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天一閣 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人

到寧波不到天一閣,等於沒有到過寧波。浙江省寧波市文化旅遊局這句話說的夠可以。實際上,去過的人都知道,不過就是上萬本的古籍,雕樑畫棟的亭臺樓閣,曲折的遊廊,最多還有江南一貫的多雨而已。

不知天一閣 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人

那麼為什麼天一閣會被人把身價抬的如此之高,甚至於與大名鼎鼎的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南昌滕王閣、西安鐘鼓樓等並稱為中國十大文化名樓(雖然這個說法沒通過)。

要弄清楚這件事,我們還得細數天一閣的誕生與發展。

天一閣生於明朝嘉靖年間,具體說來,大概就是1561到1566年之間。天一閣的名字取自於易經,因為易裡面的一句“天一生水”而來。這很直白。古代的藏書樓都是木質的,書也是極其害怕祝融之災,所以天一閣的第一代掌門人範欽取了天一二字。

我們再來說說範欽,這人的最高職位是兵部右侍郎,僅次於兵部尚書,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副部長,看起來很有實權,然而我們的主人公範欽大大並不是一個武人,他可是純種的書生。這也沒啥,軍隊是打仗的,但是軍隊也需要文職啊!(當然不是《芳華》裡面那些跳舞唱歌的文藝兵,何況這個職位也不需要待在部隊裡)

不知天一閣 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人

範欽大大27歲考中了進士,(比范進54歲才考上舉人強多了)然後他開始了他漂浮不定的官宦人生,他先後去過廣東、廣西、江西、陝西、河南、福建等等,算得上幅員遼闊了。就在四處為官的這些年(1532年到1560年,大概28年,抗戰28呀),他廣泛的蒐集各種公私刻本的書籍,特別是各種地方誌、政書以及實錄。說到這兒,我們多說一嘴。範欽的藏書的確如此,大多是明朝當時的那些書,而且大多是文史學界感興趣的,所以它能夠被一而再的神話,也就不足為其了。(當然了,天一閣的藏書還包括了很多大藏書家的捐贈,所以也不是那麼偏頗)

收書、買書、鑑書、藏書,恩恩,沒錯,範欽的一生大概可以這麼概括,是不是格外地無趣,所以說,這就是他偉大的地方。偉大就是把無趣的事情做到極致。(獨當君語錄)

公元1585年,範欽先生八十歲了,這也是他生命當中的最後一年。範先生終於結束了他枯燥而乏味的一生。雖然說範先生生活節儉,作風優良,克勤克儉,但是範先生百忙之中,還是抽空做了不少事情,而這些之中,生了兩個孩子算是最重要的一點事情。因為這,我們的天一閣也才能得以維繫繼而流傳下來。

不知天一閣 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人

當時是這樣子的,咳嗽連天的範欽躺在病榻上,僕人叫來了大兒子和二兒媳婦兒(二兒子已經亡故),準備開始分家產了。要說這老範也是夠絕,他把自己的遺產分為兩份,一份是萬兩的白銀,一份是一樓藏書。這分法任誰也不解。

范家老大心裡就想,這,難辦哪,弟妹孤兒寡母的,一分錢不給,讓去看一樓書,這恐怕傳出去影響不好。怎麼辦?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長子範大沖只得認領了天一閣,而拒絕了萬兩白銀。

要說老範這一分也算是分出來了名堂。因為那個時候的江南大戶特別多,詩書知禮的人家自然不少,所以,藏書的家族特別多。但是,諸多的藏書樓、藏書閣,卻只有天一閣留存了下來。這其實就是它嚴苛到不近人情的制度。第一條就是,代不分書,書不出閣。

倘若按照一般的想法,自然是萬兩白銀和藏書平分,實則不然,這樣越傳越多,傳到後世,分攤的越來越多,哪裡還會有什麼藏書閣。

除過上面一條,天一閣還從不讓人上樓,甚至是自家人。因為進樓看書關卡重重,且每一道關卡的要是都由不同的族人掌握。直到後來,大儒黃宗羲(此人不但深研儒學,且精通數理哲學和金融稅務。他還當中錘殺過魏忠賢的乾兒子)登堂入室,天一閣只給歷代的文化名人開放。

不知天一閣 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化人

到了民國,天一閣也像這個多病多災的民族一樣,屢次遭受重創。最嚴重的一次,是一個叫薛繼渭的巨賊,他白天潛伏在天一閣,用隨身攜帶的棗子解飢,一次性偷盜上月,盜取了上千本書。這些書被無良書商盜賣出國時,被商務印書館館長張元濟發現,而後,出巨資購得。可惜的是,這些書最後還是毀於抗戰。

歷經了五百年的風風雨雨,現在的天一閣早已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那些卷帙浩繁的古籍現也受到了良好的保護,並且很多古籍在天一閣的官網上可以即時查閱。

風雨倉皇,五百年的文化名樓,砥礪著我們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