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否誤讀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殺還是罪有應得?

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魏延與曹魏大將鄧艾兩人的命運頗為相似,都是南陽人,都是軍事奇才,都是戰功赫赫,最主要的都是死於自己人之手。兩人唯一的差距是,《三國演義》中,鄧艾是冤死,而魏延卻是“腦後有反骨”,被定為死有餘辜。《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魏延殺長沙太守打開城門投降劉備,諸葛亮給魏延定了個“腦後有反骨”的罪名,日後必定會反。諸葛亮欲殺之,礙於劉備求情,諸葛亮才放了他。可是諸葛亮在去世前,給楊儀的錦囊妙計卻要了魏延的性命。一代名將,卻因為天生“腦後有反骨”和那三聲“誰敢殺我”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三國演義》是否誤讀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殺還是罪有應得?

魏延

相對於歷史,《三國演義》對魏延的“冤情”首先來源於魏延的來歷上。歷史上魏延的來歷很簡單,劉備入蜀前,在荊州招兵買馬,身為南陽人的魏延帶著部曲投奔劉備。這裡要注意的是“部曲”,“部曲”就是私兵、私人部隊的意思,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擁有私人部隊就說明魏延在當地是有點勢力的。魏延當時所處荊州東部,北可投奔曹操,南可投奔孫權,這是的曹操與孫權的勢力都可以碾壓劉備,而魏延卻選擇了劉備,從這點就能看出魏延有不同常人的眼光和膽識。《三國演義》裡,魏延先從劉表,蔡氏降曹後,魏延投奔長沙韓玄,後關羽戰長沙,韓玄欲殺黃忠不成,卻遭魏延所殺,最後開城投降劉備。

《三國演義》是否誤讀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殺還是罪有應得?

魏延

其實魏延的經歷很簡單,就是因為具有長遠的眼光和膽識,追隨當時最弱小的劉備,當然劉備最終成為了漢中王,東漢進入了三足鼎立之勢,如果當時的魏延投奔曹操或者孫權,那他也不會在三國的舞臺上有立足之地了。劉備成漢中王后,需派重將鎮守漢中要地,這是張飛認為坐穩了漢中太守的位置,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劉備卻選擇了魏延。

那麼此時的“五虎上將”都鎮守在何處呢?關羽鎮守荊州,荊州可以說是第一重地;張飛鎮守閬中,閬中並不是重地;趙雲鎮守綿竹,上有梓潼,下有陽平,可以說不太險要;馬超鎮守臨沮,僅僅是關羽的後衛;黃忠一直在成都。而漢中是益州的北大門,直接面對曹操,劉備卻將北大門交給了魏延,魏延與關羽才是蜀漢的兩個門神。如果魏延有反骨,以劉備識人的功底怎麼會將漢中要地交給魏延呢?

《三國演義》是否誤讀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殺還是罪有應得?

魏延

魏延共有三重冤枉,魏延本無反心,卻被視為反賊所殺,此為第一重冤枉;鄧艾被冤枉,十年後就被平反了,而魏延卻始終沒有被平反,此為第二重冤枉;《三國演義》寫魏延,先想投魏,後想去漢中的情節,而《三國演義》對鄧艾的描述基本屬實,此為第三重冤枉。鄧艾蒙冤三國出名,而魏延卻比鄧艾至少多幾倍的冤枉,說魏延是三國第一冤,絲毫不過分。

接下來我們來梳理一下魏延“冤死”前發生的事情,同時看看《三國演義》在哪些地方誤讀了這段歷史。記載諸葛亮病重,召楊儀、姜維、費煒等人商議身後軍國大事和退軍節度,唯獨沒有召魏延商議,此時的魏延已經被諸葛亮“安排”了。諸葛亮讓楊儀等三人做退軍節度,他們任何一人都可以指揮魏延,諸葛亮只給魏延一道軍令,那就是斷後。按照常理,諸葛亮死後唯一能節度蜀軍的應該是魏延,按照職位,魏延是前軍師、徵西大將軍。魏延的職位僅次於諸葛亮,遠遠超出了楊儀與費煒這兩位文官,而姜維的職位是徵西將軍,從職稱上就次於魏延。按照能力,魏延戰功赫赫,身經百戰,是其餘三人都無法比擬的。

《三國演義》是否誤讀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殺還是罪有應得?

魏延

無論從哪一點看,魏延都應該統領大軍,但是諸葛亮不僅沒有給魏延統軍的權力,甚至還剝奪了魏延的所有權力。諸葛亮料定魏延會不服楊儀三人,所以給楊儀等人一道密旨:“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諸葛亮這樣的安排是因為擔心魏延在自己死後會執行子午谷奇謀,在諸葛亮的幾次北伐時。因為魏延一貫持進攻策略,每次北伐都向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總是不採納,所以諸葛亮會不惜一切代價阻止魏延控制軍隊,防止魏延北伐。老實說,當初諸葛亮若真採納魏延的計策,三國也許會發生質的變化。《三國志》對諸葛亮死前戒備魏延的記載只有這些,並無諸葛亮料定魏延必反的記載。

《三國演義》是否誤讀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殺還是罪有應得?

魏延

諸葛亮死後秘不發喪,楊儀讓費煒去試探魏延,魏延說:“丞相雖死,我魏延還在,丞相府秦晉官署便可將喪還葬,我自當率諸軍擊賊,怎麼能因為一個人之死,而廢天下之事呢?”魏延此話有無道理我們暫不評論,不過能看出來的是,魏延不想北伐因為諸葛亮的死而半途而廢。而《三國演義》在這裡寫魏延此時想投奔曹魏,後想攻取漢中,這些都不符合情理。

如果魏延真想倒戈,那麼他可以直接倒戈,投奔司馬懿,這樣簡單方便。再者,魏延為後軍,可以等大軍退出漢中後,直接割據漢中,自立為王。最後他可以隨大軍退回成都,直接拿下成都豈不更加省事?以上任何一條魏延對魏延來說都是易如反掌,可是他一條都沒有去做。

《三國演義》是否誤讀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殺還是罪有應得?

魏延

魏延是含冤被殺還是罪有應得,從魏延被殺當日就有了爭論,但是魏延的冤案始終沒有得到平反。那是因為把魏延定為“腦後有反骨”的人有諸葛亮、蔣琬、楊儀、費煒、王平、馬岱等人。諸葛亮那是蜀漢的開國丞相,門生故吏不計其數,諸葛亮下的定論誰都不好去推翻。剩餘人等都是後來蜀漢政權的核心人物,參與殺魏延的人要是幫魏延平反無非兩個結果,第一個就是變向說諸葛亮大錯特錯,第二就是打自己的臉了,不管是哪一種結果,都是他們不願意承認和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