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否误读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杀还是罪有应得?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魏延与曹魏大将邓艾两人的命运颇为相似,都是南阳人,都是军事奇才,都是战功赫赫,最主要的都是死于自己人之手。两人唯一的差距是,《三国演义》中,邓艾是冤死,而魏延却是“脑后有反骨”,被定为死有余辜。《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魏延杀长沙太守打开城门投降刘备,诸葛亮给魏延定了个“脑后有反骨”的罪名,日后必定会反。诸葛亮欲杀之,碍于刘备求情,诸葛亮才放了他。可是诸葛亮在去世前,给杨仪的锦囊妙计却要了魏延的性命。一代名将,却因为天生“脑后有反骨”和那三声“谁敢杀我”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三国演义》是否误读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杀还是罪有应得?

魏延

相对于历史,《三国演义》对魏延的“冤情”首先来源于魏延的来历上。历史上魏延的来历很简单,刘备入蜀前,在荆州招兵买马,身为南阳人的魏延带着部曲投奔刘备。这里要注意的是“部曲”,“部曲”就是私兵、私人部队的意思,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拥有私人部队就说明魏延在当地是有点势力的。魏延当时所处荆州东部,北可投奔曹操,南可投奔孙权,这是的曹操与孙权的势力都可以碾压刘备,而魏延却选择了刘备,从这点就能看出魏延有不同常人的眼光和胆识。《三国演义》里,魏延先从刘表,蔡氏降曹后,魏延投奔长沙韩玄,后关羽战长沙,韩玄欲杀黄忠不成,却遭魏延所杀,最后开城投降刘备。

《三国演义》是否误读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杀还是罪有应得?

魏延

其实魏延的经历很简单,就是因为具有长远的眼光和胆识,追随当时最弱小的刘备,当然刘备最终成为了汉中王,东汉进入了三足鼎立之势,如果当时的魏延投奔曹操或者孙权,那他也不会在三国的舞台上有立足之地了。刘备成汉中王后,需派重将镇守汉中要地,这是张飞认为坐稳了汉中太守的位置,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刘备却选择了魏延。

那么此时的“五虎上将”都镇守在何处呢?关羽镇守荆州,荆州可以说是第一重地;张飞镇守阆中,阆中并不是重地;赵云镇守绵竹,上有梓潼,下有阳平,可以说不太险要;马超镇守临沮,仅仅是关羽的后卫;黄忠一直在成都。而汉中是益州的北大门,直接面对曹操,刘备却将北大门交给了魏延,魏延与关羽才是蜀汉的两个门神。如果魏延有反骨,以刘备识人的功底怎么会将汉中要地交给魏延呢?

《三国演义》是否误读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杀还是罪有应得?

魏延

魏延共有三重冤枉,魏延本无反心,却被视为反贼所杀,此为第一重冤枉;邓艾被冤枉,十年后就被平反了,而魏延却始终没有被平反,此为第二重冤枉;《三国演义》写魏延,先想投魏,后想去汉中的情节,而《三国演义》对邓艾的描述基本属实,此为第三重冤枉。邓艾蒙冤三国出名,而魏延却比邓艾至少多几倍的冤枉,说魏延是三国第一冤,丝毫不过分。

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一下魏延“冤死”前发生的事情,同时看看《三国演义》在哪些地方误读了这段历史。记载诸葛亮病重,召杨仪、姜维、费炜等人商议身后军国大事和退军节度,唯独没有召魏延商议,此时的魏延已经被诸葛亮“安排”了。诸葛亮让杨仪等三人做退军节度,他们任何一人都可以指挥魏延,诸葛亮只给魏延一道军令,那就是断后。按照常理,诸葛亮死后唯一能节度蜀军的应该是魏延,按照职位,魏延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魏延的职位仅次于诸葛亮,远远超出了杨仪与费炜这两位文官,而姜维的职位是征西将军,从职称上就次于魏延。按照能力,魏延战功赫赫,身经百战,是其余三人都无法比拟的。

《三国演义》是否误读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杀还是罪有应得?

魏延

无论从哪一点看,魏延都应该统领大军,但是诸葛亮不仅没有给魏延统军的权力,甚至还剥夺了魏延的所有权力。诸葛亮料定魏延会不服杨仪三人,所以给杨仪等人一道密旨:“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亮这样的安排是因为担心魏延在自己死后会执行子午谷奇谋,在诸葛亮的几次北伐时。因为魏延一贯持进攻策略,每次北伐都向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总是不采纳,所以诸葛亮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魏延控制军队,防止魏延北伐。老实说,当初诸葛亮若真采纳魏延的计策,三国也许会发生质的变化。《三国志》对诸葛亮死前戒备魏延的记载只有这些,并无诸葛亮料定魏延必反的记载。

《三国演义》是否误读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杀还是罪有应得?

魏延

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让费炜去试探魏延,魏延说:“丞相虽死,我魏延还在,丞相府秦晋官署便可将丧还葬,我自当率诸军击贼,怎么能因为一个人之死,而废天下之事呢?”魏延此话有无道理我们暂不评论,不过能看出来的是,魏延不想北伐因为诸葛亮的死而半途而废。而《三国演义》在这里写魏延此时想投奔曹魏,后想攻取汉中,这些都不符合情理。

如果魏延真想倒戈,那么他可以直接倒戈,投奔司马懿,这样简单方便。再者,魏延为后军,可以等大军退出汉中后,直接割据汉中,自立为王。最后他可以随大军退回成都,直接拿下成都岂不更加省事?以上任何一条魏延对魏延来说都是易如反掌,可是他一条都没有去做。

《三国演义》是否误读此人?他究竟是含冤被杀还是罪有应得?

魏延

魏延是含冤被杀还是罪有应得,从魏延被杀当日就有了争论,但是魏延的冤案始终没有得到平反。那是因为把魏延定为“脑后有反骨”的人有诸葛亮、蒋琬、杨仪、费炜、王平、马岱等人。诸葛亮那是蜀汉的开国丞相,门生故吏不计其数,诸葛亮下的定论谁都不好去推翻。剩余人等都是后来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参与杀魏延的人要是帮魏延平反无非两个结果,第一个就是变向说诸葛亮大错特错,第二就是打自己的脸了,不管是哪一种结果,都是他们不愿意承认和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