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春秋戰國時期晉國不分裂,秦國有一統天下的可能嗎?

Chen006


三家分晉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是春秋走向戰國、奴隸制走向封建制的標誌性事件,影響深遠。而如果晉國沒有一分為三,則秦國一統天下的格局實難實現。

晉國是春秋時代第一強國,是春秋時期稱霸時間最久的國家,也是春秋時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如果晉國能夠持續存在,則秦國一統天下的各項條件都很難實現,自然也難以取得在戰國時期的各種成就了。

晉國是“禮”的維持者,是舊有國際格局的堅決捍衛者。

晉國是周朝姬姓封國之一,是周王朝姬姓宗親中最強大的國家,尊周奉禮,尊王攘夷,是當時國際規則的主要制定者和維持者。秦國以兼併、滅亡他國而壯大的擴張軌跡,必將受到晉國的極大牽制和打擊。

晉國是傳統強國,秦國不一定是晉國對手

晉國疆域廣大,國力強盛,與中原各國、北方夷狄、南方蠻楚等各方勢力均有交集,且國內據山險、臨中原、扼齊秦,天時地利無有不佔。尤其晉文公以來,晉國即穩居強國之列。彼時秦國與齊國一樣,不過東西兩方地區性強國而已。即便秦穆公在位時,秦國在春秋時代國力達到最盛,但對於晉楚依然相當忌憚。

而等到戰國三家分晉以後,由晉國分裂而出的魏國與趙國,都曾是戰國時代首屈一指的強國,均曾在一定時期內壓制過秦國,更不用說沒有分家前的晉國了,其長期壓制秦國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晉國若存在,秦國不存在往東擴張的條件

看春秋戰國時代的各國格局可以知道,晉國橫臥於秦國東部,基本阻斷了秦國與東方各國的交往條件。若晉國不分,則秦國往東擴張寸步難行。一個晉國必然就足以將秦國封堵在函谷關以西,秦國染指東方各國相當困難,由楚而下也風險重重。

而三家分晉以後,秦國東部的天然屏障自然就分崩離析了,秦國也才有連橫東進、各個擊破並最終一統天下的可能。

因此,如果晉國沒有一分為三,則秦國一統天下基本不可能實現。


蘇綻


歷史沒有如果,只有因果。影響一個國家興衰成敗的因素太多,又豈能預料得到。

倘若非要說個答案,我認為晉國若不分裂,秦國根本就沒戲。

我用史實來分析一下:

1、在晉國未分裂之前,是壓著秦國打。

在戰國之前,秦國最後一進挺進中原是在秦穆公時代,回師路上在崤山被晉國全殲了。此後兩國時不時互毆,雙方各有勝負,總的來說,晉國是佔上風的。為了遏制秦國人無休止的騷擾,晉國屯兵於桃林要塞。桃林要塞是晉國防禦秦國的核心堡壘,這一要塞位於潼關至函谷關一帶,地勢險峻,易守難攻,乃是秦國通向東方的咽喉要塞。在整個春秋時代,秦國人死死地被壓制在桃林要塞以西,無法越雷池一步。

在春秋時代,晉國對外擴張的重心在中原,因為中原文化先進,物產富饒,有利可圖。而秦國地處落後貧瘠的西部,就算佔有秦國,沒有多少油水可撈。因此晉國對秦國的打擊,都沒有使用全力。也正因為如此,秦國雖屢屢戰敗,卻能很快恢復元氣。

2、晉國分裂初期,魏國壓著秦國打。

戰國初期,晉國一分為三:魏、趙、韓,老大是魏國。分裂後的三晉,地盤就顯得小了,對外擴張就勢在必行。在這種情況下,魏國把矛頭對秦國。

公元前419年,魏軍渡過黃河,在西岸修築起一座城堡,名為少梁城。秦魏戰爭爆發。公元前409年,魏國在河西又築臨晉城與元裡城。三個堡壘遙相呼應,全面奪取秦國河西之地的時機已成熟。

公元前408年,魏斯親自率領大軍,渡過黃河,入侵秦國。在三座城池的策應下,把秦國勢力完全驅逐,盡佔河西之地,而後又築洛陰、郃陽兩城。秦簡公顏面掃地,只得全面退守洛水,並沿著洛水修築防禦工程。

還是貧窮拯救了秦國。魏斯奪取河西后,對繼續深入秦國不感興趣,於是把進攻的矛頭轉向北方與東方。在隨後幾年,魏文侯滅掉中山國,大破齊國,威震海內。魏國只是晉國分離出來的一個諸侯國,就足以把秦國打趴下了。可見晉國若沒分裂,實力是何等可怕。

3、魏武侯時代,三晉仍然足以對付秦國

一代雄君魏文侯去世後,魏、趙、韓這三國仍然能聯合對外,此時秦國依然不是三晉的對手。在吳起鎮守河西時,率魏軍與秦國多次血戰,從未敗績。

三晉歷史的轉折點,是在公元前386年(吳起離魏後第二年),由於魏國干涉趙國內政,兩國關係出現了裂痕。之後,魏、趙爆發戰爭,三晉聯合體遭到徹底破壞。

在三晉戰爭之初,秦國仍然打不贏三晉。

秦獻公想乘三晉戰爭之機混水摸魚,他把目標鎖定在三晉中實力稍弱的韓國。公元前374年,秦國派胡蘇為大將,率大軍進攻韓國。不料秦國竟連韓國也打不過,韓軍在統帥韓襄的指揮下,在酸水與秦軍展開決戰,秦軍大敗。

既然打不贏魏國,打不贏韓國,索性打打趙國。

三年後(公元前371年),秦、趙開戰。你猜結果怎樣,秦軍在高安一戰中,又被趙國打敗了。

當年秦國打不贏晉國,現在晉國一分為三了,三個獨立出來的國家,秦國連一個也打不贏。看來秦國與三晉軍事力量上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所幸的是,三晉都沒有把精力放在對付秦國上,魏、趙為爭奪衛國而大打出手,韓國則乘機吞併鄭國。倘若三晉聯手,縱令秦獻公有三頭六臂,恐怕也阻止不了國破家亡的命運。

4、三晉的衰落

很多年以後,當魏、趙、韓三國一一被秦國吞併時,他們定會痛心疾首:上天給了我們機會消滅秦國,我們卻沒有好好珍惜,倘若時光可以倒轉,過去可以重來,我們一定會把秦國滅掉一萬次。.

只是追悔從來無濟於事。

正當秦獻公在戰場上連連受辱而灰心喪氣之時,機會不期而至了:魏國內戰爆發,繼而演變成三晉大血戰。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武侯沒有立太子,他死後,公子魏罃與公子魏緩兩人為爭奪君位,大打出手,內戰全面爆發。韓、趙兩國為了爭奪三晉老大的地位,捲入戰爭,魏國內戰很快成了一場國際大戰。

這場大戰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魏國內戰之初,魏罃佔據絕對的優勢,屢戰屢勝,眼看毫無懸念之時,韓、趙兩國突然參戰。

韓、趙兩軍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進軍,夾擊魏罃。雙方在濁澤展開大戰,魏軍大敗。魏罃被韓、趙聯軍團團圍困,危在旦夕。他就象案板上的魚肉一樣,只能等待別人的宰割了。

可是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發生了。

韓、趙兩國君主在如何處置魏國的意見上不和,最後竟不歡而散,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莫名其妙地撤軍了。大難不死的魏罃乘機重振旗鼓,一舉消滅公子魏緩,自立為君主,他便是魏惠王。魏惠王很快還以顏色,先是在馬陵擊敗了韓國軍隊,繼而又在平陽之戰中力挫韓、趙聯軍。

三晉戰爭,令參戰三方都元氣大傷,精銳部隊損失殆盡。

在這種背景下,秦國開始出擊了。

公元前366年,秦軍在武都擊敗魏、韓兩國聯軍。公元前364年,秦國兵團在大將章嶠的統領下,殺入魏國。在石門一戰中,秦軍震驚天下。章嶠指揮秦國兵團大敗魏師,取得斬首六萬的空前勝利。這是戰國時代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奠定秦國超級軍事強國的地位。

石門一戰,是秦國軍事力量反超三晉的標誌性一役。說實話,並非秦國比以前強大許多,而是三晉經歷曠日持久的戰爭後,魏、趙、韓的軍事實力都大大下滑了。

從歷史的軌跡可以清晰地看到,晉國不分裂 ,秦國就沒機會;晉國即便分裂了,只要三晉團結,秦國仍然沒有機會。可惜的是,晉國不但分裂了,三晉還纏鬥不休,鶴蚌相爭,最終還是讓秦國得利。


君山話史


晉國分裂還是不分裂並不重要,只要秦國有了商鞅變法,秦國依然可以統一天下!秦國、晉國、楚國、齊國是春秋時代的四個大國,除了晉國一分為三外,秦,齊、楚三國都沒有分裂。那麼是齊國還是楚國阻止了秦國的統一步伐呢?齊楚兩國都沒有能力阻止秦國的統一步伐!反到是三晉之一的魏國在前期遏制住了秦國,中期趙國可以與秦國一較高下。

事實表明三晉之一的魏國在戰國初期可以吊打秦國,也可胖揍楚國,還可以海扁齊國,因此國力的強弱不能以國土面積多少來定論,也不能以人口多少來定論。老晉國其實沒有魏國強,三雖比一大,但是不一定比一強。論國土面積,楚國是最大的;論人口數量,楚國是最多的;論經濟發達,齊國是最強的。但是齊國、楚國也只能跟在魏國屁股後面玩耍,要知道春秋時期楚國戰勝過晉國,齊國也打敗過晉國。

根據史料記載來看,三晉中的魏、趙兩國在鼎盛時期,實力是超過晉國的鼎盛時期的。三晉也聯合過共同對抗秦國,當然結果是失敗而歸;三晉又聯合楚、齊、燕三國組成六國聯軍數次攻伐秦國,也是勝少敗多。六國合力尚不能擊敗秦國,晉文公復生又能如何?因此國家的強盛無二途,內在變法富國,外在強軍擴張,依靠聯合作戰並非強國之道。

秦國能統一天下的關鍵因素是有了商鞅變法,此次變法使得秦國浴火重生:國家雖小,但是生產力高;人數雖少,但是眾志成城。商鞅身死之後,其法不廢,歷代秦王以商君之法治國,恪守法治,重農重軍重人才,所以秦國才能以一國之力平定六國之暴,完成統一天下的歷史使命。晉國是分裂成三晉也好,是統一成晉國也好,跟秦國能否統一天下無必然聯繫。


大秦鐵鷹劍士


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秦,而在晉!其命題的本質、晉不分裂的最大效用,無非是想通過國家實力和地理位置阻擋秦國東出。

而真正的問題是:晉,能否擋的住?

當時的晉國統治階層存在兩種不可調和矛盾:政治矛盾和土地利益。政治利益和主張的根本矛盾,導致各方利益集團不惜刀兵相見。幾經血腥較量之後,晉室公族幾乎被屠殺殆盡,已經找不到可以繼位的血統嫡親,國家權力和資源實際掌握在韓、趙、魏、範、中行、知六家手中。之後這六家之間亦迅即展開相互競爭,實力相對較弱的範、中行兩家最先被滅,剩下的四家中,又以知氏勢力最強。

而知氏宗主知伯,為人狂妄自大且又貪婪無度。在其出任知氏宗主時,在晉國地位如日中天,大有並三卿而獨代晉宗之勢。為了進一步打壓對手鞏固利益,知伯趁機發難,向韓趙魏三家索要土地,由此揭開政治博弈後的土地爭奪,進而引發韓趙魏奮起反擊,以致最終導致三家分晉。

吳起曾言:邦國安危在德不在險,一個失德失義的知伯,一群唯利是圖、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的宗室公親,又怎能讓百姓安居國家富強?這樣一個山川廣袤、身處要地而心力分散的腐化政權,只能是勾起“天下分食而後快”的慾望!而秦自穆公稱霸伊始,“強軍、爭霸”的種子便根植於秦國內心。

三家分晉時正是秦厲共公在位,算到秦孝公時期剛好七代,而從秦孝公的商鞅變法到秦始皇一統天下,亦剛好是七代,這是不是很巧合?冥冥之中難道不是天命大秦?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國連續六位雄主當政,六位秦君個個以富國強兵、東出爭霸為己任,個個攬得當時天下頂尖大才輔政,個個取得在位期間最大戰果,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中都是絕無僅有的!難道不是天縱大秦?

而極具諷刺的是,與秦對應的其他六國,或廟堂昏暗、或權臣當道,或內耗猛烈、或腐朽無能,或戰略短視,或國策失誤,六國的重大錯誤接連不斷,而每一次錯誤,都是對秦的最好獎勵!難道不是天助大秦?

一個目光短淺、私慾膨脹、血腥內耗的晉國,對應一個上下同欲眾志成城、聞戰則喜全民奮爭的秦國,憑什麼阻擋大秦統一的戰車?痴人說夢矣!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大相無形


寫秦國可以統一天下的,估計就是看了點秦國的電視劇,然後知道了秦穆公這個人。春秋有個秦穆公,戰國結局是秦國統一天下。所以沒錯,秦國一定贏。

呵呵😊

秦國直到戰國中期才具備了,爭霸天下,群雄崛起的資格。其標誌性國運特點就是拿下在魏國手中的河西五郡,奪取函谷關。至此秦國進可攻,退可守。每次折兵損將後,退回函谷關,舔舐傷口,下次再來。反觀其他六國,在不斷內耗中,耗盡國本。

回到標題,晉國不分裂。晉國有可能不分裂嗎?首先介紹晉國體制。晉國是以國君為首,士大夫為國本的“議會總統制”。國君只有協調權,而6-8個家族具有決定權。壞處就是家族實力過大,一旦家族開始併吞成3-4個。國家就會開始分裂。根據我讀的春秋歷史,只有1個半時期有可能。1個就是晉文公執政期間,如果他大力發展自己家族勢力,也許可以控制朝堂。但就是在他在位期間,家族勢力做大,各大公卿權勢滔天。也只有重耳一個人壓得住。半個就是晉悼公時期。悼公時期各大公卿異常強大,而悼公卻是孤家寡人。但悼公憑著自己強大的個人魅力硬是壓服了8大家族。10年天下無敵。如果再給十年熬死老一輩的各大族長,加上如日中天的戰績。他也有可能收回權力。

假設悼公成功。那麼天下就沒有別的國傢什麼事了。魏氏滅秦國,趙氏滅中山,代國,韓,智滅齊國後,舉北方之兵,聯合吳國滅楚。天下大定。


鬥天鬥地鬥自己


如果晉國沒有一分為三,而是重新振作,削除卿大夫兵權和統治,秦國很難再統一天下。



大家都知道,戰國初期,三晉之一的魏國率先改革,變法圖強,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而趙國胡服騎射後,有成為戰國後期唯一可以和秦國在軍事上單獨較量的國家,一分為三的三晉先後出現了兩個強國,如果晉國是整體,其力量勢必會更加的強大,統一天下的很可能就是晉國了。



晉國擁有肥沃的耕地,韓地又出產強弓勁弩和鋒利的寶劍,又有山川之險,帶著春秋後期霸主的強勁,披著姬姓榮耀的光環,向西繼續不斷打壓秦國,聯合同為姬姓諸侯國的燕國向東攻滅齊國,中原小國不足為慮,僅剩下南蠻楚國,根本就不是統一了北方的晉國的對手,統一天下的勢必是晉國。


津城沐雨


就算晉國不分裂,秦國還是會一統天下的 只不過時間問題。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可真正成功的只有秦國,六國的變法轟轟烈烈卻沒有在根本上撼動貴族宗室的根基,常常一代雄主明君去世,變法者就會被誅殺,貴族勢力重新復辟舊封建制度,這就是人治的劣根性。可秦國不一樣,商鞅變法推崇霸道法治而並非王道人治,觀其行則不觀其心,其最大的優勢是即是後代出現昏庸的君主,只要商君的戰時秦律在,秦國這輛大馬車就不會側翻。這就是秦國和六國本質上的不同。多說一句,商君書固然是堅不可摧,但也有其巨大的缺點,彈性不足只是一味的嚴法酷律,所以秦朝才會如此短命。

其實六國中最有可能翻盤打敗秦國 一統天下的是楚國。楚懷王時期,任用屈原進行變法,屈原真乃千古大才,他的楚律甚至比商鞅的秦律還要高明,屈原不是一味的用重典,而且還加入楚國獨有的人道精神,包容性,創造性和水善萬物,休養生息的退讓性。如果說秦國變法是拿著血淋淋的斧頭逼著秦國人民成為戰爭機器,則楚國的屈原變法是讓人民心甘情願去保護這個八百年的水之國。可惜啊可惜,屈原沒有碰到楚莊王、楚悼王而是天真的楚懷王。屈原被流放的那一刻起,秦國就已經一統天下了


順遂喜樂


這個問題的確值得討論,幾乎所有歷史學者研究秦國為何能夠統一這個問題時,都會把晉國分裂作為必要前提。

晉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原最大,最強的國家。而且它剛好處在秦國東進的必經之路,如果晉國不被消滅掉,那麼秦國就永遠都沒有出關的可能。

在沒有分裂之前,只有齊國和楚國能夠與晉國扳手腕,但即便是這兩個國家也只能在鼎盛時期才能與晉國作戰,大部分情況下齊楚兩國都不是晉國的對手。晉國擁有當時人口最密集的地區,處於四戰之地,因此整體軍事實力非常強大,秦國在同晉國的戰爭中只撈到了一次好處。


三家分晉之後,魏國能夠憑藉一己之力迎戰四個方向的進攻,一個魏國尚且如此,那麼一個統一的晉國是秦國絕對無法戰勝的國家。


看球人


肯定能統一,或許會更快,晉國國內有多個家族控制,韓趙魏擁有的土地也都有限,智氏家族雖然力量最大,統治晉國,但是國家整體力量分散,而韓趙魏三家分晉後,基本上都有了一定力量,而在魏文侯圖強變革第一個富強起來,成為戰國七雄的翹楚,如果不分晉國,那麼肯定力量分散沒有凝聚力.


秦人談歷史


國家沒有一個法度去運行,只能是遇明君賢臣則強,反之則衰,觀春秋戰國,那一國都冒過尖,但都是一代君臣,秦能統一天下,是因為有一套完整的法制,當初諸子百家,事實證明人類最適合的是法制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