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狠我更狠:吳起雖死,卻逼迫楚國七十餘家被滅門,究竟為何?

吳起,衛國人,戰國兵家代表人物,有《吳子兵法》傳世。他一生遊歷於魯、魏、楚三國,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奔走呼告。他在魏國,創建威震了天下的“魏武卒”;在楚國,變法圖強使楚國成為戰國首屈一指的大國。

但才高人嫉妒,最後吳起無奈成為楚國變法的犧牲者。但他死後,為何有七十餘家滿門抄斬,為他“陪葬”呢?

前情提要

戰國初期楚國雖號稱強國,早已稱王,但在中原諸國面前只不過是跳樑小醜,空有其名罷了。那時楚國朝政死氣沉沉、大權被世家大族壟斷,楚莊王時期“問鼎中原 ”的豪邁早就從骨子裡退去。

你狠我更狠:吳起雖死,卻逼迫楚國七十餘家被滅門,究竟為何?

吳起

就拿吳起入楚前二十年來看。公元前400年,三晉聯軍為了拉攏鄭國與楚國開戰,楚國軍隊一觸即潰,三晉聯軍直取乘丘(今山東鉅野西南)。公元前391年,楚國攻打魏國,但楚軍在魏武卒面前不堪一擊。

你狠我更狠:吳起雖死,卻逼迫楚國七十餘家被滅門,究竟為何?

於是,楚國先是在大梁被打得丟盔卸甲,又在榆關戰役中輸掉了褲子,楚悼王偷雞不成蝕把米。楚王不得不求賢變法,由此吸引了從魏國逃亡的吳起,但也開啟吳起覆亡的征途……

但為何吳起而死,貴族被問斬?

變法激進,埋下伏筆

變法激進體現在兩點,其一“捐不急之官”,意思就是說精簡官政,裁罷昏庸官員。其二“廢公族疏遠者”,如何做呢?原來分封的貴族,三代後收回封地。而封地呢?就是貴族的小王國,在封地內唯我獨尊,掌管賦稅大權。

吳起這樣做,使朝野為賢才讓出了位置,又節省了國家開支。他使楚國緊握人才與金錢雙重法寶,國家焉有不強之理?

你狠我更狠:吳起雖死,卻逼迫楚國七十餘家被滅門,究竟為何?

吳起變法--想象圖

但這動了某些人的蛋糕,尤其是貴族。那時貴族主要以封地內,土地賦稅為生,收封地無疑奪了他們的命根子。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有思想的人呢?

因此不難理解失去爵位、封號的貴族,對吳起怨聲載道,但恐於楚悼王的權威,吳起變法被堅決推行。但人不可長生,於是楚悼王死後,反對派蠢蠢欲動,吳起厄運來臨……

如此復仇,吳起之狠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那些因為吳起而失去爵位、失去官職的貴族,隨之而起,發動宮廷政變,誅殺吳起。

而吳起被迫來到楚悼王的停尺間,尋求“絕境中的復仇”之策。突然他靈機一動,趴在楚悼王的屍體上。但殺紅眼的貴族哪管這些,於是萬箭齊發,吳起與早已斷氣的楚悼王被射成了刺蝟。這就體現吳起的高明之處,為何?

你狠我更狠:吳起雖死,卻逼迫楚國七十餘家被滅門,究竟為何?

吳起之死

楚國法律有令,動國君屍體者,誅滅三族。於是新王繼位,怒氣滿朝堂。暴徒紛紛被逮捕,涉及本案有七十餘家被滿門抄斬。吳起身死時,用楚悼王的屍體當作擋箭牌,用楚國的法律為自己開脫,可謂英明。

可笑的是,這些殺紅眼的暴徒,竟然鬥不過一個死去的吳起,只能被迫成為“陪葬品”!他們只能感慨不長眼的箭害了自己,自己最後還是死在仇人手下!死還要拉個墊背的,這就是吳起的高明之處!


你狠我更狠:吳起雖死,卻逼迫楚國七十餘家被滅門,究竟為何?

吳起--雕像

結語:古有專諸刺吳王僚、聶政刺俠累、豫讓刺趙襄子、荊軻刺秦王,四人或為國仇、或為家恨、或朋友之故,他們重情重義。不過他們一己之力所殺不過一人,這些都不如吳起死後,七十餘家滿門抄斬、殺身之仇得報來的蕩氣迴腸,不知吳起在天之靈怎麼看?

對此各位看官有什麼想法呢?評論區留言哦。

參考文獻:《戰國全史》、《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