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利益鏈:項羽的咸陽之屠,或許是場精心掩飾的政治謀殺

公元前207年12月,項羽揮師入關,殺秦王子嬰並屠咸陽城。《史記》曰:“(楚軍)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秦地昔日繁華的都城在大火中淪為焦墟,據說傳聞中神乎其神的阿房宮也毀於此。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學者估計,截至前212年,“大咸陽”的峰值人口已突破140萬,其中有約1/3為秦始皇下令強行遷入的六國貴族和天下豪強(

“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

恐怖的利益鏈:項羽的咸陽之屠,或許是場精心掩飾的政治謀殺


面對這樣一座空前繁華舉世矚目的帝王之都,項羽居然下了屠城令。如今一種主流觀點認為,項羽之所以要趕盡殺絕,其中有個很重要的目的便是炫耀勝利者的功績,其實倘若把這段歷史拆開來看,其中有一種頗為驚悚的解讀:這場慘劇恐怕是被精心掩藏起來的謀殺。

這種觀點建立在一個時代背景之下:眾所周知,孔子老人家一輩子都在致力於恢復的西周禮樂制度,然而對大眾而言,這種制度根本上是殘酷的。所謂“禮”,指的就是要明分社會階層,而“樂”則是合同共融這套等級秩序。然而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的,階層的分明固然有利於統治者維繫政權,但總體來看,制度的分明勢必會造成利益分配的嚴重傾斜,況且是在社會生產力比較低下的先秦時期。天子貴胄過得越舒坦,平頭老百姓往往就越難受,長久以往,不鬧點矛盾出來才是見了鬼。

恐怖的利益鏈:項羽的咸陽之屠,或許是場精心掩飾的政治謀殺


禮樂制度也直接帶來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後果,那便是“出身決定一切”。《三國演義》裡就有這樣的刻畫:劉關張三兄弟救了董卓一命,後者剛開始還面帶感激,一問對方無官無爵,再問出身卑微,當場一甩臉就懶得搭理了。要知道,比起春秋戰國時期,漢代社會階層已經出現了一定的鬆動,這種歧視仍如此嚴重;事實上,擺到秦朝末年各路人馬搞事那會兒,你但凡有點出身再加一點野心,可能就當真把成功拿下一半了。

這話絕非妄談,咱們不妨來看一組對比:齊國王室成員田儋決心搞事,當即亮出身份,當地土豪鄉紳連同平頭百姓無不依附,田氏復齊簡直順理成章。背景沒這麼硬的陳勝的境遇就大不一樣了,雖然他是那會兒反秦起義的元老級領袖之一,自己還建立了“張楚”政權,顯赫一時,但傳統的貴族就是看不起他,甚至有些諸侯還暗中排擠,例如我們剛剛提到的田氏,就曾把陳勝手下兵馬往齊地外攆。

恐怖的利益鏈:項羽的咸陽之屠,或許是場精心掩飾的政治謀殺


在那個年代,出身就是這麼管用,鮮為人知的是,表面看上去根紅苗正的楚國貴族項羽,其實也深受出身問題所困。《史記·高祖本紀》在記錄旁人對項羽的描述時,居然出現了“僄悍猾賊”這樣猥瑣的詞。把“自家人”說得如此不堪,卻稱“對手”劉邦為“獨沛公素寬大長者”,有人還推測劉邦是舜帝的後人。由此可見,楚國貴族很可能當真不怎麼待見項羽。除了項羽屠城等劣跡為人不齒外,有個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出身:項羽祖上本是項國人,而項國長期又魯國控制。前256年,魯國被楚國所滅,即便項燕靠戰功成為楚國勳貴,項家在傳統的楚國貴族眼裡,恐怕也頂多算是“爆發戶”。

要命的是,從很多細節中我們就能看出,號稱“霸王”的項羽其實只是個玻璃心。在攻下咸陽後,有人勸他不妨就在此稱帝。當時的關中十分富庶且有險可守,加上始皇帝多年來的經營,咸陽已頗具帝都氣質。結果項羽一聽,幾乎是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給出的理由還令人有些哭笑不得:老子費了半天勁兒才打下的江山,這事不能衣錦還鄉讓大夥兒都看看,這豈不是虧到家了?(“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有人嘲笑他“沐猴而冠”,徒有其表,項羽當場就把那人扔鍋裡給煮了。

恐怖的利益鏈:項羽的咸陽之屠,或許是場精心掩飾的政治謀殺


從這個細節我們就不難看出,對項羽而言,攻城略地是一碼事,天下又是另一碼事;相對於後者,他的心態還是十分“屌絲”的。對於許多人而言,這種心態並不會隨著自己事業的成功而消除,相反,隨著身價的不斷攀升,越是有能力、越自負的人反而更容易受其所困,甚至不惜做出一些可怕的抉擇來掩飾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自卑。

另外,咱們從普通人的角度出發問一個很普通的問題:剛剛所說,帝都“大咸陽”號稱擁天下貴族豪強數十萬眾,出去買包煙的功夫,路上碰到的有頭有臉的人物恐怕都能湊一桌麻將,項羽在這裡搞屠殺,就不怕一不小心把自己人給誤傷了?況且戰國時期的那些貴族,除了被嬴政貶為庶民或是流放的,剩下的也只是軟禁於咸陽,而恰恰是在項羽屠城之後,這個群體便漸漸從歷史舞臺上謝幕了。那麼,這些貴族去哪了?我們不妨做個假設:他們都被項羽殺了。

恐怖的利益鏈:項羽的咸陽之屠,或許是場精心掩飾的政治謀殺


我們之前講到,作為“楚霸王”的項羽恐怕並沒有旁人看上去那麼光鮮。楚國羋氏貴族不怎麼待見項羽不說,他們還更傾向於支持劉邦。這樣一來,項羽就被置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按照正常程序,新一代諸侯打著“復國”的旗號搞事,如今暴秦被誅,舊貴族理應各自還都。這些人可都是曾經的掌權者,正兒八經的貴族,即便被扶上王位作為傀儡,他們在故地擁有的聲望和號召力,對權力的實際掌握者而言都是定時炸彈;項羽的處境只會比這更糟。自己打下來的江山憑啥讓別人再去享受,或是白白分給被人一塊?與其留著這些變數,不如一了百了。這一點,從其對楚後懷王熊心的做法上便可見一斑。於是,項羽便如法炮製,屠盡了當時的“世界之都”咸陽。

令人細思極恐的是,有史可察的有關項羽屠城的記錄就多達5次,另有一次屠城未遂,往後一代又一代史官提及此事卻總有“就事論事”的意味,總體而言,對項羽的正面評價往往多得多。而秦將白起也搞屠殺,人們的評價就不一樣了,甚至這把火還燒到了主子身上,成了證明“秦國殘暴”這一命題成立的鐵證。事實上,這個問題並不難解答。

恐怖的利益鏈:項羽的咸陽之屠,或許是場精心掩飾的政治謀殺


當項羽引大軍入函谷關時,他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而是代表整個新貴族階層,要作出一個可怕的選擇:如何處置那些老貴族?是把他們迎回來當吉祥物,還是就地做掉一了百了?於是,眼看秦王朝即將顛覆,舊貴族們在咸陽城的軟禁地美滋滋地等待救援時,他們發現迎接自己的不是馬車而是屠刀。我們甚至可以認為,屠咸陽一事是新諸侯們默許的,包括劉邦在內,在他們那個階級,權力是最無法抵抗的財富。從這個角度考慮,咸陽之屠在歷史的那個時間點上一定會發生,無法倖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