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溫柔的力量

整部影片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搖滾圈的某些歌——故作姿態去嘶吼憤怒,又好像一部不成熟的、故意為了表現青春殘酷的青春電影。

《大象席地而坐》:溫柔的力量

當然,這部電影的立意還是要比某些青春殘酷電影要高一些的。但我始終覺得,好的文藝作品,是應當給人以力量的,比如餘華《活著》、《許三觀賣血記》、莫言《豐乳肥臀》等等,這些文學作品無一例外帶我們抵達人性醜惡和世界腐朽的最深處,然後又讓我們看到強勁粗野的生命力。《詩經》中講“哀而不傷”,如果過於沉醉痛苦悲傷,就會讓人覺得軟弱而婆媽。

我知道人生很苦、很難,我知道對這個世界,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我們需要保持憤怒,可是如果只專注於人生的暗沉時刻,人為地把所有的痛苦、悲傷、心碎、苟且、齷齪、疾病、衰老、暴力……全部集合在一起,故意演給觀眾看,有意地對觀眾進行說教“看,人生就是一個荒原”,這就沒意思了,而且還會讓人產生反感。

《大象席地而坐》:溫柔的力量

影片中沒有晴天,天總是陰沉沉的,那種氣氛讓人想起堆在牆角、已經滿了的髒衣簍,不乾淨不清晰而又髒膩膩的。主角們也從來沒有笑過,幾個主角甚至就只是一副厭世的表情走完了全場。影片中有很多社會熱點,比如校園暴力、學區房、師生戀、原生家庭、養老問題……也正是因為主角們各自碰上了這些問題中的其中一些,他們才開始出走,想要去滿洲里看大象。最後車停在了黑夜中的雪地裡,幾個主角踢起了毽子,遠處傳來了大象的叫聲,影片完,這真的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

影片中展現的那些生活場景很真實,但又讓人覺得哪裡不對。比如韋布,他的一天是在爸爸的嘶吼中開始的,爸爸性情暴戾,不斷對他進行辱罵,韋布跟同學一起去學校又碰上了校園暴力;找教導主任看到教導主任把香蕉皮放地上捉弄同學;回教室後被同學捉弄;課間操不小心把于帥推下樓梯致其受傷;回家路上碰到找狗的主人,因心情不好沒有回應主人的詢問,被罵“早晚在街上被打死”;回家後發現自己的壓歲錢被爸爸偷走;去找奶奶發現奶奶在床上去世……電影中韋布帶著一副已經麻木的厭世臉經歷完了這些。這部影片好像故意把生活中遇到的倒黴、不幸的事情糅合在了一起,從而讓整部影片的格調掉進了牛角尖、死衚衕,讓人覺得生活是一張逃無可逃的、佈滿陷阱和不幸的大網。

《大象席地而坐》:溫柔的力量

青春,甚至整個人生,的確是一條很難泅渡的湍急河流,每個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當你翻過一座坡,可能會發現接下來也不容易,山後面還是山,一條路接著一條路,一個選擇連著一個選擇……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可是這是人生的常態,無數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對,這個世界的確是糟透了,現實也的確讓人沉悶壓抑,但難道每個人都要對這世界去嘶吼、去憤怒嗎?那嘶吼之後呢?憤怒之後呢?世界會因此好一點嗎?那些堅信世界已經糟透了的人,他們如此暴戾而易怒,會懷著美好的信仰去重建整個世界的秩序嗎?

我更相信,世界掌握在那些溫柔而堅定的人手中,他們會溫柔而不動聲色地推翻醜惡。只有先相信美好,才能推破重建。如果從心底就相信這個世界不會好了,那根本就不屑於重建。他們的心黑暗極了,因為一些困難挫折就會走進死衚衕,鑽進牛角尖,沉淪於虛無和固執中,無限放大自己的主觀情緒,無力自救,更別提拯救這個糟透了的世界。

《大象席地而坐》:溫柔的力量

長大後,我們經歷了很多心碎和悲傷、痛苦和無助,有的人選擇去死,不再經歷這些壞的事情,可是這樣一來,那些好的也沒有了。殊不知,生命中那些值得的、美好的事物,它們會延伸到宇宙,變成新星,變成初雪,落在我們的生命中,變成心中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