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基金之殤


明星基金之殤


關於公募基金業績排名,先問大家幾個問題:

1,還記得2018年或者之前哪一年的冠軍基金是哪隻嗎,這些當年的收益冠軍後一年的表現如何?

2.2019年的收益冠軍在前一年的表現怎麼樣?

3.你知道過去三年的收益冠軍是誰嗎,過去五年的呢?


上面幾個問題我敢說大部分人回答不上來,但是對於2019年當年收益冠軍,估計大家都是如數家珍,比如廣發劉格崧三隻基金位列前三甲,華安媒體互聯網百億規模收益翻倍等等。在投資領域,大家的記憶往往是短暫的。


基金公司利用大家短期的記憶進行大勢營銷,2019年12月20日,劉格崧發行了廣發科技創新,募集10億,結果1天內認購金額就超了三百億。廣發基金被大家的熱情所感動,在2020年1月17日再募集一隻廣發科技先鋒,限額80億,結果認購金額會超800億。

明星基金之殤


熟悉的味道有沒有?

基金的一年期排名有很多隨機性因素,但是大家卻樂此不疲的追逐這些短線明星,歸根結底還是我國資本市場成立時間較短,投資者的短線思維依舊根深蒂固的原因。

然而一年的冠軍經常會陷入「冠軍魔咒」,即第二年收益大概率無法持續。究其原因,一是市場風格輪動,二是是明星基金規模變大,詳細來說主要有以下三點:

1.一年期收益冠軍的基金一定會是行業個股都非常集中,且剛好趕上了當年的風口,但很少有行業能夠一直在風口上,風停了以後,摔的也會比較慘。


2.基金規模變大,而且這個規模變大不是一次性的,明星基金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吸引了非常多的短線客,頻繁的申購贖回,這給基金經理的操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想象一下基金有幾個億的資金在做T的情景。下圖給出了去年的冠軍基金廣發雙擎升級的規模變動情況:

明星基金之殤

基金份額由半年報的3500萬份到三季報的5億份再到年底的31.5億份,顯然這個趨勢還在繼續。


此外,劉格菘還管理著廣發行業領先、廣發小盤成長、廣發創新升級等基金,再加上新發的兩隻基金,其總共在管規模已經接近300億。。華安媒體互聯網的胡宜斌總共在管規模也接近200億。這樣的規模繼續創造超額收益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這可能是明星基金的宿命吧。


縱觀股票市場出現的妖股,如特力A、東方通信、漫步者、星期六等,最終都是以天價的成交額結束了行情,沒想到在基金領域也是殊途同歸。


3.最後來談談基金經理心理層面,這沒有前兩點那麼直觀,但是影響可能更大。基金管理行業並不需要經常暴露在聚光燈下,基金經理的超額收益來自踏實的研究,長期的跟蹤,不斷自我完善的框架,這些需要一個相對平靜的環境和平和的心態,

成為收益冠軍後,客觀上被媒體採訪,各種調研,新產品的推介等事情佔用了太多時間,主觀上心態很容易發生變化,自我膨脹、過度自信、追求短期收益、甚至偶像包袱等人性的弱點被放大,這些和價值投資初心已經背道而馳。

本文名曰明星基金之殤,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絕不只是基金經理本身,包括投資者、基金公司、基金評價機構、銷售渠道的整個資產管理行業業態共同造成了這一現象。

我相信行業一定會走上回歸理性之路。作為投資者,我們也應該把眼光放遠一些,注重長遠而非短期。

最後來回答文章開頭的幾個問題供大家參考。


1.2015的收益冠軍是易方達新興成長,該基金在2016年的同類收益排名為716/719;2016年的收益冠軍是圓信永豐優加生活,該基金2017年同類收益排名為68/202; 2017年收益冠軍是景順長城新興成長,其在2018年的收益排名是73/576; 2018年收益冠軍是博時新瑞A,其在2019年的同類收益排名為609/1807。


可以看出,頭一年的冠軍在第二年很少有排同類前20%的,而且前一年收益越高,第二年的排名越靠後。廣發雙擎升級和華安媒體互聯網在2020年以來的收益都排在同類10%以後了,這可能只是一個開端。

2. 2019年的冠軍基金經理劉格菘管了全年的基金廣發創新升級在2018年同類排名是1466/1542,幾乎墊底。

3.只統計中間沒換過基金經理的基金,過去三年的業績冠軍是黃峰管理的海富通內需熱點,過去五年的業績冠軍是王崇管理的交銀新成長。投資界有個說法:「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難」,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這些長跑冠軍。

歡迎點擊下方鏈接關注我構建的基金組合,長期精選最有潛力的基金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