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咋預防?得了怎麼治? 飲食、心情都有關,皮膚病專家細講給您聽!

春暖花開,是外出活動的好時候,也是皮膚出現問題的高發季。溼疹作為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易診斷難根治。如何科學預防,不為其提供生長的土壤?本期“半島名醫講堂”,大連市皮膚病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喬,為老友們帶來“溼疹的預防”主題健康講座。

瞭解溼疹才能科學預防 科學預防需要知己知彼,先來了解一下溼疹的病因。溼疹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瘙癢性皮膚病。皮疹呈多形性,對稱分佈,明顯瘙癢,病程較長,有的還會合並其他過敏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據李喬介紹,在我國,一般人群患病率約為3%~5%,兒童可達10%~20%,屬常見疾病。 患溼疹的原因有多方面,遺傳因素、免疫異常、女性激素水平變化、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病灶都可能是病因。誘發因素也包含飲食習慣與吸入物、接觸化學制品、創傷和皮膚感染等局部因素、精神因素等,所以有診斷容易根治難的特點。 關於飲食習慣與吸入物李喬介紹,在溼疹患者中,對酒精過敏但不戒酒、長期酗酒、長期生活不規律、偏食辛辣、對某些食物“過敏”都會造成溼疹。另外,動物皮屑、花粉、蟎類等吸入物也容易引起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偶爾也可引起溼疹。為此,李喬建議中老年人儘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即“3比7肉比菜,不能吃生冷,八分飽。” 科學治療兼顧家庭護理 治療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所以在治療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近期療效,更要兼顧遠期療效。換句話說,採用藥物等治療手段改善症狀的同時,日常的家庭護理避免誘發也同等重要。 李喬稱,溼疹患者首先要從觀念上樹立認識,要理解自身的溼疹情況,重視醫生對衣、食、住、行、洗等生活各方面提出注意事項與建議,治療手段要根據病情辨證施治,要了解溼疹常為慢性疾病,很難徹底治癒,但相信通過積極治療,日常合理預防,能助於緩解症狀,減少復發。 其次,在日常護理中,當患處瘙癢難忍時,患者可通過拍打患處或塗抹止癢藥物來止癢,切不可大力地抓撓患處。平日,患者宜以清淡、易消化、低鹽少油的食物為主,避免偏食,忌辛辣。洗浴以每週2-3次淋浴為佳,不宜熱水燙洗或過度清洗皮損處,應使用中性浴液或肥皂,洗後及時擦乾身體,在患處塗抹外用潤膚劑。日常儘量穿柔軟、寬鬆的棉質或其他天然纖維製成的衣服,注意控制室內的溫度及溼度,外出時要保護好患處,避免患處受風或被陽光長時間照射。值得一提的是,保持愉快心情也有利於康復。切記“一恬淡虛無,二生活規律,清淡飲食,三適度運動。” ■互動問答 網友提問:耳朵裡一直癢是溼疹嗎? 李喬答:耳朵裡有溼疹,首先要排除兩個問題:一個是您是否有中耳炎?第二是您是否有脂溢性皮炎?只有排除了這兩個問題後,才能確診是溼疹。如果有中耳炎的話,需要先治療中耳炎,耳道里的炎症治癒了,外耳道溼疹自然好轉。如果有脂溢性皮炎,也需要先把脂溢性皮炎治癒,再解決外耳道溼疹問題。要注意的是,有脂溢性皮炎的患者可能得控制血脂和血糖。 網友提問:醫用白凡士林可以用在溼疹上嗎? 李喬答:這要看白凡士林具體作何使用?我個人不太提倡使用,因為其過於油膩,會封住毛孔,尤其對於滲出性溼疹。但如果是說乾燥性的,或者是已經皸裂性的溼疹,能有一點點用處吧。 網友提問:夏天熱起溼疹,天涼就好,是怎麼回事? 李喬答:您需要先判斷是痱子還是溼疹。不論是哪種,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您可能有點兒貪涼,所以建議您夏天的時候不要吃西瓜、黃瓜和梨,不要喝冰鎮的飲料,不要吃雪糕。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楊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