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業績增速腰斬 多項財報數據被質疑

8月下旬,洋河股份2019年半年報公佈,不僅營收、歸母淨利潤增速大幅放緩,經營現金流量淨額也出現了較大下滑,變動明顯的經營數據及背後的原因在白酒行業內引發關注。洋河股份半年報部分數據的異常,更是被質疑營收有虛增之嫌。

業績增速近腰斬 現金流量淨額為負

據洋河股份半年報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59.99億元,與去年同期145.43億元相比增加了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55.82億元,相較於2018年上半年的50.05億元,增加了11.52%。雖然經營業績表現仍然處於上升狀態,但2018年同期兩項數據分別為26.12%與28.06%,相比看來,今年比上年同期增速放緩有一半之多。 半年報還顯示,洋河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5.1億元,同比下滑了130.75%。

洋河股份業績增速腰斬 多項財報數據被質疑

對於部分數據增速的明顯放緩,洋河股份在半年報中解釋,主要原因繫上期末預收經銷商貨款和備貨保證金增加幅度較大,本期經營活動流入現金減少,上年末提高員工工資,本期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增加,以及本期支付的各項稅費增加,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相應增加,致使本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下降。

在洋河股份在上半年預收款項、經營現金流量淨額都大幅下滑的情況,依然被媒體提出質疑:洋河股份真實的營收增速是否還遠低於財報數據?

營收、採購等多項數據異常 引發媒體質疑

在洋河股份半年報公佈後,9月7日紅刊財經刊發了題為《洋河股份業績增速掉隊上半年營業收入涉嫌虛增》的文章,就對報告中的營收、採購以及存貨方面的多項數據異常表達了不解,紅刊財經記者核算了洋河股份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數據,發現從財務勾稽角度分析,是有較大金額異常的,營收存在虛增之嫌。

據紅刊財經表示,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洋河股份分別有1.62億元和24.2億元的營收沒有相應財務數據支撐。雖然洋河股份披露了同期應收票據背書金額,2018年為1.11億元,2019年上半年為2983萬元,可即便考慮到這一因素影響,2018年的數據差異大概在5000萬元左右,而2019年上半年仍有約24億元的營收金額無法解釋。

在採購方面,報道指出洋河股份2017年和2018年的應付款項分別為11.2億元和12.61億元,相比上一年,2017年減少了6.25億元,2018年未減反增1.42億元,這一結果與理論金額並不相符,其中,2017年應付款項比理論金額多減少了1.27億元,2018年應付款項則比理論金額多出了23.36億元。

存貨數據方面該報道也指出,2017年存貨中應新增12.76億元原材料,但實際上僅增加了約4.38億元,而2018年理論上存貨中應減少1.96億元的原材料,可實際當期原材料未減反增了7.18億元。存貨中原材料的增減不斷,希望公司能做詳細解釋。

雖然洋河股份營收虛增等質疑還有待進一步驗證,但業績增速掉隊卻是不爭的事實。

長期以來,洋河股份的主要經營戰場在江蘇省內,其省內貢獻營收佔據半壁江山。然而到2019年中期,江蘇省內的營收貢獻增速降至2.69%,相比2017年、2018年的11%和13.5%,下滑了10個百分點左右。江蘇省外營收增速也從2015年以來保持的21%以上下滑到了18.99%。可見,洋河股份經營戰場並未有所改變,省內省外營收貢獻皆成下滑趨勢,省內市場尤為嚴重。

作為濃香型白酒,洋河股份的不可替代性並不明顯,今世緣、青花汾酒、劍南春等省內、省外競爭對手的發展態勢都會對洋河在國內白酒市場地位產生挑戰。洋河股份在2019年推出了高端新品雙溝蘇酒頭排酒,售價過千元,嘗試向高端市場發力。但目前高端白酒主要以茅臺、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為代表的白酒高端市場競爭格局較穩固,想要打破這一格局,在高端白酒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對洋河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未來,洋河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國內白酒市場穩步前行,再次交出漂亮的數據,不斷增強品牌核心競爭力才是王道。(本網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