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牛妈说说


说到竹林七贤,让忆起了王勃笔下的阮籍。他们当时生活的时代处于曹魏政权于司马政权交替的阶段,我想当时的环境对于他们的入仕理念和道德操守有着很大的影响,以至于足够被后世论道。要说到他们之间谁背叛了谁,我想是没有的,他们有的或许只是改变了最初的梦想。下面我们来一一细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

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224年),其祖先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其曾祖父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并改姓为嵇。 嵇康的父亲嵇昭,官至治书侍御史。嵇康的兄长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从军,后历任太仆、扬州刺史、宗正等职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他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后迎娶了沛王曹林的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因而获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嵇康与长乐亭主育有一儿一女。

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出仕为官。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

阮籍,出生于汉建安十五年(210),三岁丧父,由母亲把他抚养长大。父亲死后,家境清苦,阮籍勤学而成才,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在他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家的诗书,同时也表现为不慕荣利富贵,以道德高尚、乐天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效法榜样的志趣。

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心怀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竹林七贤之一·山涛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父亲山曜是宛句令。山涛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年少时有器量,独特不群。喜好《庄子》《老子》,常隐身不显其才能。与嵇康、吕安有交情,后来遇到阮籍,建立了竹林之交而为竹林七贤,有了不必开口彼此就心领神会的默契。

嵇康后来获罪,临刑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是孤儿。”山涛四十岁,初任郡主簿、功曹、上计掾。被推举为孝廉,州裹召他任部河南从事。与石鉴住在一起,山涛夜裹起来推醒石鉴说:“现在是什么时候还睡呀!你知道太傅称病是什么用意吗?”石鉴说:“宰相三次不上朝,就下诏书让他回家,你担什么心呢!”山涛说:“唉石先生在战乱中会没有危险吗!”扔下符信就离去了。不到两年,果然有了曹爽之变,于是隐身不再参与世事。

竹林七贤之一·向秀

向秀少年时即以文章俊秀闻名乡里,后来研读《庄子》颇有心得,于乡里讲学时为山涛所知。山涛听向秀所讲高妙玄远,见解超凡,如同“已出尘埃而窥绝冥”,二人遂成忘年之交。

在山涛的接引之下,结识嵇康与阮籍,同为“竹林之游”。嵇康遇害后,向秀迫于强权的压力,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司马昭问向秀说:“听说你以前有隐居不仕的“箕山之志”,为什么今天却来见我了呢?”秀曰:“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狷介的人,并不了解帝尧求贤若渴的用心,所以隐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向秀后来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向秀早年淡于仕途,有隐居之志。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后,为避祸计 ,不得已顺应朝廷威逼拉拢而出仕,先后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但“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选择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

竹林七贤之一·刘伶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在“竹林七贤”中,刘伶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他身高六尺,容貌丑陋。放肆情志,常以身处宇宙调和万物为意,从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只与阮籍、嵇康相交甚厚,遇上时便有说有笑,非常投机,携手共游山水,对于有没有家产根本不介意。

为竹林七贤中的一员,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使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还曾发出“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的酒后豪言。

泰始二(266)年,朝廷派特使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而刘伶不愿做官,听说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赶紧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脱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刘伶后深觉其乃一酒疯子于是作罢。刘伶最终一生不再出仕,老死家中。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

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祖父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官至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王戎最初世袭其父的爵位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历仕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咸宁二年(276年),出任荆州刺史,因为派遣下属私建院宅被论罪,应该被罢免,武帝下诏允许赎罪处理。

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王戎因功进安丰县侯,增加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王戎渡江安抚新附的吴国百姓,宣扬晋室威德恩惠。

太安元年(302年)五月,迁司徒。十二月,河间王司马颙联合成都王司马颖等讨伐齐王司马冏。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仰慕春秋时期蘧伯玉的为人,随波逐流,不以世事名节为意。只是随时势而沉浮,在官门中选官调职而已。

竹林七贤之一·阮咸

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人,为人任情不拘礼节,与叔父阮籍游于竹林。历任散骑侍郎。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说他如果处在任人的职位最为合适。晋武帝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太原人郭奕志高有识人之量,当时很有名,很少推服他人,见到阮咸便倾心佩服,不觉大为感叹。

阮咸平时不和他人交往,仅同知亲的人高歌酣宴。而他和他的侄子阮修特别要好,常得以为欢。荀勖每次和阮咸讨论音律,自以为远不如他,视之为异己,便把他调出朝廷任始平太守,后无疾而终。



山涛评价阮咸说:纯洁质朴,节制欲望,万事万物都不能改变他的性格。我想这是最符合的评价了吧。


百里少年郎


1.“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 :指我国三国魏晋时期的七人,他们先有“七贤”之称,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又从公元240年到公元249年这十年间(三国魏国正始年间),常在当时的山阳县,即现在的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和焦作市修武县交界一带的竹林中,酬唱应答,饮酒欢歌,放任自我,肆意酣畅,后人们与地名竹林合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 他们轻视礼法、洒脱不羁,集中体现了真名士,自风流的个性特征。

2.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由于王戎追求功名利禄之心最强,为人又小气、吝啬,所以,他被认为是七贤的背叛者。

王戎的吝啬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而且终不能摆脱一身俗气。他们七人聚会,王戎经常迟到。有一次,嵇康谴责他:“你这个俗人一来,就破坏了我们几个人喝酒的心情。”。王戎并不在意,更没有生气,反而嬉笑着说:“你们可不是一般人,自有处变不惊的气度,怎么可能被我这个俗人破坏心情呢?”。其实,王戎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主,只是有点不合群罢了。

从嵇康那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上看,似乎山涛是背叛者。因为,他有与别人没有的权力与地位,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而竹林七贤 的作派与官方礼仪相抵触、相矛盾,所以嵇康看不惯他。最后写了一封信,表示要与他绝交。不过,我们从无字句处读书。其实,嵇康心里一直把山涛作为挚友。而且,嵇康在最后一次弹广陵散前后,还把自己的儿子嵇邵托付给了山涛。

而山涛并没因为有了功名就背信弃义,他也不负重托,一直把嵇邵照顾得很好。并且,后来还推荐嵇邵入仕,让他做了侍中。所以山涛和嵇康,虽然价值观有所不同。但作为心胸开阔的君子,二人都没心生恶意,也没口出恶声,内心坦荡如砥,自然襟怀清风。因而,严格来说,山涛不是背叛者。


希望星晨58298869


“竹林七贤”就是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竹林七贤”,顾名思义,就是他们聚会的地点是在竹林之中,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嵇康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也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山巨源就是山涛,大概意思是说自己性格慵懒以及志在长生而不愿追求功名。嵇康总结了无法进入官场的“七不堪,二不可”,说山涛让他做官就是害了他。“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意思是说,我原以为你够朋友,谁知道你却像那强迫别人戴花帽子的蠢家伙,像那专吃臭尸烂肉的猫头鹰一样。本来还以为你了解我,原来不是这样,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了。


嵇康做得似乎有点过了,山涛本好意思,出于保护好友才推荐嵇康做官,不愿意谢绝就好了,不必大费周章写这么一封断交信。

其实,嵇康“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实际是像司马昭喊话,至死也不屈节。正因如此,他与山涛并没有真正的断交。后来嵇康自知在劫难逃,对后事做了安排,他没有将儿子托付给自己的哥哥,而是将儿子托付给了山涛。他对儿子说:“只要山巨源在,你就不会是孤儿。”山涛也不负众望将嵇康的儿子悉心培养。不与当权者合作,是导致嵇康之死的祸根,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得罪了小人钟会。

王戎是七人中年龄最小的,从小颇有胆识,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笼子中咆哮,众人都吓跑了,只有王戎站着不动,神色自若。

长大后,王戎仿佛换了个人,以“超级吝啬”而闻名朝野。虽名列“竹林七贤”,却并不像其他几位那样清新脱俗,反倒是“取容于世,旁委货财”,世俗意味很浓重。


王戎的抠门,和各种奇葩做法给后世人留下笑柄。不过,人无完人,他充分发扬了自己的“不足”,让周围的人不至于认为他“水至清”,在乱世中保全了性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王戎发扬的“不足”也是他的生存智慧。


心恬澹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山涛,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其中山涛年龄最长,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质素深广而大器,也是竹林之游的核心人物及组织者,后投靠司马氏,代表作《表乞骸骨》、《上疏告退》等。嵇康是博览群书,广习诸艺,是"竹林七贤"中的精神领袖,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后遭陷害被司马昭处死年仅四十,其代表作《养生论》。阮籍是天赋秉异,勤学而成才,性格孤僻。他的作品语言风格比较朴素凝重,不尚华饰,他对后来的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咏怀诗》、《大人先生传》等。向秀是雅好读书,大畅玄风,"口思五味""目思五色""自然之理""天地之情"其代表作《思旧赋》。刘伶是嗜酒不羁,被称"醉侯",在七贤中社会地位最低,身高六尺,容貌丑陋,放肆情志,常以身处宇宙调和万物为意,沉默寡言,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代表作《酒德颂》、《北芒客舍》。阮咸是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时号"妙达八音"乐器"阮咸"因其得名。晋武帝认为他好酒虚浮,于是不重用他。代表作《律议》、《与姑书》。王戎是自幼聪慧,神彩秀美,称奇童。身材短小,性格坦率,为人健谈,谈伦名理,志趣高雅。他是七贤中年龄最小者也是最世俗的一位,代表作《华陵帖》。谈背叛,我认为嵇康归隐不仕的文人风格赞赏。










拾玉山人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和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交界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通常人们认为竹林七贤的背叛者是山涛,但我觉得竹林七贤的背叛者应该是王戎:

王戎一生,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位高爵显,身当国家重任,但却对朝政一无贡献,只是一味的逃避求荣,阿谀求全。对於王戎这个人而言,可惜的是他的以前的政治抱负,在他掌握大权时,却因为一味的避祸,而对国家、对人民,并没有做到贡献,十分可惜;但是我认为,这也许也是在乱世中一种生存的方式吧!

就竹林七贤而言,王戎是有些愧於一个「贤」字的。因为王戎之於山涛皆为入仕之人,山涛虽有后人评:「贰臣」,但他为官尽责、选贤与能,此番作为是有利於老百姓的,在这样的时代里,许多人在朝为官只为享受荣华富贵,而他愿意为老百姓的福祉努力实在令人感动,至少为魏晋政治这个黑暗期带来一丝的光亮;所以,相较之下,我是比较欣赏且认同山涛的方式。


唐明国亮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没阮咸七人,有七贤之称。因常在竹林之下,喝酒、纵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不容,最后各奔东西。通常被认为山涛是他们的背判者,就因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被“绝交”的那个,其实嵇康是指桑骂槐,借着与山涛绝交的由头狠狠的骂下朝廷。


明微


说起这七个人,人们都知道,竹林七贤,名垂古今。

那么,“竹林七贤”都有谁呢?有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这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大家称他们为七贤,再后来与地名竹林合称,所以称为“竹林七贤”。

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社会动荡,属于魏晋时期。他们几人,都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一起聚会畅饮,但是依旧政见补同,对当时的司马集团,视而不见,到最后山涛、王戎投靠司马家族,入士为官。

嵇康擅长弹琴,但他最后被杀,阮籍与阮咸是叔侄,刘伶爱酒成疯。他们都有学问,有才气的几个人,但是最后都各奔东西。

那么,在这几个人中,可以说山涛、王戎背叛了他们。但是,山涛虽然身在朝廷,但心在野,而王戎一心投靠司马集团,更是辱没了七贤之名,而且他的行经也不为人所耻,品行有些卑劣。所以说,这七人中,王戎算是背叛了他们几个,与他们走向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道路。

所以,竹林七贤,其实是一盘散沙,是被后人给了高的评价,只是有些言过其实。他们中有人当不起“贤”这个字。





撩文大叔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是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片。在《晋书•嵇康传》有曰:嵇康居山阳,所与之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琊王戎、遂为竹林之游,是所谓“竹林七贤”。

七人是当时的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不同,但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经常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相于神交。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单最终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能容忍,最终分崩离析:嵇康被杀害,阮籍装疯避世,王戎、山涛投靠了司马朝廷,因此,在后世中,王戎和山涛也被认为是竹林七贤中的背叛者。


千里峰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嵇康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绝交。


东野居士


第一问:

“竹林七贤”指的是西晋山涛、嵇康、阮籍、刘伶、王戎、阮咸、向秀。他们常常在竹林间啸聚吟咏,酬唱应答,故称竹林七贤。这七个人都是名士。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为嵇康和阮籍,他们集中体现了名士风流的核心气质。那就是洒脱不羁,任诞放达,藐视礼法。



第二问:

说是背叛也说不上,其中最不合群的应该是王戎,王戎天生吝啬,一身俗气。《世说新语》记载,对于七人的聚会,王戎常常迟到。有一次他又迟了,嵇康有点生气地说:你这个俗人一来,破坏了我们几个喝酒的心情。王戎并不生气,反而笑笑说:你们可不是一般人,不可能被我这样一个俗人破坏心情的。总之,王戎算是七贤之中相对比较另类的。但也有观点认为,王戎的俗都是装出来的,不是真俗,而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



有的人也认为,山涛是背叛者,主要原因是他身居高位,是皇上身边的重臣。因此有时候难免代表一些官方立场。所以嵇康对他是有意见的,最后还和他绝交了。实际上,嵇康虽然写了那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但在心里一直把山涛作为挚友和知己,甚至临终前把儿子嵇邵托付给山涛。山涛也不负重托,一直把嵇邵照顾得妥妥的,还推荐他做了侍中。所以山涛和嵇康,君子有隙,不出恶声,都是内心坦坦荡荡。所以山涛也并不能认为是背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