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寶’的錢究竟哪裡去了?

中國銀行於2018年1月開辦‘原油寶’產品,號稱‘紙原油(紙黃金翻版)’無槓桿,本金虧到80%止損,掛鉤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一手合約1000桶,中行切割成一手買賣,它是一個與芝加哥5月合約的虛擬盤,底層是原油期貨。眾所周知4月21日中行與芝加哥交易所確認結算價為負37美元,市場一片譁然。坊間傳言投資原油寶客戶虧完本金之後,還要扣除在本銀行其他的資金外加影響徵信問題(今日消息有變),我們前一次做節目時候講到原油不可能為負數,如有必為‘烏龍事件’,‘陰謀論’。隨著各方面情況的報道可以看到此次既是‘烏龍事件’又是一場‘陰謀論’還是一場對全球投資者(包括中國銀行)的獵殺。各種財經記者及所謂專家都沒有把問題講到點子上,不具要領,且聽我們期貨人來抽絲剝繭。

普及期貨知識:

期貨裡面分為建倉,平倉,移倉,倉單(註冊倉單,註銷倉單)請記住合約永遠是一多一空,一一對應,有買賣才能成為合約。

話分兩頭說:

先來談談芝商所情況,芝商所在4月上旬已經發現情況不對,空單都註冊成倉單,使得原油期貨的多頭少了對手盤,最終結算人為紐約票據交易所,之後就與芝商所合謀。芝商所同時也在想如何能擴大自己的‘盈利’,按照現有的交易規則只能夠跌到0.01美元,最後結果可以查到剩餘79000手,每手1000桶,按照當時的交易價格跌至負37美元(理論是可以跌到一萬,但是芝商所並未如此做),芝商所可以說是披著正當的外衣盈利為美金30多億。

4月3日,芝商所通知,修訂了IT系統的代碼,允許‘負油價’申報和成交,從4月5日開始生效。

4月8日,芝加哥商品交易(英文簡稱:CME)表示,正在對軟件重新編程,以便處理能源相關金融工具的負價格。

4月15日,芝加哥商品交易發佈測試公告稱,如果出現零或者負價格,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統將繼續正常運行。

強盜搶錢也是要披著合法外衣,所謂邏輯就是飛機停飛,油庫已滿,芝商所所改的規則是違反公理的,不能修改正在交易品種合約的規則,所改規則也與總規則自相矛盾。總規則上清清楚楚寫著是連續交易,當規則上出現‘0’是不能跳過的。此次出現‘0’是腦洞大開的結果,不是市場博弈的結果,可以定義為‘烏龍事件’。也是披著正當的外衣實施搶劫,現在芝商所正是利用此規則做著強盜的行為,可以看出芝商所在此交易中充當著裁判法官的角色,可以判定此作為是‘合理有效’的,名正言順通知中行負37是有效的(芝商所為何沒有通知一萬是有效的,可以看出芝商所還是比較仁慈的)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小學的思考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聊聊‘0’這個數字,‘0’即代表商品沒有價值何來負數交易,或者另一種方式來理解就是原油加工煉製運輸等倉儲費用高於原油本身的價值,導致現貨無法詮釋只能在期貨交易盤面出現負值。我們都知道分母是不能為零的,作為零的分母在數學來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當期價為‘0’的時候,計算漲跌百分比必然是除以‘0’,應該是一個無限接近0的正數!目前國內的證券、期貨、基金、期權都沒有聽說過“報價低於0”的情況。看起來像個邏輯“錯誤”,價格從1元漲到2元,漲幅是100%,如果價格從0元跌到2元,或漲到2元,漲跌幅是多少?0不能做除數!這是個數學問題,也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不會到0,理論上只會無窮盡地接近0。

因為什麼呢?

即使到0的東西就算是商品,其中也是包含了許多隱藏的費用,如果說一個商品上市價格即為‘0’那麼也是沒有必要上市交易,上市之後也是沒有意義存在的,這必然是違背了市場交易規律,那麼前期調查所耗費的大量人力財力為了這個商品的上市即打水漂了,是不划算的。


眾所周知中行在國內眾多投資者買入原油寶的情況下,必然會在芝商所買入多單作為對沖,究竟單子是有多少是未可知的,中行究竟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在芝商所開的戶是未可知的?中行作為法人戶出現是可以將所買的多單註冊成倉單賣給兩桶油的,這時間還是比較充裕的,而作為個人戶(國際上以個人身份投資甚多)是可以宣佈破產的。(中國在國外的國債也不全是以人民銀行的身份購買的)面對這種情況,中行或是中行代理人是否可以到美國法院起訴芝商所呢?當然可以起訴!但是,就好比和主人說你狗咬了我,主人能判狗咬的不對?反過來罰你咬狗一口嗎?世界匪夷所思的事情多了去了。

另一邊就說中行:

坊間傳言原油寶事件導致虧損資金達到了300億人民幣,有人認為是中國銀行原油寶設計規則存在重大缺陷,導致了這次的鉅額虧損。中行是可以允許投資者做多做空的,此次必然是多頭大於空頭,中行必然會在芝商所進行對沖原油,但是頭寸遠遠是低於原油寶客戶的,這79000手倉單由紐約票交易所所接盤,但是這其中有中行的多少不得而知?是否可以說芝商所原油價格跌的越多,中行賺的就越多呢?中行依舊是按-37美元與投資者進行結算,畢竟這市場只有一口鍋,在這種情況下,最明顯的一塊肥肉是屬於中行的。

瞭解到主張維權的投資者指出中行有幾點錯誤:

錯誤一,中國銀行原油寶協議為跌至20%保證金時強平,但在跌至20%時,中國銀行沒有起到應有的風險控制作用。中行第二點錯誤則是,中行原油寶的交易時間與國際市場不匹配——超過22:00,國際市場仍在交易,這一交易時間差使得投資者無法及時做出操作指令,而在之後所發生的原油跌至負價理應是有中行承擔責任。錯誤三 在售賣品種時有沒有告知客戶原油可能跌至一分錢的情況

此次原油寶事件客戶根本就不認這筆賬,決定向法院起訴,找了委託方盈科律師事務所,但是盈科律師事務所在第二日明確表示暫時停止受理中行原油寶投資者維權。而盈科律師事務所作為全國頭部律師事務所卻並未接受‘原油寶’案件的受理,這其中究竟是牽扯了什麼利益關係?

以上事件告訴我們 這事件變得越來越沒有是非了,沒有公理,就剩赤裸裸的邪惡。可怕的是邪惡的事件還披著合法的外衣,任何沒有底線的事情都可以冠冕堂皇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下,與陽光下的搶劫謀殺沒有多少區別。

對於中行來說是做銀行業務的,顯然是沒有期貨資質的,是否打了擦邊球進行混業經營?結合近期中行的公告,此次中行吃啞巴虧的概率肯定偏大。中行此次可謂是幹了摩根大通也不敢幹的事,而現在是自食其果。在‘教授’(芝商所)面前我們(中行)明顯水平不夠,還是‘小學生’的水平。另外一個對於我們國家也是一個警示,對於本國的金融人才的培養是迫在眉睫的,金融法律的監管是必須加強的,金融市場的開放是循序漸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