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關係之慈禧光緒母子決裂之謎

光緒二十四年正月初三日,總理大臣特意約見康有為。這五位大臣是李鴻章、翁同和、榮祿、廖壽恆和張蔭桓。五大臣陣容嚴整,說明對這次約見的重視,因為幕後導演這次會見的正是光緒帝本人,他想在召見康有為之前,對康的變法思想做更為系統的瞭解。這次約見,從午後3時直到黃昏。第二天,光緒帝迫不及待地召見了大臣,焦急地垂詢五大臣約見康有為的詳細情況。翁同和上奏了約見的全過程,光緒帝聽罷,很感欣慰。

母子關係之慈禧光緒母子決裂之謎

光緒帝極想立即召見康有為,但恭親王奕訢認為不妥,加以阻攔。光緒帝面對資深權重的奕訢的反對,無可奈何,只得同意,便下諭命康有為條陳所見,並進呈康有為自撰的《日本變政考》和《俄大彼得變政記》。然而,光緒帝並不擁有真正的皇權,他處處受制於慈禧。像實行變法這樣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頭等大事,當然必須首先徵得慈禧的同意。

光緒帝到頤和園面見慈禧,慈禧直視光緒帝,嚴肅地說:“你要搞的新政,只要不違背祖宗大法,無損滿洲權勢,我就不阻止。”這是慈禧在國家政治改革方面的重大許諾。但是,政治經驗豐富的慈禧對光緒帝的變法仍然採取了嚴密防範措施。她脅迫光緒發佈了四道上諭:第一道諭旨是罷免翁同和;第二道諭旨是重申收回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命權;第三道諭旨是慈禧準備秋天到天津閱兵;第四道諭旨是任命榮祿為署直隸總督。這四道諭旨是慈禧給光緒套上的四條枷鎖,光緒變法一開始就舉步維艱。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八日,光緒終於如願以償地召見了康有為。這次召見是光緒對康有為的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召見。這次召見後,百日維新便大張旗鼓地開展起來了。

同年七月十九日,光緒下發了“百日維新”以來的一個最重要上諭:罷免禮部六堂官,這無疑引起了整個官僚階層的震動。光緒的舉動嚴重觸犯了慈禧在四月二十七日所作的“二品以上高級官員到其面前謝恩”的懿旨。這是慈禧太后不允許光緒帝觸動的一個底線。

七月二十二日,慈禧開始進入政變前的準備階段。七月二十六日發生了兩件非同尋常的事,一是光緒帝明發上諭召見袁世凱,二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抵達天津。這兩件事榮祿都是當事者,前者榮祿是負責轉達諭令,後者是榮祿曾宴請伊藤。榮祿為慈禧的親信,他把所掌握的有關情報完全電告慈禧。從這一天起,慈禧態度大變。

光緒帝敏感地注意到了這一點。二十八日,光緒赴頤和園請安,但當他向慈禧請安時,慈禧沒有像往常一樣答話,而是一言不發,把個光緒嚇得沒敢說話。光緒自頤和園回宮便於當日召見楊銳,授以密諭:“……我皇帝的位置恐怕保不住了,你趕緊聯繫康有為、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人,商量對策,想辦法挽回局面。”楊銳接讀密詔,十分“震恐”,竟把十萬火急的密詔壓了下來。

自七月二十八日給楊銳一密詔,至八月初二日,已是六天,但遲遲沒見迴音。光緒焦急異常,他擔心康有為的安危,又無法取得聯繫,只得冒險明發上諭,告訴康有為迅速離京,否則凶多吉少。同時,光緒又急召林旭,由他帶出另一密詔,給康有為,一明諭,一密詔,都是敦促康有為儘快出京。但是當天康有為沒有見到密詔,只於晚間看到了明諭。

八月初三日早林旭持密詔來,康有為跪誦後才感到事態極其嚴重。林旭不僅帶來了促康出京之密詔,還帶來了在楊銳手中擱了六天的密詔,也交給了康有為。康有為急找來譚嗣同一起讀研密詔,他們從密詔中分明清晰地聽到了光緒帝垂危的呼救聲。於是,急找來梁啟超、康廣仁等商量對策。大家想到了袁世凱,決定由譚嗣同去找袁世凱,將他拉攏到維新一派之中。但此時的袁世凱已決定把寶押在慈禧身上。他找到榮祿,迫不及待地盡洩內情,將康有為等的“圍園劫後”的密謀和盤托出,出賣了維新派。榮祿不敢怠慢,當夜電告慈禧。慈禧勃然大怒,於翌晨匆匆返宮。這一天,即八月初六。

八月初八,光緒率百官在勤政殿恭賀慈禧訓政。同時,慈禧禁皇帝於瀛臺。光緒除了每天被拉去早朝外,便不得自由出入了。慈禧把原來皇帝身邊的太監一律撤走看押,另派其心腹太監20餘名監視皇帝,皇帝成了被軟禁的囚徒。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1898年9月28日),慈禧下令殺害了楊深秀、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康廣仁。史稱“六君子”。自戊戌政變後,慈禧實行第二次訓政,實則是第三次垂簾,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駕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