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白帝城》的藝術風格是輕快,可見李白造詞造句的精準與妥帖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題解]據郭沫若、朱東潤等學者的看法,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李白被朝廷流放至夜郎,中途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舟東返。這首詩當是在東返的舟行途中所作。

《早發白帝城》的藝術風格是輕快,可見李白造詞造句的精準與妥帖

[欣賞]晚年的李白,因受水王李琦謀道案的牽連,被朝廷治罪,流放夜郎。按照一般的說法,李白謫遷途中至白帝城一帶,遇朝廷大教天下,於是流放罪得免。可以想見,李白是懷著無比輕快的心情,自白帝城登船,東返江陵的。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才有了膾炙人口的《早發白帝城》。心情的輕快,化為作品的輕快,作品的輕快,又極其準確地吻合了船行三峽的實情實景。而這個實情實景,也不僅僅是表面的寫實,更在於作品寫準寫活了船行三峽的內在神韻。以下逐句分析之。

《早發白帝城》的藝術風格是輕快,可見李白造詞造句的精準與妥帖

朝辭白帝彩雲間

首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寫早晨出發,辭別高高居於山上的如在彩雲間的白帝城,這既是對白帝城地理位置的如實描寫,也是對本詩情境的一個關鍵奠基。試想,寫白帝城的高,不正好表現了江水上下游落差的大嗎?而唯有落差的大,才可以順理成章地描寫江流潛急,船行如飛。另外,“彩雲滿天”的華美意象,也襯托出詩人的興高采烈。

《早發白帝城》的藝術風格是輕快,可見李白造詞造句的精準與妥帖

千里江陵一日還

次句“千里江陵一日還”,正是接上句而來的“快”,是對船行三峽的總體描述。千里是空間,一日是時間,空間的廣大與所用時間的短暫,正襯托出非同尋常的快。同時,這句話的最後一個字“還”也特別重要,“還”是回家,千里之遠,一日可回,可以想象詩人心情的暢快了,特別是,如果我們設定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作者遇赦而還,那就更可以體會作者心情的暢快了。

《早發白帝城》的藝術風格是輕快,可見李白造詞造句的精準與妥帖

第三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表現了古代三峽的生態景觀,但我們設想一下,“啼不住”是啼鳴不已的意思,古代三峽生態狀況再好,也不至於處處猿啼,不間斷地猿啼,那為什麼作者可以說“啼不住”呢?這又體現了一個“快”字,正因為船快,哪怕相距較遠的猿啼也連成了一片。

《早發白帝城》的藝術風格是輕快,可見李白造詞造句的精準與妥帖

輕舟已過萬重山

第四句“輕舟已過萬重山”,舟“輕”,則把江水的浩大比較出來了,同時因為“輕”,舟行才可以更快。“已過萬重山”的“已”字,則給人帶來一種驚訝,不敢相信,不可思議等等感覺,船行如此之快,還家如此迅速,簡直令人不敢相信,這就從人的主觀感覺上進一步渲染了船行三峽的輕快。總之,《早發白帝城》最顯著的藝術風格是“輕快”,而達成此種效果離不開作者造詞造句的精準與妥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