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方方日記》沒有在國外出版,還會有人指責她嗎?

最近,知名作家方方在網絡上引發了很多的爭論。至於為什麼會引發這些爭論,這裡就用不著多說了。因為有關方方的事情,現在已是全網皆知。

如果《方方日記》沒有在國外出版,還會有人指責她嗎?

圍繞在作家方方身上的爭論有很多,不過卻從這些爭論中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方方日記》沒有在國外出版,還會有人指責她嗎?

其實在《方方日記》之前,作家方方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不管是她早年間的《大篷車上》《風景》,還是後來的一些作品,比如《武昌城》等,都深受一批讀者的喜愛。方方也憑藉著這些優秀作品拿到了魯迅文學獎,她的長篇小說《萬劍穿心》還被改為了同名電影在院線上映。

拿過魯迅文學獎,又曾是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方方在文壇不僅有著很高的地位,而且也深受讀者喜愛。可就是這樣一位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家,卻因一本日記成了“過街老鼠”。

如果《方方日記》沒有在國外出版,還會有人指責她嗎?

方方在剛開始寫日記的時候,其實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鳴。雖然這些共鳴在現在看來,都是方方的朋友說,方方的醫生朋友說等等。但是瞭解方方的讀者,都是相信方方的。為什麼會相信方方?因為她敢言、敢說真話。這些敢言和敢說真話不僅體現在她的作品裡,而且也體現在很多事情上。比如2015年的時候,當時身為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的她,就曾實名質疑過某職能部門。

方方的敢言,讓一些讀者對她的日記選擇了相信。然而隨著日記的增多,很多讀者也從相信變為了質疑。在3月的時候,方方曾這樣說過:不知道這本書是誰編的,也不知道是否以此盈利。如有對外銷售,實乃違法。請知情者向相關部門舉報。我自己目前是沒有出版任何一本與疫情相關的書。也未出版日記。特此說明。方方的說明很是逼人,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半個月,她的日記就在國外出版了,從而引來了更大的爭議。

如果《方方日記》沒有在國外出版,還會有人指責她嗎?

網絡上現在指責方方的有很多,甚至不乏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士。面對這些指責,方方並沒有沉默,而是選擇了回擊。方方的回擊很有意思,只要有指責她的聲音,她就會給別人扣上極左的帽子,同時也會拉出一些支持她的人去證明是大家容不下她的聲音。然而真的是容不下她不同的聲音嗎?

客觀一點,指著她的人中有不少沒有看過她的日記。但只要看過她日記的人,都知道現在對她的指責並不是容不下她,而是她將其作品在海外出版了。在海外出版,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這裡真心不知道那些支持她的人是怎樣想的,如果容不下一個方方,還會有人知道她的日記嗎?她在社交媒體上還能發聲嗎?容不下的不是她的作品,而是她的行為。

如果《方方日記》沒有在國外出版,還會有人指責她嗎?

在方方被指責後,曾有一些喜歡她的讀者希望她能撤回版權。然而方方並沒有這樣做,從而又引發了很多人對她的懷疑。網絡暴力並不可取,但是方方也應該去思考為什麼會有這些懷疑。不管你寫的什麼,或者像一些網友說的那樣是在“傳播負能量”,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你會接受約稿,並在海外發行。筆上說經歷了怎樣的災難,背地裡卻用別人的災難換得自己的利益,這難道不是在吃“人血饅頭”嗎?

如果《方方日記》沒有在國外出版,還會有人指責她嗎?

如果《方方日記》沒有在國外出版,還會有人指責方方嗎?如果沒有在國外出版,還是會有人指責方方,但是不會像現在一樣成為“過街老鼠”。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允許作家說話,書寫痛苦,書寫苦難。但卻不能將這些痛苦,這些苦難去轉換成個人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