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固执的要求“重来”,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另有他因

朋友向我抱怨道:3岁的女儿真真最近很反常,总是和我“作对”,可能就是被我惯坏了,简直太无理取闹了。

晚上睡前关灯,如果我关了,那还得重新打开,让真真亲自关灯才算结束。如果没让她按电梯,她就要哭闹着重按。

有时候我等着着急,就抱着她上楼梯了,结果非得下来再重新走一遍。有人敲门的时候,她总是抢着去开,如果谁在她之前开了门,她就直接躺地上闹,最后只有关上门让她开一遍……

孩子固执的要求“重来”,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另有他因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经历,不少父母会认为这是孩子在跟自己“作对”,误以为孩子“无理取闹”。于是,对孩子的行为不予理睬,甚至批评孩子,对孩子吼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01孩子固执的要求“重来”,不是无理取闹,而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指通过时空形式所表现出的事物或要素间和谐统一的运动状态,具体表现形态有均衡、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

不久前,朋友带着孩子到我家做客。吃过午饭,孩子一直哼哼唧唧,朋友告诉我,她家孩子要睡觉了。于是我带她们到卧室,没想到,孩子怎么也睡不着,竟然哭闹起来了。

当“场所”发生改变的时候,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就会表现出内心的不安,就像朋友的孩子一样,尽管朋友使出浑身解数各种安抚,但是孩子仍然无所适从。

孩子固执的要求“重来”,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另有他因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孩子0~4岁这一时期是对秩序最敏感的时期,因为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

通常,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出现在2~4岁,而且呈螺旋式上升,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孩子会因为秩序受到破坏而哭闹,但一旦秩序恢复就能平静下来;二是当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后,秩序感又体现为孩子为维护秩序而进行反抗;三是孩子会为了维护秩序而固执的要求再来一次。

因此,当孩子固执的要求重来的时候,不是“作”,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孩子为了维持固有的秩序,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孩子固执的要求“重来”,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另有他因

02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呢?

特点之一:凡事讲顺序

孩子已经习惯了某一特定顺序,如果突然有所改变,就会变得焦虑不安。比如有的孩子睡前一定要先脱袜子,再脱裤子,最后脱衣服。一旦顺序颠倒就不肯睡觉,而且还会重新穿好衣服,再脱一遍。

特点之二: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在孩子看来,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秩序”,这个可以具体到物品的使用上,比如孩子看到爸爸穿的妈妈的拖鞋,他会要求爸爸把拖鞋还给妈妈。因为对孩子而言,家庭成员一旦使用了别人的东西,他就会觉得“秩序”乱了,从而就会加以纠正。

特点之三:对环境布局的要求

一旦环境发生改变,孩子就会无所适从。比如朋友的孩子在我家卧室无法入睡。另外,如果某件物品没有放在常放的位置,孩子可能会亲自把它放回原来的位置,比如遥控器必须放在电视柜上,玩具车必须放在收纳桶里等等。

总而言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天生就有一种秩序感。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孩子对秩序是极其敏感的,秩序是孩子对生命的一种要求。”那么,当父母意识到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固执的要求“重来”,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另有他因

03父母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呢?这几个要领很关键

当孩子因为“秩序”被打乱而哭闹时,相信不少父母会生气,甚至斥责打骂孩子。事实上,有良好秩序的孩子,他们会把自己的物品收拾整齐;他们能够轻而易举找到自己想要找的东西。因此,这种秩序感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没有秩序感,就像大海里的航船没有方向。如果孩子从小在没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他的情绪、人格发展,甚至是专注力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面对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呢?

孩子固执的要求“重来”,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另有他因

首先,父母需要正确认识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接受孩子的固执

面对因秩序调整而哭闹的孩子,很多父母会生气,会责骂孩子。那是因为父母对秩序敏感期的不了解,所以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从内心接受孩子固执的行为。

每个孩子在出生时内在就有一种基本的需求,因而通过这个需求去认识自我以及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所谓的秩序感。在这段敏感期,孩子对事物的顺序、物品摆放的位置、人物的呈现,都会非常执著。

父母只有正确的认识秩序敏感期,才能更好地接受孩子的固执。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父母应该尽量去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那就得想办法转移注意力或者讲道理(前提是孩子可以听懂)。

孩子固执的要求“重来”,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另有他因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安排规律的生活

比如孩子的生活用品和玩具都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同时,在固定的时间吃饭、洗澡、讲故事、睡觉,从而让生活变得规律化。这样既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也有利于让他们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比如进门换鞋、饭前洗手等等。

最后,倾听孩子的需求并与之共情

孩子一旦习惯的程序被破坏,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等情绪。这个时候家长不宜动怒,需要倾听孩子的需求,并理解孩子的需求,随后耐心的处理问题。对于孩子“重来一次”的要求,家长可以辅助孩子重新进行一遍。如果因某些原因不能重来,那就需要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并尽力安抚孩子的哭闹情绪。

总之,面对孩子秩序敏感期的种种反应,作为家长,我们不但不能打骂孩子,反而要学会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固执行为,学会配合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