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刘备,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

公元221年7月,称帝仅仅3个月的刘备大举伐吴(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经过进攻、相持之后,历经15个月,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仅以身免,逃回永安(白帝城),223年刘备病逝。

如果你是刘备,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

后世论者,大多批评刘备以怒兴师,不顾群臣反对,发动夷陵之战导致军败国危,蜀国从此只能偏安一隅。读历史有时候不能人云亦云,应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现在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刘备,在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要做出选择,我们要有代入感,清楚刘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是刘备,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

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刘备是一个讲究“信义”的人,“信义”是刘备在乱世当中立足的最大凭仗。

先不说刘备和关羽、张飞的感情,先说说其他人:荆州十万百姓。刘琮瞒着刘备投降后,刘备只好南下江陵,很多荆州士人百姓不愿投降的,都跟随刘备。曹操骑兵全速追击,当时大家都劝说刘备率军逃走,刘备不忍弃之,所以被曹操追上,遭遇当阳大败。

徐庶。当年徐庶跟随刘备比诸葛亮更早,曹操南下抓了徐庶的母亲,刘备选择放徐庶到曹操阵营,刘备明知道徐庶是去自己敌对的阵营,但是他没有选择杀了徐庶,而是放他离开。

如果你是刘备,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

糜竺。关羽失荆州,被擒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糜竺的弟弟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糜竺为此把自己绑起来向刘备请罪,刘备说:弟弟的罪与你这个兄长有什么关系呢,但一年后糜竺还是愧恨而死。

黄权。夷陵战败后,驻扎江北的黄权不得以投降曹魏,有人建议刘备把黄权的家人抓起来。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不是黄权对不起我,继续善待黄权的家人,蜀汉亡国之后,黄权之子殉国而死。

如果你是刘备,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

对待普通百姓,其他人刘备都是以诚待之,何况于关羽、张飞这两个生死兄弟。知乎上有个网友的评论非常感人:从我一无所有的时候就不离不弃,面对高官厚禄和美女不为所动,让人打的狗一样到处乱窜还坚信我能兴复汉室,从二十多岁的愤青和我一起打到五六十胡子都白了的兄弟被杀了你让我不报仇

如果你是刘备,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

二、刘备是一个燕赵男儿,有英雄之气

《三国演义》里刘备成了一个哭哭啼啼的人,这是为了塑造刘备仁义的形象进行的渲染。其实刘备是一个脾气有些“暴躁”的燕赵男儿,演义里有一个桥段是张翼德怒鞭督邮,历史上怒鞭督邮的是刘备,根本不是张飞

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刘备又生长在边境之地,性格中自然有嫉恶如仇,恩怨分明的成分。面对孙权背盟,袭取荆州,杀害关羽的行径,刘备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东吴袭取荆州是在公元219年,之后孙权并没有收敛,后来孙权拜周泰为汉中太守。这表明孙权虽然得了荆州,但是还在惦记益州、汉中,所以难道要让刘备去向孙权谈判、求和?

如果你是刘备,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

三、夷陵之战刘备已是英雄迟暮

刘备生于161年,到221年,刘备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早年一起战斗的兄弟、敌人都已作古,关羽、张飞、曹操……苦苦奋斗几十年,曹丕篡汉称帝,自己也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为了毕生的理想,总需要做些什么,伐魏不是师出无名,但是成功的可能性太低,所以伐吴成了刘备唯一的选择。

如果你是刘备,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

伐魏并不现实

刘备决定伐吴的时候,赵云态度坚决的反对: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应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赵云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当年刘邦也是从汉中突袭三秦,然后和项羽长时间争斗,最终夺取天下。但其实伐魏并不现实。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来看看当时魏国重要谋士刘晔是如何分析的。刘备称帝后,魏文帝曹丕召集群臣讨论当前形势,分析刘备会不会东征伐吴。大家都说:“蜀汉国小力弱,名将只有关羽,关羽败亡,全国振恐,没有力量再战。”

如果你是刘备,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

刘晔提出不同意见,他说:“蜀国虽然弱小,但是刘备是在关羽死后称帝,他要显示武力,表示还有力量,一定会东伐。再说刘备与关羽,名义上为君臣,而恩情比父子还亲,肯定会兴兵为关羽报仇。”其实,刘晔没好意思明说,刘备一直宣称自己是汉室正统,称帝后必然讨伐叛逆,以表示有统一天下的力量。但是伐魏,实力不足,伐吴顺理成章,而且刘备认为能成功。

如果你是刘备,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

首先,魏强吴弱,益州、汉中之地是易守难攻的,后来诸葛亮的北伐已经证明伐魏想成功太难了。其次,当时吴蜀联盟已经破裂,如果刘备伐魏,孙权肯定会趁机进攻益州,关羽失荆州是殷鉴不远的例子。所以,伐魏看上去是正确的选择,但并不现实。

如果你是刘备,称帝后你会选择伐吴,还是伐魏?

从夷陵之战发展过程来看,伐吴战略上没有问题,失败是由于战术上出了问题

。刘备伐吴,曹丕并没有出兵,而是在观望;夷陵之战前期,刘备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只是后来被陆逊找准了机会,发现了刘备的弱点,才最终导致失败。

因此,如果我是刘备,我也会选择伐吴,而且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仅仅因为关羽之死,荆州之失,我就有一万个理由踏平东吴,夺回荆州!你呢,如果你是刘备你会怎么选择?

参考:《三国志》、吕思勉《三国史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