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寒冬,誰能夠遇見更好的春天?

從2018年末的共享單車ofo到2019年初的共享汽車途歌,一個又一個的退押風波刺激著我們的眼球,曾經如火如荼的“共享經濟”似乎遇見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寒冬,資本退潮誰在裸泳?誰又能遇見更好的春天?

共享經濟的寒冬,誰能夠遇見更好的春天?

共享經濟是近年來一個熱門話題

緣起共享

共享經濟起源於西方,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等社會資源,從而使多方共同獲得經濟紅利的一種經濟形式。這樣一種經濟形式在我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伴隨著近年來的經濟轉型的浪潮,讓越來越多的人和資本參與其中,形成了一股波瀾壯闊的浪潮,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再到共享充電寶等等眾多項目,只要你能想到的都有出現,似乎所有的項目只要插上了共享的標籤就變的高大上起來。而共享單車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度被喻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共享經濟的寒冬,誰能夠遇見更好的春天?

共享單車,一時風光無限的新“四大發明”之一

2016年底在澳門召開的世界自由貿易大會高峰論壇,剛是將主題定調為:萬億美元的分享經濟投資機會。這徹底刺激了經濟改革中彷徨的投資者們的神經,讓各路資本加速進場、蜂擁而至,生怕自己錯過了風口。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共有190家共享經濟類企業獲得融資,融資金額達1159.5億元,分佈在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等11個熱門領域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大抵便是如此吧。

共享經濟的寒冬,誰能夠遇見更好的春天?

跑步進場的投資人

揠苗助長下的病態共享

在國內的共享經濟浪潮下,我們可以把形形色色的創業公司分為兩類,一類是將現有的閒置資源進行盤活共享的,這與西方共享經濟初衷較為相符,例如:網約車、民宿等。另一種是創業者先向市場投放大量的基礎資源之後再進行共享的,例如:單車、充電寶、雨傘等,這樣的模式本身與共享經濟的初心就有所偏離,這也給後面的困境埋下了伏筆。

共享經濟的寒冬,誰能夠遇見更好的春天?

從共享單車到共享充電寶,共享的項目形形色色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孫丑上》)揠苗助長的故事我們小時候都學過,奈何回到成人的世界大家卻依舊都在重複著這樣的故事。迴歸生意的本源,不論是什麼樣的共享經濟都是為了賺錢,回到資本的逐利,不論是什麼樣的資本來到共享經濟也都是為了回報,所以,為了更快更多的獲取收益,揠苗助長竟然成了共享經濟項目的一種常態。這樣的常態讓我們的共享經濟陷入了病態的發展而不自知。

網約車、民宿等充分利用了閒置資源的好共享項目,卻忽略了或者是不夠重視產品信用體系的建立。在這個“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的社會,平臺沒有承擔起用戶質量篩選的義務,只在擴大市場佔有率和吸引用戶方面下功夫,這樣的做法與揠苗助長何異?殊不知當年Airbnb在發生了租客洗劫事件之後花了多大的成本和精力才把負面影響消除。這樣刀尖行走快速逐利的方式來運作共享經濟項目,一旦出現安全隱患,在網絡化如此普及的今天造成的後果是不可估量的,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其實,做共享經濟,如果平臺能夠牽頭建立產品的信用體系,讓平臺的用戶都能夠做到人與人之間的高度信任,讓共享經濟發揮它最大的作用,這樣才能讓平臺發展的更快、更好。

共享經濟的寒冬,誰能夠遇見更好的春天?

Airbnb更加重視信用體系的建設

而共享單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這類項目,在項目之初的大量生產、投放資源,儘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實體經濟的需求和訂單,但是人為製造閒置資源的做法本就已經偏離了共享經濟的初心,為了共享而製造共享這樣的方式與揠苗助長何異?

以共享單車為例,儘管大家對於企業前期造車的成本眾說紛紜,但是不管實際的價格究竟多少,都不能改變前期人為製造“閒置資源”的事實。而共享單車項目的參與者之間沒有任何的相互社交,有的只是與企業的冷冰冰的租賃關係,這樣的項目體驗能有多好?同時,這樣新商業模式不可避免地具有互聯網商業“燒錢圈地”的通病,加之本身單車破損率高,維護成本巨大等問題,讓多數平臺都很難做到——用戶生命週期貢獻出的價值>獲客成本+生產維護成本的簡單盈利模式。而現代城市交通的發達,讓共享單車項目本身一直失血的同時得到的只是一些黏性不高的用戶群體和一筆可觀的押金而已,在經濟環境整體不好的時候,項目佔有的資金也無法穩定的產生良好的收益來對項目本身進行補血。因此,一旦資本退潮,用戶集中退押等情況出現,項目就如同泡沫一般一刺就破。

共享經濟的寒冬,誰能夠遇見更好的春天?

前期大量投放的共享單車造成了很多資源的浪費

緣滅共享?

時間來到2019年恰逢經濟下行環境不好的時候,大量的資本從共享經濟中退潮,一個又一個裸泳的項目難以為繼,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共享經濟在中國是不是真的行得通?共享經濟的寒冬之後是不是還有美好的春天,成為了懸在業內人士心中的謎題。

共享經濟的寒冬,誰能夠遇見更好的春天?

共享經濟的春天在哪裡?

實際上,當我們回望共享經濟的項目本身,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項目我們的方向並沒有錯,也許錯的只是偏離初心的方式和急功近利的手法。任何一個新的趨勢來的都不會那麼的順風順水,如果我們可以在挖掘更適合老百姓需求的閒置資源種類上多下功夫,如果我們可以在滿足參與共享者更好的用戶體驗與社交上多做文章,如果我們可以在項目本身的合理盈利手段上多做豐富……那麼共享經濟項目的春天也許就在不遠處!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