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知識」四、主要會計科目與會計要素


「財稅知識」四、主要會計科目與會計要素


4.1.1貨幣資金——企業可以立即投入流動的資金。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4.1.2短期投資——“短期投資”科目期末餘額—“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的期末餘額

4.1.3應收帳款——“應收帳款”各明細科目期末餘額合計—“壞帳準備”的期末餘額

4.1.4其它應收款——各明細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合計—“壞帳準備”科目中計提的壞帳準備期末餘額

4.1.5存貨——各科目的期末借方餘額合計—“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計提的期末餘額

4.1.6待攤費用——企業已指出,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且分攤期在1年內(含1年)的各項費用。如:低值易耗品攤銷、預付保險費、固定資產修理費

4.1.7長期投資——長期股權和債權投資項目下各科目期末餘額合計—“長期投資減值準備“計提的期末餘額

4.1.8固定資產——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硬件;單價在2000以上,使用期限超過2年的不屬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

“減值準備”的計提(餘額計提、差額提取)、計提折舊

4.1.9在建工程——各明細科目的期末餘額合計—“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計提的工程減值準備期末餘額

4.1.10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攤餘價值;

期末借方餘額—“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中計提的期末餘額

4.1.11長期待攤費用——企業已支出,但攤銷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費用

4.2負債類科目

4.2.1短期借款——企業向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項借款

4.2.2應付帳款——企業因購材料、商品,接受勞務等應付供應單位的款項

4.2.3預收帳款——企業按合同規定向購貨單位預收的款項

4.2.4應付工資——企業應付職工的工資總額(不屬於真正的負債)

4.2.5應繳稅金

4.2.6預提費用——企業按規定從成本費中預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費用

4.2.7預計負債

4.2.8長期借款——企業向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借款

4.3權益類科目

4.3.1實收資本(股本)——企業實際收到的投資人撥入的資本金的會計科目

4.3.2資本公積——企業通過各種渠道形成的資本公積(資本(股本)溢價、接受非現金資產準備捐贈、接受現金捐贈、股權投資準備、撥款轉入、外幣折算差額、其他資本公積)

4.3.3盈餘公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利益形成的

法定盈餘公積=企業淨利潤的10%;

法定公益金=企業淨利潤的5%~10%

4.3.4未分配利潤——企業歷年積累的未分配利潤(或未彌補虧損)

未分配利潤=淨利潤(稅後利潤)—彌補虧損—提取的盈餘公積—分配的股利

4.4收入

4.4.1銷售商品的收入(現金折扣、銷售折讓、銷售退回、代銷業務、分期收款銷售業務)

4.4.2提供勞務的收入

4.4.3他人使用本企業資產的收入(使用費收入)

4.5費用類科目

費用確認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

(生產費用、非生產費用,產品成本,期間費用[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

4.6利潤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淨收益+營業外收支淨額+補貼收入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投資淨利潤=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收入—銷售折讓—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

營業外收支淨額=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