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闖出致富路

生態養殖闖出致富路

生態養殖闖出致富路
生態養殖闖出致富路生態養殖闖出致富路
生態養殖闖出致富路生態養殖闖出致富路

金秋時節,走進我縣新鎮鄉仙石村大閘蟹養殖基地,彷彿置身於巨大的天然氧吧。一眼望去都是成片的蟹田,細細一看,只見一股股乾淨清冽的地下泉水在蟹田歡騰地冒泡。10月10日一大早,我縣譚老太養殖專業合作社業主譚琇之就忙著和工人查看昨晚下網捕撈的收穫。“這一網螃蟹有三四十個,蝦有兩斤左右,今年收穫一直不錯。”譚琇之喜笑顏開。

新鎮鄉位於我縣最北端的銅鑼山脈中,平均海拔800米以上,距離縣城72公里,被戲稱為“鄰水的西藏”。就是這樣一個位於深山中的小鄉鎮,近年來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天然礦泉水的優勢,積極引導村民返鄉創業,發展生態魚蝦、大閘蟹養殖,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讓當地群眾充分享受到綠色生態釋放的紅利。

“新鎮鄉海拔高、生態好,大閘蟹喝的全是地下冒出來的泉水,2017年我們就拿到了有機認證。”譚琇之告訴記者,每年菊黃蟹肥時,他們養殖的螃蟹比一般的螃蟹體大肉肥、膏豐黃滿、味道鮮美。“除了外部條件外,我們在餵養時還添加了花生、玉米、麥麩等糧食製成的粉狀餌料,螃蟹營養十分充足。”

因為品質有保障,譚琇之養殖的大閘蟹今年國慶節上市後,受到鄰水、大竹、達州、重慶、成都等地群眾歡迎,每天螃蟹的的銷量都在300件以上。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2013年譚琇之返鄉創業發展水產養殖以來,得到了當地政府在基礎設施、產業扶持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水產養殖規模從最初的一塊蟹田擴大到現在的200畝養殖基地,養殖的水產也從單一的螃蟹發展到南美對蝦、鱈魚等混合養殖。今年,譚琇之基地裡養殖的十多萬斤魚蝦蟹,如果全部銷售完畢,產值有望突破800萬元。

農村天地寬、創業正當時。譚琇之發展水產養殖的同時還通過“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調動當地群眾的積極性,現在基地長期聘請10多名村民務工,每年人均收入在3萬元以上。

“現在政府對我們創業優惠政策很多,我要把水產養殖做好,做出自己的品牌。”譚琇之信心滿滿地說。(孔虹 周文平)

來源丨廣安日報

生态养殖闯出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