百多年,到穆公時(公元前659-621),“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雄心勃勃想從狹窄的關中地區走出來,稱霸中原。他招徠任用出身比較低賤而有賢能的人為秦國服務,如百里奚、蹇叔等人才,使秦國國勢日盛。

重耳流亡到秦國白狄,與秦穆公12年交情結“秦晉之好”

公元前627年,秦乘晉文公死去的機會插足中原,派軍偷襲鄭國,不料在行軍途中,遇到了鄭國商人弦高,弦高急中生智,他假借國君的名義以12頭牛犒勞秦軍,並秘密派人兼程回國報信。秦軍以為鄭國早有準備,滅了晉國的臨國滑(河南偃師)而歸。而晉對秦東進政策一向懷有戒懼心理,抱著“敵不可縱,縱敵患生”的態度,秦軍迴歸到淆時陷入了晉軍在包圍圈,爆發了淆(河南澠池西)之戰,全軍覆滅。秦軍的東進受阻,於是轉而向西發展,取得了獨霸西戎的地位。秦在西方的發展,客觀上起到了加速與戎族的融合作用。

重耳流亡到秦國白狄,與秦穆公12年交情結“秦晉之好”

春秋時代,大國諸侯的爭霸戰爭實質是奴隸制接近衰亡的反映。齊桓公、晉文公提出“尊王襄夷”的口號,具有維護奴隸制秩序的含義,不過他們的真實目的,是要利用這一口號作為擴張領土和掠奪財富的手段。依據《春秋》記載,242年間,列國進行的戰爭共483次,朝聘盟會450次。時勢造英雄,重耳和秦穆公成為春秋爭霸戰爭中的兩個霸主,儘管春秋爭霸戰爭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災難和痛苦,但是改變不了重耳和秦穆公之間的患難真情的歷史和因聯姻形成的秦晉兩國的血緣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