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寒冬,谁能够遇见更好的春天?

从2018年末的共享单车ofo到2019年初的共享汽车途歌,一个又一个的退押风波刺激着我们的眼球,曾经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似乎遇见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寒冬,资本退潮谁在裸泳?谁又能遇见更好的春天?

共享经济的寒冬,谁能够遇见更好的春天?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一个热门话题

缘起共享

共享经济起源于西方,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等社会资源,从而使多方共同获得经济红利的一种经济形式。这样一种经济形式在我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伴随着近年来的经济转型的浪潮,让越来越多的人和资本参与其中,形成了一股波澜壮阔的浪潮,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再到共享充电宝等等众多项目,只要你能想到的都有出现,似乎所有的项目只要插上了共享的标签就变的高大上起来。而共享单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度被喻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共享经济的寒冬,谁能够遇见更好的春天?

共享单车,一时风光无限的新“四大发明”之一

2016年底在澳门召开的世界自由贸易大会高峰论坛,刚是将主题定调为:万亿美元的分享经济投资机会。这彻底刺激了经济改革中彷徨的投资者们的神经,让各路资本加速进场、蜂拥而至,生怕自己错过了风口。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共有190家共享经济类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达1159.5亿元,分布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11个热门领域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抵便是如此吧。

共享经济的寒冬,谁能够遇见更好的春天?

跑步进场的投资人

揠苗助长下的病态共享

在国内的共享经济浪潮下,我们可以把形形色色的创业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现有的闲置资源进行盘活共享的,这与西方共享经济初衷较为相符,例如:网约车、民宿等。另一种是创业者先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基础资源之后再进行共享的,例如:单车、充电宝、雨伞等,这样的模式本身与共享经济的初心就有所偏离,这也给后面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共享经济的寒冬,谁能够遇见更好的春天?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共享的项目形形色色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的故事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奈何回到成人的世界大家却依旧都在重复着这样的故事。回归生意的本源,不论是什么样的共享经济都是为了赚钱,回到资本的逐利,不论是什么样的资本来到共享经济也都是为了回报,所以,为了更快更多的获取收益,揠苗助长竟然成了共享经济项目的一种常态。这样的常态让我们的共享经济陷入了病态的发展而不自知。

网约车、民宿等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的好共享项目,却忽略了或者是不够重视产品信用体系的建立。在这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的社会,平台没有承担起用户质量筛选的义务,只在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吸引用户方面下功夫,这样的做法与揠苗助长何异?殊不知当年Airbnb在发生了租客洗劫事件之后花了多大的成本和精力才把负面影响消除。这样刀尖行走快速逐利的方式来运作共享经济项目,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在网络化如此普及的今天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其实,做共享经济,如果平台能够牵头建立产品的信用体系,让平台的用户都能够做到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信任,让共享经济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平台发展的更快、更好。

共享经济的寒冬,谁能够遇见更好的春天?

Airbnb更加重视信用体系的建设

而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这类项目,在项目之初的大量生产、投放资源,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体经济的需求和订单,但是人为制造闲置资源的做法本就已经偏离了共享经济的初心,为了共享而制造共享这样的方式与揠苗助长何异?

以共享单车为例,尽管大家对于企业前期造车的成本众说纷纭,但是不管实际的价格究竟多少,都不能改变前期人为制造“闲置资源”的事实。而共享单车项目的参与者之间没有任何的相互社交,有的只是与企业的冷冰冰的租赁关系,这样的项目体验能有多好?同时,这样新商业模式不可避免地具有互联网商业“烧钱圈地”的通病,加之本身单车破损率高,维护成本巨大等问题,让多数平台都很难做到——用户生命周期贡献出的价值>获客成本+生产维护成本的简单盈利模式。而现代城市交通的发达,让共享单车项目本身一直失血的同时得到的只是一些黏性不高的用户群体和一笔可观的押金而已,在经济环境整体不好的时候,项目占有的资金也无法稳定的产生良好的收益来对项目本身进行补血。因此,一旦资本退潮,用户集中退押等情况出现,项目就如同泡沫一般一刺就破。

共享经济的寒冬,谁能够遇见更好的春天?

前期大量投放的共享单车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

缘灭共享?

时间来到2019年恰逢经济下行环境不好的时候,大量的资本从共享经济中退潮,一个又一个裸泳的项目难以为继,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共享经济在中国是不是真的行得通?共享经济的寒冬之后是不是还有美好的春天,成为了悬在业内人士心中的谜题。

共享经济的寒冬,谁能够遇见更好的春天?

共享经济的春天在哪里?

实际上,当我们回望共享经济的项目本身,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项目我们的方向并没有错,也许错的只是偏离初心的方式和急功近利的手法。任何一个新的趋势来的都不会那么的顺风顺水,如果我们可以在挖掘更适合老百姓需求的闲置资源种类上多下功夫,如果我们可以在满足参与共享者更好的用户体验与社交上多做文章,如果我们可以在项目本身的合理盈利手段上多做丰富……那么共享经济项目的春天也许就在不远处!

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